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2年4月29日,明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
2013年4月8日,貴州六盤水市明湖周邊可視範圍綠化景觀提升(改造)項目通過市林業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驗收;
2013年10月8日,貴州省六盤水明湖正式通過國家林業局試點驗收,正式為貴州省第一個獲得正式授牌的國家濕地公園;
2013年10月25日,正式授牌成為明湖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氣候特點
公園境內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受低緯度高海拔的影響,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均溫13至14℃,1月均溫3至6.3℃,7月均溫19.8至22℃。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無霜期200至300天。由於地形起伏較大,局部地區氣候差異明顯。全市總水量約142.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體平均年流量64億立方米,地下水體年平均流量52.68億立方米表水體(不計界河水)25.5億立方米。[13]
地形地貌
明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揚子準地台(I級構造)上揚子台褶帶(II級構造)的威寧至水城迭陷斷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斷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斷束和黔南古陷褶斷束的極西邊緣。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中部因北盤江的強烈切割侵蝕,起伏劇烈。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間。
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土類、山地黃棕壤土類、山地灌木叢草甸土類、石灰土土類、紫色土土類、水稻土土類、潮土土類、沼澤土土類8種,分為24個亞類,74個土屬,141個土種。
自然資源
植物

師院人工湖綠化種植包括楓楊、楓香、欒樹、柿樹、烏桕、銀杏等24種共3163株;地被植物包括虞美人、波斯菊、翠雀、矢車菊、蛇目菊、黑麥草等28種地被植物,約1.1萬平方米;水生植物包括荇菜、水鱉、香蒲、蘆葦等15種水生植物,約4.06萬平方米。
動物
根據現場調查和蒐集資料綜合分析,截止2016年7月,區域內分布野生脊椎動物151種,其中魚類14種、兩棲類19種、爬行類19種、鳥類82種、哺乳類17種。明湖濕地公園分布有魚類5目6科14種。分布有兩棲爬行類動物38種,隸屬於4目13科。爬行動物有2目5科19種。分布有鳥類7目38科82種。分布有哺乳類5目7科17種,齧齒目種類最多,共8種,占總數的47.1%;其他目種類分布均勻。
主要景點
窯上水庫

始建於1998年,集雨面積2.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來水量150萬立方米,拱壩壩高27.1米,總庫容99萬立方米,年供水量140萬立方米。龍貴地水庫地處喀斯特岩溶地帶,溶洞密布,地表蓄水非常困難,跑冒滴漏現象嚴重,修建水庫相當困難。
明湖小山峽
明湖小山峽(俗稱一線天)發源於鐘山區德塢街道辦事處的馬落箐村境內10公里埡口,經明湖村濕地匯入水城河,河流全長4.5公里,河口處集雨面積5.55公里。該區山峽入水口與出水口高差14米,在峽谷內建成2個欄棚壩6級跌水6個濕地泡,依山就勢建設的1.4公里木質棧道。在這裡你可以體驗“谷深、峰險、路陡、山綠”的徒步探險風情。
師院人工湖
師院人工湖工程西起明湖濕地公園滾水壩,東至六盤水師範學院小石橋,占地約12.21萬平方米。植物種類繁多,建造天然植物林,建造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大觀園,人工湖、人工島、人工園林,三者在水面交相呼應,以水造景,以山為景山水合為一體的景觀噴泉。有生態小島數個,湖岸四周有“樹陣廣場”、“雨瀑花田”、親水平台及棧道,與明湖濕地公園、六盤水市師範學院教學廣場綠化帶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