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舉兵,欲簡練英雄,知士之高下,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與中情(1) 相應者十五:有嚴而不肖者,有溫良而為盜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謹而內無至誠者,有精精(2) 而無情者,有湛湛(3) 而無誠者,有好謀而不決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4) 而不信者,有恍恍忽忽(5) 而反忠實者,有詭激(6) 而有攻效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肅肅(7) 而反易人者,有嘀嚆(8) 而反靜愨(9) 者,有勢虛形劣而外出無所不至無所不遂者。天下所賤,聖人所貴;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見其際,此士之外貌不與中情相應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10) :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諜(11) ,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12) ,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征皆備,則賢不肖別矣(13) 。”
作品注釋
(1)中情:內情,內心。
(2)精精:精而又精,意為精明強幹。
(3)湛湛:為人敦厚的樣子。
(4)悾悾:形容誠懇真摯。
(5)恍恍忽忽:神志不清,精神恍惚。此處可理解為猶豫動搖。
(6)詭激:奇異的辯論。
(7)肅肅:嚴正的樣子。
(8)嘀嚆(hāo):嚴厲,冷酷。
(9)靜愨(què):沉靜謹慎。
(10)征:徵驗,徵兆。
(11)諜:底本作“謀”,疑誤,據《武經七書匯解》校改。
(12)難:災難,患難。
(13)則賢不肖別矣:那么賢與不賢,便會有分別了。
作品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君王出動軍隊準備打仗,要選拔英明而有權謀的人才擔任將領,要想了解士的才能高低,應當怎樣挑選呢?”
太公回答說:“士的外貌和內情不相符的有十五種情況:有外貌嚴謹但其實無才無德的,有貌似溫和善良但實際是盜賊的,有外貌待人恭敬但心中看不起別人的,有外貌廉謹但內心並不真誠的,有外貌精明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才學的,有外貌敦厚但實際上無誠信的,有喜好謀劃但缺少決斷的,有好像果敢但實際上無所作為的,有外貌誠懇但實際上不守信用的,有外貌雖似不可捉摸而內心忠實可靠的,有口頭上言語過激但實際能收到功效的,有外貌好像勇敢但實際上怯懦的,有外表雖十分嚴肅但平易近人的,有外貌嚴厲但辦事沉靜誠懇的,有外形孱弱醜陋,但遊歷四方無所不至,奉使各國都能完成使命的。天下眾人看不起,但聖人獨自器重。一般的常人之所以發現不了,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人的英明遠見,看不到實際情況。這些便是士的外貌和內情不相符合的情況。”
武王問:“這樣,真實情況怎么能夠了解呢?”
太公回答說:“要想知道真實情況,有八種方法可以檢驗:一是用言語試探,來看他的言辭;二是用言辭與他辯論,來看他的應變能力;三是在他身邊安插間諜,來看他是否誠實;四是明知故問,來看他有沒有隱瞞的情況,來觀察他的德行;五是用財貨進行試探,來看他是否廉潔;六是用女色進行挑逗,來看他是否保持貞操;七是將他置於危難境地,來看他是否勇敢;八是用美酒將他灌醉,來看他酒後的醉態。以上用八種方法全部加以檢驗,那么賢與不肖,便會有分別了。”
作品評析
選拔將帥並非易事,如果依照外貌、長相來選拔將帥,往往是靠不住的,因為人們並不總是表里如一的。只有通過舉止言談的綜合分析,即通過實踐來考察、識別人才,看其能否擔當起領兵出戰的重任,才是選拔將帥的唯一途徑。本篇闡述了選拔將領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首先說明人們並不總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列舉了外貌和內心不相符合的十五種情況,指出“非有大明,不見其際”。因此,應通過實踐來考察識別人才。即通過所謂“八征”:言、辭、間諜、顯問、財、色、難、酒等考察他的辭、變、誠、德、廉、貞、勇、態等。“八征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國學故事
文帝後元六年(前158年)冬,匈奴大舉內犯,烽火直達甘泉(今陝西淳化西北),都城長安為之震動。文帝除發兵赴邊抗禦外,又派出三支部隊保衛長安。其中,周亞夫率軍屯細柳(今陝西鹹陽西南),劉禮領軍屯霸上(今陝西西安東),徐厲領軍屯棘門(今陝西鹹陽東北)。接著,文帝親自前往這三支部隊去慰勞官兵,激勵士氣。先到霸上和棘門,車馬在兵營中隨意驅馳,自由出入,大小將領均親自迎送,殷勤備至。後到細柳,情形迥然不同,士兵都頂盔帶甲,劍拔弩張,壁壘森嚴,一片臨戰氣象。導駕官喝令天子駕到,命令打開營門迎駕。而營門士兵卻攔住馬首回答說,周將軍有令:“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沒有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營!”文帝親自出面,軍士仍不予開門。文帝於是遣使持節傳達一道聖旨:“朕欲入營勞軍。”亞夫見節後始傳令開門。軍門一開,守門士兵即告誡文帝隨從,周將軍有令:“軍中不得驅馳。”文帝只得遵令而行,緩轡徐行來至中軍帳前。周亞夫戎裝佩劍,從容出迎,拱手一揖,口稱:“微臣甲冑在身,不便跪拜,請以軍禮相見。”文帝即按軍禮規定,俯身手扶車前橫木,以示對周亞夫的敬意,並派人向亞夫稱謝:“皇帝敬勞將軍。”禮畢之後即起駕回宮。車駕一出營門,隨從的大小官員不禁憤憤不平:“周亞夫膽大包天,竟敢對皇帝如此無禮!”但文帝不但沒有動怒,反而一路讚不絕口:“周亞夫才是真將軍啊!若像霸上、棘門軍那樣,拿軍紀當兒戲,軍營可以自由出入,萬一遭受襲擊,豈不都要當了敵人的俘虜?你們看這細柳營中,營規如此森嚴,連我都不能隨意出入,敵人又如何能進犯呢!”從此以後,周亞夫深得文帝賞識。
一個多月後,匈奴軍撤退出境,漢軍也一一撤防。周亞夫則被晉升為中尉,統領京師衛隊,負責長安的警備。次年,文帝病危,臨終前告訴太子(即景帝)說,國家一旦有危難,即可依賴周亞夫統率軍隊。景帝即位後,遂拜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後來,吳、楚七國發動叛亂,周亞夫果然不負眾望,率領軍隊迅速平定叛亂,為西漢王朝的鞏固和統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