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商家工作人員稱,自2016年年初開始在北京各大商場投放迷你KTV,全國範圍大約有一萬多台迷你ktv投入使用,基本已覆蓋一線城市的大型商場,北京地區約有兩百多台。“商家採用統一的配置,每台設備包含一台選歌系統,一個大螢幕,兩個高腳凳和兩個耳機等,空間為2平方米左右,最多可以供兩個人同時唱歌、錄歌。”
網紅
北京共享KTV從外面看起來很像拍大頭貼的機器,小小的玻璃房中有一台點唱機、兩副耳機、兩隻話筒、兩個高腳凳,唱完錄音還可以保存。”近日,有不少網友在網路端曬出一些在商場的小型KTV唱歌的圖片。據網友提供的照片顯示,一面靠牆三面全是玻璃的小房子內,有一到兩個人戴著耳機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唱歌。
費用
關於收費的標準,工作人員表示收費要考慮到設備投放和運營的成本,“每台設備造價大約三萬,再加上電費和維護費,所以才制定出這樣的價格,每個城市會根據成本價格有所不同,一首歌價格在一元左右。”
進入“玻璃房”內,正前方的螢幕播放著歌曲MV,“房間”內擺放著兩個高腳凳,兩個耳機,左右兩邊的玻璃牆壁上掛著窗簾。北青報記者發現,儘管裡面音樂聲很大,但在門外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按照螢幕上的操作步驟可以看到收費方式共有1首歌1元錢、20元30分鐘、30元1小時三種選擇,螢幕下方是一些調節音量等功能的按鈕。
評價
一名女士表示,與傳統KTV相比,迷你KTV使用更便捷,“傳統KTV需要約人,而這種就可以在排隊等飯的時候進去唱十幾分鐘”。在音效和歌曲選擇上,一位剛唱完歌的男士稱:“音效比絕大部分的KTV都要好,不過點歌台里的曲庫不是很豐富,一些新歌並不能搜尋到。”
在商家的官網上,其實從未將其稱為“共享KTV”,商家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迷你KTV自2016年初就已在京投放。對於自己的產品被網友們冠以“共享KTV”的稱號,商家也稱可以理解,但相關專家則表示此產品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共享”。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郭馨梅教授表示,“共享”的意思是某種設施,某種設備不是獨有的、專有的,而是大家都可以享用。從某種層面講,迷你K確實有一些“共享”的含義,比如使用的隨意性,不受時間約束,也不需要支付酒水等附加服務的費用。但嚴格來講,迷你K“共享”的意思比較狹窄,它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場所是固定的,適用人群基本是一些對音樂感興趣的群體,不像共享腳踏車,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它的社會意義也不像共享腳踏車那么大,儘管同樣帶來了便捷,但共享腳踏車蘊含的“綠色出行”理念更受大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