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是指《尚書》中六篇誓文的總稱。
出處
《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 ” 晉 范寧 註:“誥誓,《尚書》六誓七誥是其遺文。” 楊士勛 疏:“六誓者,即《尚書》《甘誓》、《湯誓》、《牧誓》、《泰誓》、《費誓》、《秦誓》也。”
六誓是漢語詞語,拼音是liù shì,是指《尚書》中六篇誓文的總稱。
是指《尚書》中六篇誓文的總稱。
《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 ” 晉 范寧 註:“誥誓,《尚書》六誓七誥是其遺文。” 楊士勛 疏:“六誓者,即《尚書》《甘誓》、《湯誓》、《牧誓》、《泰誓》、《費誓》、《秦誓》也。”
誓,漢字,拼音shì,釋義多用於表示決心,含有約束之意。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解釋 古籍解釋 相關解釋《牧誓》選自《尚書·周書》,是周武王伐紂的誓師詞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率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與商戰於牧野,作《牧誓》。它是一篇研究西...
簡介 原文 注釋 大意 譯文甘誓是中國古代軍事法的一種。著名的上古文獻《尚書》中的一篇,已列入十三經之中。甘,是地名;誓,為約信。漢代經典注釋學家馬融說:軍旅曰誓,會同曰誥。鄭玄說...
背景 內容 史書原文 作品譯文 作品賞析語出:(1).古代君王訓誡勉勵民眾的文告。《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 范寧 註:“誥誓,《尚書》六誓七誥是其遺文。五帝之世道...
戰爭中最使人惴惴不安、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在一場生死攸關地大決戰即將開始地時候,而不是在戰鬥的進行過程中或結束之後。當你意識到戰鬥的決定性意義,在內心推...
牧誓 牧誓 譯文 個人解讀誓詞,名叫《湯誓》。本篇分兩段。第一段說明興師征伐的原因。第二段申明賞罰... 【序】伊尹1相2湯3伐桀4,升自陑5,遂與桀戰於鳴條6之野,作《湯誓...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伐夏。湯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
《書·湯誓》:“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戰國策·趙策四》:“王曰:‘子勉行矣,寡人與子有誓言矣。 《史記·鄭世家》:“於是
斷天刀訣,縱橫九界! 酒神刀出,蒼天可斬! 九章刀歌,地覆天翻!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小說目錄牧誓八國,指追隨周武王伐紂的八大諸侯盟國,分別是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盧國、彭國、濮國。
簡介 典籍記載 八國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