簡介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目標是以冰凍圈為研究對象,緊密圍繞國家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深化冰凍圈過程和冰凍圈記錄研究,模擬冰凍圈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關係,揭示冰凍圈變化的規律和機理,闡明冰凍圈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預測氣候變化影響下冰凍圈的資源效應、環境效應和生態效應,提出適應與減緩冰凍圈變化影響的對策,為西部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冰凍圈過程研究、冰凍圈環境記錄研究、冰凍圈與氣候模擬、冰凍圈與水資源以及冰凍圈變化的影響、適應與對策綜合評估等。隊伍情況
實驗室現有68名固定人員,其中研究人員49名,技術人員17名,管理人員2名。在職稱結構上以高級職稱為主,其中研究員23人,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21人;在學歷結構上以高學歷為主,其中有博士學位者44人,博士生導師21名;在年齡結構上既有富有建樹的知名老專家,也有一批活躍在一線的優秀中青年專家,其中45歲以下占76%,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隊。支撐條件
實驗室研究環境優良、儀器設備先進,實驗室建築面積4669m2,儀器設備總值約為4870萬元,主要包括低溫實驗室、超淨化系統、氣體穩定同位素比質譜儀、電感耦合電漿質譜儀、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微粒分析儀、低濃度α/β活化度計數儀、高溫元素分析儀、低溫微生物分析系統等,以及用於冰川變化和凍土監測研究的儀器包括凍土鑽機1台、大幅面掃瞄器(ContexChameleon36''plus)1台、HP工作站1台、HP與IBM伺服器各1台,凍土能量水分觀測系統13套,凍土深鑽孔觀測系統18套、自動水文觀測系統3套、自動氣象站12套、溫室氣體採集分析系統1套、1套ELIS35分析級純水系統。同時,根據學科發展需求和針對國際研究熱點,實驗室已研製和改造了冰芯鑽機、冰芯溫室氣體和碳黑分析前處理系統、冰雷達系統、冰芯連續快速融化裝置。2008年根據科技部關於《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書》的批示,實驗室對氣溶膠質譜、氣相色質聯用儀、雪特性分析儀、紅外溫度感測器、雨(雪)量計、冰雷達、地物波譜儀、樹木年輪儀和切片機及其附屬配件委託東方國際招標公司進行了集中招標,實際購置到高分辨時間飛行氣溶膠質譜一套(HR-ToF-AMS)(含車載平台)、外置離子阱型氣相色質聯用儀(ITQ1100)、雪特性分析儀(SnowFork)10套、冰雷達(含全部低頻天線5副)、地物波譜儀1套(350-2500μm)、紅外溫度感測器20套、全自動雨(雪)量站10套以及樹木年輪儀和切片機各一套。另外,自研鑽機和冰芯氣體提取預處理裝置也取得較快進展。實驗室將野外台站作為重要的科學研究平台,主要包括:新疆天山冰川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天山冰川站)、藏北高原冰凍圈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格爾木站)、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研究站(玉龍雪山站)和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觀測研究站(祁連山站)等。此外,實驗室還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建立了多個半定位觀測站(如珠峰、唐古拉山、崑崙山、祁連山、慕士塔格峰、奎屯、天山西段等地的考察站)。
學術委員會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15名知名科學家組成。學委會每年召開一次例會,以審定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規劃,並根據學科最新進展,調整實驗室學科發展方向;聽取實驗室主任的工作報告,審定實驗室的年度報告;審定開放研究課題指南及課題管理辦法,評審開放研究課題,並建議資助金額;參與評議或鑑定實驗室研究成果;針對實驗室研究和管理中的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實驗室學委會主任:程國棟,學委會副主任:吳國雄,秦大河
學委會委員:
1程國棟男1943.7院士/研究員中科院寒旱所凍土學
2吳國雄男1943.3院士/研究員中科院大氣所氣候動力學
3秦大河男1947.1院士/研究員中科院寒旱所冰川與氣候
4周衛健女1953.3院士/研究員中科院地環所第四紀地質
5姚檀棟 男1954.7院士/研究員中科院青藏所冰川與環境
6傅伯傑男1958.1院士/研究員中科院生態中心生態學
7瀋吉男1963.6研究員中科院地湖所湖泊與水環境
8何大明男1958.12教授雲南大學水文與水資源
9楊惠根男1965.9研究員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氣候
10趙進平男1954.11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物理學
11張人禾男1962.7研究員中國氣象局氣科院海氣相互作用
12董文杰男1966.4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氣候變化
13丁永建男1958.6研究員中科院寒旱所冰川水資源
14任賈文男1955.3研究員中科院寒旱所冰川學
15劉時銀男1963.4研究員中科院寒旱所冰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