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仲景於公元三世紀初撰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該書在流傳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傷寒論》全書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其間張氏把病症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
六經: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的合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六經為川,腸胃為海。”《靈樞·百病始生》:“六經不通,四肢節痛,腰脊乃強。”六經各分手足,分之即為十二經。
六經: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的合稱。出自東漢張仲景於公元三世紀初撰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
東漢張仲景於公元三世紀初撰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該書在流傳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傷寒論》全書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其間張氏把病症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
六經: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的合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六經為川,腸胃為海。”《靈樞·百病始生》:“六經不通,四肢節痛,腰脊乃強。”六經各分手足,分之即為十二經。
漢代張仲景著《傷寒論》,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的各種證候群,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其病變部位,寒熱趨向,邪正盛衰,而區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
太陽病證治 陽明病證治 少陽病證治 太陰病證治 厥陰病證治醫藥起源人類的醫療保健活動是和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相聯的。依靠古代的傳說和現代的考古發現,可以知道中國傳統醫學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期已經發源。
中醫史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中醫經方派是中醫經典方的略稱,主要指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收載的200多首配方。經方是中華民族使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也是中...
理論體系 經方派 溯源中醫疾病傳變規律是中醫學名詞,即疾病傳變具有一般規律特徵,也就是說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規律特徵。傳變,即疾病的發展變化。
指無垠的宇宙,無論是張載(宋)以前的哲學家對太虛的理解還是張載之後提出對太虛的新看法,都是我國古代哲學家對世界本源的看法與認識。
解讀 中醫套用實用中醫歌賦 針・藥・治法識要;第三篇 實用中醫歌賦
基礎理論名詞。①太陽、陽明和少陽三經的總稱。②太陽經的代稱。③足太陽膀胱經的代稱。④經穴名。指百會穴。⑤推拿穴位名。位於左眼。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系列:中醫急診學(供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專業用)》秉承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特點,進一步...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李銀濤博士1970-1977: 隨父母學習中醫。1980,9...皮膚科工作。其中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西學中,獲中醫第二學士學位。1995,9-1998,7:攻讀北京醫科大學...
李銀濤博士 李銀濤生平 將中醫與哲學相結合 將中醫與西醫及現代科學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