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疾病,其導致的死亡率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近幾十年來,冠心病成為心血管疾病中最主要同時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於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了解更加全面,文獻報導可能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已經超過了200種。冠心病發病機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炎症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易損斑塊概念的提出使人們對於疾病的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進展更為可喜,除了冠狀動脈造影外,無創技術的發展,如超聲心動圖都卜勒組織成像技術、心肌核素檢查以及多排冠脈CT成像等,使得冠心病的診斷更加方便,安全。血管內超聲的套用更是為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提供了重要的補充依據。治療方面,冠心病藥物治療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大規模臨床試驗的循證醫學證據。而冠心病介入治療更是在近二十年來迅速普及,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與冠心病戰鬥的有利武器。據統計,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從CCU時代到溶栓時代顯著降低,到現在的藥物支架時代,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經降到3%以下甚至更低。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冠心病的防治仍然是未能完全開發的領域,病因的研究、發病機制的再認識、藥物療效的差異、PCI後再狹窄和支架內血栓形成等問題都需要更深層次的研究和關注。《冠心病基礎與臨床》一書正是在這個時候展現給廣大醫務工作者。本書力求做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在介紹冠心病危險因素、發病機制、臨床特點、輔助檢查、藥物治療、介處治療等各方面內容和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熱點問題的新觀點。
目錄
第一篇 冠狀動脈解剖及病理生理
第一章 冠狀動脈解剖
第二章冠狀動脈循環的病理生理——冠狀動脈重構的概念
第三章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第二篇 危險因素
第四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第五章 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研究新進展
第三篇 冠心病的診斷技術
第六章 心腦負荷試驗
第七章 冠狀動脈造影
第八章 存活心肌的識別技術
第四篇 冠心病的發病機制
第九章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
第五篇 冠心病的分型和臨床
第十章 冠心病的分型和臨床表現
第十一章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第十二章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
第六篇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第十三章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陪器械的選擇
第十四章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介入治
第十五章 直接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
第十六章 經橈動脈途徑進行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
第十七章 介入治療病人術前準備及術後處理
第十八章 冠狀動脈造影併發症的防治
第十九章 支架植入併發症
第二十章 介入診療術後醫源性假性動脈瘤診斷與治療
第二十一章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與直接PCI的比較
第七篇冠心病治療策略的比較
第二十三章 藥物治療、介入治療與冠狀動脈搭橋的療效比較
第二十四章 常用治療冠心病的藥物
縮略詞表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冠狀動脈解剖
冠狀動脈血液循環起始於升主動脈的主動脈竇,行走於冠狀溝內和心臟表面,深入心肌,通過小動脈和細動脈,毛細血管網,匯人靜脈系統。回流的血液絕大部分經過冠狀竇回流入右心房,小部分直接回流到心房或心室。心臟本身的這個循環稱作冠狀循環。
1.冠狀動脈開口、位置
冠狀動脈起源於主動脈竇。共有三個主動脈竇,正常體位時,一個在前方,兩個在後方,分別稱為前竇,左後竇和右後竇。前竇有右冠狀動脈的開口,左後竇有左冠狀動脈的開口,右後竇一般無血管開口。其開口多位於弧形嵴以下的中央部,與主動脈瓣的游離緣高度相當。但因個體的不同其開口位置也不同。有研究顯示,左冠狀動脈92%開口於左後竇,8%開口於竇外,右冠狀動脈94%開口於前竇內,6%開口於竇外。還可以根據主動脈瓣在主動脈壁上的附著緣上端的連線為界,觀察到左冠狀動脈有80%開口於竇內,6.5%開口於竇邊,13.5%開口於竇外。右冠狀動脈91.2%開口於竇內,3.5%開口於竇邊,5.3%開口於竇外。左冠狀動脈直徑約4.1~5.Omm,右冠狀動脈直徑約3.1~4.0mm。大多數情況為左冠狀動脈粗於右冠狀動脈。
2.左冠狀動脈及其分支
左冠狀動脈自左後竇發出後,行走於肺動脈和左心房之間,被包埋於心外膜深面的脂肪中,稱為總乾,長約6—15ram,在冠狀溝內分為前降支和左旋支。也存在無總乾者,前降支和左旋支並列開口於左主動脈竇。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左旋支之間形成的角度可從40。到l50。,以直角最為常見。在兩支之問常發出對角支,對角支的開口據個體的不同而不同,可發自前降支,旋支或兩者交叉處,部分人群無對角支出現,其出現率為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