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鰓鯊

六鰓鯊

六鰓鯊是在澳大利亞珊瑚海1400米深的水下被發現的。2006年“澳大利亞深海研究”項目團隊利用最新技術的遠程遙控相機對澳大利亞深海物種進行研究和拍攝,發現了大量怪異的深海物種,六鰓鯊就是其中之一。六鰓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一種鯊魚,從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起就沒再發生什麼改變。

基本信息

簡介

外形

六鰓鯊 六鰓鯊

體延長,前部稍粗大。頭寬扁,約為全長的1/5;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短而鈍。眼大,卵圓形,無灰六鰓鯊的牙齒瞬膜。鼻孔小,近於吻端。口裂寬,弧形;上下唇褶不甚發達。兩頜齒異形;上頜無正中齒,每側20個,前面2齒簡單而細尖,齒頭外斜,中間8-9齒,外側具1-3小齒頭,最後7齒低小圓形,齒頭很小或無;下頜正中具一齒,中央齒頭尖長,側齒頭3,每側12齒,前面6齒寬扁長方形,具7-10小齒頭,後面6齒細小。噴水孔細小,位於眼後緣上方。鰓孔6個。背鰭一個,小而後位,起點 與腹鰭後端上方,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尖突;胸鰭寬大,鐮刀狀,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狹長,尾椎軸稍翹,上葉見於尾端,下葉前部具顯著三角形突出,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暗褐色或棕褐色,有時體側具一淺色縱條;吻腹側及腹部淡色;各鰭灰褐色;尾鰭下葉及末端灰黑色。

食物

主要以其它小型鮫類、小型硬骨魚類、甲殼類及烏賊等為食。

繁殖

卵胎生,胎兒在母體內生長可達650毫米,一胎可產下約22-108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60-70公分。 體長2米時性成熟。

大小

12-18英尺(3.7-5.5米)

棲息範圍

熱帶和溫帶海域。

六鰓鯊是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斜坡外緣的近、外海底棲大型鯊類,一般棲息深度在180-1,100公尺附近,但最深可達2,000公尺,具日夜垂直分布,白天棲於 底層,晚上至上層覓食。

棲息深度

1,500-6,000英尺(457.2-1,828.8米)

其他信息

六鰓鯊屬於六鰓鯊目是深海鯊中的一個常見種類,它也是不以浮游生物為食的大型鯊魚之一。它的名字就來自於它有六對鰓裂,而不是象多數鯊魚那樣有五對;它的另一大特點是背鰭位置靠近尾巴,而絕大部分其它種類鯊魚都是在後背中部有一個突出的背鰭。

六鰓鯊是一種大型鯊魚,可以長到18英尺(5.5米),它們有一個別的鯊魚沒有的特技,就是能短時間改變身體顏色。由於這種鯊游泳不快,它們就利用這種技能和背景混合起來,然後偷偷靠近游泳快的獵物。

六鰓鯊吃好多種動物,包括魷魚等頭足類動物、蝦蟹等甲殼動物、各種魚、以及海洋哺乳動物,除非被故意激怒,否則通常對人無危險。它們可以潛至6000英尺深(1,828.8米),夜晚追逐那些到表層進食的洄遊獵物來到海洋淺層,所以它也是典型的晝夜洄游的動物。

六鰓鯊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由於它們多數時間都呆在深海,對於這個種類的鯊的習性知道得不多。

由來

科學家認為,對這些深海怪異生物的研究,有助於進一步理解人類神經細胞進化的過程。2006年“澳大利亞深海研究”項目團隊在澳大利亞深海拍攝時,一隻六鰓鯊因為咬住了科學家們所設定的魚餌而被捕獲。這隻六鰓鯊長約4米。據昆士蘭腦神經科學研究所科學家介紹,這隻六鰓鯊是此前用相機從未拍攝到的深海物種之一。六鰓鯊通常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因為它和鯊魚一樣早在數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因此,對六鰓鯊的研究也是“澳大利亞深海研究”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研究有助於發現人類視覺的進化起源。研究人員對於六鰓鯊的夜視功能特別感興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