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1921年10月,雜誌由陝西旅京學生李子洲、劉天章、楊鍾健、劉含初等創辦於北京。1922年10月,陝西旅京學生組織的共進社成立後,《共進》半月刊成為該社的機關刊物。《共進》以“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陝西社會”為宗旨,刊登了大量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文章,其中有《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俄羅斯革命第六周年紀念》、《列寧周年紀念感言》、《列寧之死與中國青年》等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對馬列主義在陝西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1926年10月,《共進》被奉系軍閥以“赤化”罪名封閉,共出刊105期。雜誌宗旨
《共進》的宗旨仍然是“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陝西社會”,地方色彩很濃。在這一點上,它是《秦鍾》的繼續。然而它已經基本上放棄了《秦鍾》那種對待新舊文化的調和態度,對待軍閥的妥協態度,以及避開政治孤立地尋求社會改造的改良主義幻想。創辦歷程
《秦鍾》停刊後,因陝西的形勢更加惡化,部分旅京的陝西學生痛切地感到,不能對“土匪遍地,民賊肆虐,天災流行,民不聊生”的陝西保持沉默。於是1921年,以在北大求學的旅京陝西青年為中心,組織了“共進半月刊社”,10月10日,出版了《共進》半月刊。1922年10月10日,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共進半月刊社”改為“共進社”,《共進》半月刊也就成為“共進社”的機關刊物。先為4開4版的小報型,後為16開本。從創刊到終刊共出105號。辛亥革命後,陝西人民經過了好幾個軍閥的血腥統治,事實證明,所有這些軍閥都是一丘之貉。但是在當時的部分陝人中,對於所有這些軍閥都缺乏足夠的認識,總希望陳樹藩比陸建章好,閻相文比陳樹藩好。《共進》一開始就不贊成這樣簡單地看問題。當直皖戰爭的結果迫使陳樹藩下台以後,《共進》在第1號《換了以後怎么樣》一文中指出:“告訴你們吧,活到現在還靠一個兩個好人來治我們,我們過太平日子,是做夢啊!我們自己不起來乾,慢說什麼閻相文,便是威爾遜、華盛頓等等來作督軍也沒用。”但是,《共進》並沒有一開始就明確提出反對陝西的一切軍閥,而只提出驅逐劉鎮華的鎮嵩軍出陝。這一方面是由於自馮玉祥退出陝西後,劉鎮華成了陝西最兇惡的軍閥,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劉鎮華身上;另方面,由於當時陝西大小軍閥之間有很大的矛盾,提出“驅劉”的口號可以孤立他,並為“共進”的宣傳減少阻力。因此《共進》的5— 8期連續刊登了“去劉篇”,從理論和事實兩個方面來闡明“去劉”之必要。此後《共進》集中了全副精力從事於“驅劉”鬥爭,揭露劉鎮華罪惡的文章幾乎期期都有。這就引起了陝西軍閥的疑懼,特別是劉鎮華更是視《共進》為洪水猛獸,從北京寄往陝西的《共進》刊物常被劉鎮華中途扣押,以致不能如期和陝西讀者見面。
“二七”慘案以後,“共進社”更進一步認識了中國封建軍閥的殘暴和專橫,同時也認識了帝國主義的猙獰面目,開始把反對封建軍閥的壓迫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聯繫起來。“二七”慘案後不久,“共進社”在《共進》上發表了一個“宣言”,十分明確地指出:“我們認為中國目前應該解除的兩大惡勢力,是國際資本主義和軍閥政治。但是國際資本帝國主義,實借軍閥惡勢力予以澎勃與作惡的莫大機會,所以認為要首先努力打倒軍閥,因為打倒軍閥是對內謀政治清明的惟一的第一步方法,而對於解除國際資本帝國主義,亦為釜底抽薪的辦法。”《共進》第44號《打倒軍閥的意義》一文中,對於帝國主義和軍閥統治的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指出:“國際帝國主義者惟一的目的是:幫助你們一個比較反動的勢力,供給你們軍械和金錢,使你們國內混亂,工商業不得發達,經濟上控制你們的咽喉,至於變為他們的真正殖民地為止。”文章認為,打倒軍閥和國際帝國主義的“偉大革命事業”,必須要“工人、農人、商人、教育界、實業界親自武裝起來,與軍閥拚命,才可以有攫取成功的希望!”這表明“共進社”已經走上了嶄新的道路。
1925年,“共進社”召開了代表大會,發表了宣言,提出了“喚醒一般民眾使之奮起”、“武裝民眾”、“以民眾的武力打倒一切統治階級” 等口號。這時的《共進》,幾乎成了一個反帝反封建、討論中國民主革命問題的政論性刊物,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來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活動。它十分注意國內每一個政治事件,毫不妥協地向封建軍閥開火。因此這時《共進》影響進一步擴大,銷量多達四五千份,銷售範圍達到了日本和歐洲各國。這種情況不能不引起反動統治當局的敵視,1926年9月,《共進》終於被奉系軍閥張作霖封禁,理由是“大共(按指共產黨)小共(按指“共進社”及其刊物),都是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