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鰓海牛

六鰓海牛

六鰓海牛(Hexabranchus sanguineus):亦稱血紅六鰓海蛞蝓。顏色豐富,羽毛狀的鰓露在外面,通常在岩石附近波浪形遊動。紅到橘色的身體,能長到60厘米,有六個外置的鰓。受刺激可作短暫的游泳,身體邊緣呈波浪狀收縮,姿態像游蝶泳。 肉食性,以海綿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為食。多在低潮區出現動物生活於珊瑚礁海域潮間帶至五米深的亞潮帶。整個印度洋都發現了它的蹤跡,是所有裸鰓類動物中最大的種群。

形態特徵

六鰓海牛 六鰓海牛

六鰓海牛體長10-15厘米,鮮紅色,邊緣有白色環帶。有著奇特的外型和鮮艷的色澤,如同是一隻去了殼的蝸牛,屬於裸鰓目,成蟲無殼、鰓及外套膜。大部份的時間在岩石上爬行,當遇到水流及敵人時,會鼓起皺摺的腹足延伸物,行波浪般的運動,在頭部有一對觸角,身體後部有裸露的外鰓,體內無鰓,就是利用這個奇特演化的外鰓來行呼吸作用,屬藻食性。眼睛構造簡單,只能分辨光與暗。眼睛直徑長四分之一毫米,只有晶體及五個光感受體。它們是以背部突出的鰓羽來呼吸,而不是用鰓的。它們的頭觸角對觸覺、味覺及嗅覺很敏感,而棒狀的嗅角則用來偵測氣味。

殼、外套膜及本鰓均消失;體背具有數目較多的裸鰓及其它次生鰓;內臟團平坦;齒舌上每行4個小齒。成體貝殼完全消失。體呈卵圓或橢圓形,低平或稍凸。外套寬,覆蓋頭部和腹足,通常有瘤狀突起。在外套背部有1對嗅角,嗅角通常柄部明顯,上部有褶葉,狀如牛的頭角。

棲息環境

棲息於暖海海域。生活在沿岸岩礁、石頭下,或潮間帶海塗到深海底,喜歡在海水清澈、水流暢通、海藻叢生的環境中生活。

生活習性

六鰓海牛以強大的齒舌刮食藻類、苔蘚蟲、珊瑚蟲和底棲硅藻類等。以各種海藻為食。顏色鮮艷,不融入以周圍環境。這種明亮的色彩,類似於箭毒蛙等眾多品種,作為一種警告潛在的掠食者的方式。

六鰓海牛既能消極避敵,又能積極防禦。在六鰓海牛體內有兩種腺體,一種叫紫色腺,生在外套膜邊緣的下面,遇敵時,能放出很多紫紅色液體,將周圍的海水染成紫色,藉以逃避敵人的視線。還有一種毒腺在外套膜前部,能分泌一種略帶酸性的乳狀液體,氣味難聞,對方如果接觸到這種液汁會中毒而受傷,甚至死去,所以敵害聞到這種氣味,就遠遠避開,是禦敵的化學武器。

當生物受到捕食者攻擊時,轉移攻擊的方法可以是誘使捕食者攻擊那些可以犧牲和有刺激性的部位。例如,海蛞蝓生有鮮紅的乳突,如果它受到騷擾,這些乳突就會隨處擺動,魚類便會叮咬他們,乳突被咬掉後還可以再生,但是由於乳突含有刺細胞和腺體分泌物,所以捕食者會把它們丟棄,以後就不會再攻擊它。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菲律賓、紅海、三蘭港,坦尚尼亞、夏威夷、坦尚尼亞等熱帶海域。

六鰓海牛分布圖 六鰓海牛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六鰓海牛的繁殖季節在7月,雌雄同體的海牛進行異體受精。產卵是在交尾過程中或分開幾小時後進行,卵群產於石蓴或石頭上,呈波折細帶狀,盤繞8-18圈。產卵甚多,但孵出的極少,因為都被其他動物吞食掉了。

人工養殖

六鰓海牛顏色豐富,羽毛狀的鰓露在外面,通常在岩石附近波浪形遊動。紅到橘色的身體,能長到60厘米,有六個外置的鰓。

在家庭水族箱中很難飼養。在野外,一般不會被魚襲擊;顯然,是因為它令人討厭的味道。不能忍受高硝酸鹽和銅離子。

肉食性,只吃幾種特定的海綿種類。因為這樣,只有經驗豐富的海水專家才試圖飼養它。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60厘米

岩礁缸兼容性:小心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產地:印度洋、紅海

種屬:六鰓海牛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