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共城城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類,編號143/Ⅰ-143,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時代:周。地址:河南省輝縣市。
共城城址始建於西周初年,因是西周晚期共國國君共伯和的封地,故稱“共城”。
共城自西周末創建之後,秦、漢、唐、宋時期多有修補增建。共城近正方形,南北1300米,東西1200米。其中東城牆保存較好。
共城遺址最早見於《水經注》、《史記·周本紀·正義》等文獻。共城城址不僅是目前為數不多的西周諸侯國都城址之一,最重要的是共城城址凝聚了“共和行政”、“共和元年”等歷史事件的發生,使其成為中國歷史紀年上的分水嶺。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的紀年。在歷史的年輪上,這是混沌與清晰的分界線。後來的那個艱巨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也就是從共和元年再往前算儘可能確切的年份。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這片土地的國君的年號。這一小塊土地上的小諸侯國,叫共國。這塊地方,現在稱共城城址。
城牆信息
共城城牆據實測,西牆長1300米,北牆長1200米,南牆長1200米,東牆沿東石河南行長1300米,城圍長5000米,共城總面積約156萬平方米。這座共城城牆,全部分層夯築,有圓夯,橢圓夯,平夯。經過實地考察測量,發現夯土大都是圓夯窩。共城北半部城牆的基槽牢固地坐落在地面石頭上,穩如盤石。北城牆和東西城牆的斷面很厚,這可能是為防禦北面太行山特大山洪暴發時的衝擊。共城東南面那段城牆保存得比較完整。共城遺址的城牆上,主要是紅粘土、黑土、黃土、白土,還有三花土。
2800年時間過去了,古共城遺址成了今天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共城遺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輝縣市還開闢了“共城公園”供人們參觀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