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榷務十三場

man agin 嘉桔四年(1059)二月,宋代東南茶葉廢禁重開通商,六榷務十三山場也隨之告終。

【英文】Six managing offices and thirteen markets
【釋義】北宋最先設立專事東南榷茶的機構。六個榷務為:江陵府、真州、海州、漢陽軍、無為軍、蘄州之蘄口。十三場即設在淮南的十三個買茶場或山場,即:蘄州之王祺、羅源二場,壽州之霍山、麻步、開順三場,光州之光山、商城、子安三場,以及舒州、廬州、黃州等地山場總計十三場。
【歷史背景】六榷務十三場約在太宗晚年已先後形成。六榷務與京師榷貨務的主要區別在於:後者“不積茶貨”,而六榷務則是六大茶葉集散中心。具體而言:六榷務十三山場負責支儇茶本,收購茶葉,包括課茶折稅茶及買茶;按質分等,制定價格,進行發賣,由商旅算清,回收茶利;系預留食茶,產區按人口給券,銷區設賣茶場出售等。買賣茶場系分別設定,獨立核算。買賣差價很大,政府在這種專賣中獲取高額利潤。據《宋會要·食貨》載,十三山場中只有四場兼設賣茶場。六榷務十三山場首任提舉官及官制沿革大致如下:真宗鹹平六年(1003),光祿寺丞王彬出任“提舉榷貨務茶場”,總領六榷務十三山場事。景德(1004-1007)中因事冗任重,對十三山場派遣“使臣三人,分場提點,率三年一替”。大中祥符九年(1016),又改常設監官為臨時差遣,改三年一換為茶季臨時派遣,改固定為逐季輪換,人數也增為四人;目的為預防事久人熟,易生弊端。天禧四年(1020),又納入三司管理系統,令三司副使、判官、轉運副使、制置茶鹽使舉薦,監榷務以京朝官、殿直以上使臣充;茶場以幕職、令錄充任。在仁宗時期已改為逐務設監務,每場設監官。六榷務十三山場是宋初百年榷茶的產物,是宋初三司--發運制置茶鹽司體制下最重要的機構。北宋的三說、四說、貼射、見錢法都在此得以體現。榷茶保證了政府財政收入和軍需供應,但也挫傷了茶農和中小茶商的積極性,阻滯了茶葉商品經濟的發展。嘉桔四年(1059)二月,宋代東南茶葉廢禁重開通商,六榷務十三山場也隨之告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