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韌帶

冠狀韌帶

由膈下及肝上面的腹膜移行而成的結構。接肝與膈的腹膜褶。很窄,系漿膜由肝的膈面直接轉折至膈的後面形成。呈冠狀位,由上、下兩層腹膜構成。上層向前與鐮狀韌帶右層相延續,下層起於小網膜後層。呈“U”字形,上端分別與肝背緣的左、右三角韌帶相連續,沿肝後腔靜脈溝內的後腔靜脈兩側向下,在膈的腔靜脈孔下方互相匯合成襻狀繞過後腔靜脈。

相關解剖結構

1.腹膜從肝反折至右腎和右腎上腺,形成肝腎韌帶。文獻和教科書所指的冠狀韌帶下層,實際上是冠狀韌帶下層的肝腎韌帶這一部份。

2.肝腎韌帶在肝的右緣與冠狀韌帶上層相互移行為右三角韌帶。肝腎韌帶在下腔靜脈的右緣越過其前面達左緣後反折至膈,形成冠狀韌帶左層。

3.冠狀韌帶左層沿下腔靜脈左緣向上達膈頂後進人靜脈韌帶裂與小網膜後層相續連。

4.100%冠狀韌帶左層與冠狀韌帶上層、鐮狀韌帶和肝尾狀葉在第二肝門平面同步出現;但在第一肝門平面不同步消失。

5.冠狀韌帶左層和右三角韌帶出現或消失在鄰近第一肝門平面。在第二肝門和第一肝門平面之間的橫斷層面上觀察到的“冠狀韌帶下層”,就是冠狀韌帶左層,冠狀韌帶上層與冠狀韌帶左層之間為肝裸區(腹膜外間隙)。在右三角韌帶出現的斷層,可見冠狀韌帶下層的兩個組成成份:肝腎韌帶和冠狀韌帶左層;在右三角韌帶和肝腎韌帶之間是肝腎隱窩,在肝腎韌帶與冠狀韌帶下層之間是肝裸區。

相關疾病與治療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尤為女性發病率更高,現如今國內仍無特殊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差。通過臨床研究,研究者認為冠狀韌帶損傷與骨性關節炎有著密切關係。

2、套用解剖

膝關節冠狀韌帶位於脛骨髁上緣,呈冠狀位包繞兩側半月板。冠狀韌帶是將半月板連線到脛骨平台上細小的纖維束。半月板的外側面借冠狀韌帶疏鬆附著於脛骨髁的邊緣,冠狀韌帶周圍與關節囊的纖維組織緊密相連。膝關節冠狀韌帶位於脛骨髁上緣,呈冠狀位包繞在兩個半月板的前端,多有呈索狀橫行連線的膝橫韌帶之稱。膝關節在屈曲時,半月板向後移動,半月板的後半被壓於股骨髁及脛骨髁後部的相對關節之間。反之膝關節在伸直時,半月板則會在冠狀韌帶的包繞中前移。半月板的前半正好嵌於股骨髁及脛骨髁前部的相對關節之間。任何過度伸直,都將使前部遭受壓迫。內側韌帶較常受內,可通過將膝關節屈曲合適角度時將足轉向外旋位來發現病變。做此動作時脛骨平台上凸,韌帶被擠壓到平台上從而出現疼痛。

3、病因病理

半月板隨著膝關節的伸屈而前後移動,每次移動都要以牽扯和擠壓的形勢對其外圍的冠狀韌帶造成刺激,隨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側間隙的變窄而使刺激逐漸加劇,因此也就加重了對冠狀韌帶的損害,導致其腫脹、充血、機化粘連,血運代謝不暢,引起慢性頑固性疼痛。冠狀韌帶損傷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著密切關係。

4、治療方法

①針刀治療:患者仰臥位,膝關節屈曲,膝下墊一枕托。觸診確定內側間隙的條索樣腫脹包塊,此為病變的冠狀韌帶。在其內、中、外確定三處定點,做好標記常規消毒,局部用1%利多卡因5~10ml,局部浸潤麻醉,帶無菌手套,取3號一次性針刀,以三個注射點為針刀治療點,刀口線與冠狀韌帶平行,針鋒穿過冠狀韌帶至半月板邊緣,先做橫向剝離1~2次,再將針鋒提至冠狀韌帶內,縱向切割橫向剝離1~2次,然後再提至冠狀韌帶表層,重複以上手法,最後將針鋒退至皮下,針體向近側(股骨)傾斜40度刺入脛骨平台邊緣做縱向切割1~2次出針,壓迫針孔片刻,並以創可貼外貼,手術結束。

②手法治療:用雙手法抓髕骨做上下、左右活動3~5次後,再反覆屈伸膝關節3~5次,如患內側副韌帶損傷,除按內側副韌帶損傷的方法針刀治療外,再配合側板法行膝關節外側板3~5次,然後用彈力繃帶固定,休息片刻回病房。

③注意事項:局麻注射時要快速刺入並穿過冠狀韌帶至半月板邊緣,然後邊注射邊退針至皮下,要求將藥液注入半月板與冠狀韌帶及皮下,避免注入韌帶內,以防引起不良後果。

手法治療時,切忌簡單粗暴,一定要循序漸進地改善功能障礙,手法輕巧柔軟,舒適大方,不能用力過猛,辟免醫源性關節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