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兵次吳橋,語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三章齊王失國,是將軍隊駐紮在吳橋這個地方很長時間的意思,這次“兵次吳橋”事件是張明叔攻取齊國政治中心——青州之後,將軍隊駐紮在吳橋時間過長,要求魯國諸侯供給糧草,激起了魯國豪傑展皋的反叛。
介紹
吳橋,位於山東省西北與河北省東南邊緣,滄州市管轄區。滄州地區南端。東與寧津縣、陵縣毗連;南與山東省德州市為鄰;西隔南運河與景縣相望;北與東光縣接壤。
兵次,是個軍事術語,是表示駐紮軍隊在某個地方的時間較長。【左傳·莊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兵次吳橋,是一個軍事原則的反面教材,《孫子兵法》作戰篇: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張明叔的這個“兵次吳橋”語句雖然出自第二十三章,但是事件卻是發生在第二十一章,正是由於張明叔取得了奪取青州的巨大勝利之後,在吳橋駐紮時間過長,造成糧草供應跟不上,就向魯國諸侯勒索糧草。造成了魯國地方實力派的嚴重不滿。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發生了展皋取魯,在張明叔節節勝利的態勢下延緩了對齊王簡至光的進剿。所以在軍事原則上,兵次吳橋,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相關原文
張明叔兵次吳橋,督糧於曹州,激反豪傑展皋。皋乘隙奪郡,淮泗震動。明叔在濟西得報,失色曰:“魯地有失,三齊危矣,吾當回救青州。”謀主韓倉曰:“明公勿憂,某料展皋乃自守之犬,不敢越泰山來犯。齊國雖敗,實力未有大損,若俟其養成氣力,必將撲人。至光素有遠志,未可輕視,宜乘其敗而攻之,以絕大患。”明叔從之,使任地守蒙山以拒展皋,以韓倉為使,知會周近聯兵伐齊。(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三章 齊王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