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栝樓三兩,石膏(研)三兩,甘草三兩,甘皮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一方寸匕,漸加至二方寸匕,食後煮大麥飲送服,白日二次,夜間一次。
功用
瀉熱破結。
主治
消渴,多食易飢,脘腹脹滿,大便秘結煩渴止。
方義
本方證系胃腸燥熱、結滯,津液受損,氣滯不通所致。方中石膏清瀉胃火,生津止渴;栝樓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生津止渴;甘皮破氣消結,生津止渴;甘草和緩藥性,益氣清火解毒。共奏瀉熱破結之功。
使用注意
忌熱面、海藻、菘菜。
文獻摘要
《廣濟方研究》:“《聖惠方》載本方:治消渴,心煩躁方:栝蔞根一兩,石膏二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柑子皮(湯浸去白瓤)一兩,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煮大麥飲調下一錢。《聖濟總錄》又曰:“消渴煩躁者,陽氣不藏,津液入燥,故令煩渴而引飲且躁也”。《內經》謂諸燥狂越,皆屬於火。蓋以心腎氣衰,水火不相濟故也。故《廣濟》療消渴兼氣散方中之氣散指心腎氣衰,主要是腎氣衰,腎水不能上濟於心,則心陽獨亢致心火熾盛而見煩躁之症也。方用;萎根清熱生津,《本經》:“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輔以大寒之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佐以甘草和中緩急,令石膏寒而不峻。柑皮下氣調中,使肺氣下而溫腎,固腎陽。本方主治煩躁而不用一味除煩之品。”
《外台秘要方》:“《廣濟》:療消渴兼氣散方。栝樓三兩,石膏三兩,碎甘草三兩,炙甘皮二兩。上四味,搗篩為散,食後煮大麥飲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服,漸加至二匕,不利。忌熱面、海藻、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