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單 位
中央宣傳部、法務部
關鍵字
黨群組織 法制宣傳五年規劃
內容簡介
1986年開始,黨中央宣布全國普法開始,每五年為一個制定周期。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 六五”普法規劃的啟動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北京召開全國發展改革系統“五五”普法總結表彰暨“六五”普法動員電視電話會議,正式啟動“六五”普法工作,要求各級發展改革和物價部門要普治並舉,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六五”普法規劃確定了法制宣傳教育的十項主要任務。這十項任務的完成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有著重大意義。“六五”普法規劃中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繼續開展法治城市(區、縣)創建,做好法律六進活動,提升法治文化的作用,開展與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創新宣傳的形式和載體,建立配套考核驗收機制,落實督察責任制,深入全民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通俗的說,就是給公民普及一些法律知識。
指導思想
根據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服務“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六五”普法規劃提出,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按照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堅持法制宣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依法治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主要目標
通過深入紮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深入宣傳憲法,廣泛傳播法律知識,進一步堅定法治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推動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環境。
主要任務
突出學習憲法
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權威和法律效力。要進一步增強全體公民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國家安全統一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觀念,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良好氛圍,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一體遵行,促進國家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深入學習法律
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學習宣傳,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要意義、基本經驗及其基本構成、基本特徵。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充分發揮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規範、引導、保障作用。
深入開展教育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理念,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法治意識。加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宣傳教育力度,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促進法律法規
(一)深入學習宣傳促進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稅、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學習宣傳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金融制度、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和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學習宣傳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環境和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學習宣傳推進科技進步、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學習宣傳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
(二)深入學習宣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規。重點學習宣傳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學習宣傳就業促進、勞動契約、勞動爭議處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建立和諧勞動關係;學習宣傳土地徵收徵用與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國有企業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維護人民民眾合法權益;學習宣傳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抗災救災、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學習宣傳維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做好特殊群體的權益保障工作。
(三)深入學習宣傳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相關法律法規,維護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學習宣傳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學習宣傳信訪、投訴、調解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學習宣傳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文藝、網路電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法律宣傳,引導公民依法按程式表達利益訴求。加強公正廉潔執法、公正司法教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宣傳教育
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為重點,加強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審計法和廉政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黨紀條規的宣傳教育,堅持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與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反腐倡廉意識,提高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廣泛開展面向社會的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廉政法制文化建設。堅持廉政法制教育從青少年抓起,引導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價值觀和高尚道德情操。
推進法治建設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的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使法制宣傳教育與民眾文化生活相結合,豐富法治文化活動載體和形式。引導法治文化產品創作和推廣,增加產品數量,提高產品質量,推出精品、創出品牌,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法治文化產品的需求。鼓勵各類文化團體參加法治文化建設,探索建設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發揮公共文化場所在法治文化建設中的資源優勢,組織開展法制文藝演出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
深化主題活動
繼續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主題活動。突出服務科學發展主題,立足提高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化“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增強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立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深化“法律進鄉村”活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立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化“法律進社區”活動,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進學校”活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立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法律進企業”活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依法防範風險的能力;立足促進法治化管理,深化“法律進單位”活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突出不同行業和對象特點,針對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的不同需求,採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性。加強長效機制建設,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深入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集中開展以學習宣傳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利用法律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深入推進依法治理
深入推進依法治理。紮實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工作。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總結推廣經驗,建立健全制度,不斷提高創建水平。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推進部門行業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依法治理,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健全行政執法程式,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完善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積極推進法律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開展基層法治創建活動,推進基層依法治理,促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社會管理薄弱環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專項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
重要意義
“六五”普法規劃指出,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強調要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把領導幹部和青少年作為重中之重。
領導幹部是國家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在深入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依法執政的形勢下,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水平至關重要。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對於全民普法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因此,規劃提出要切實加強各級領導幹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和依法執政、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高度重視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國家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規劃強調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公民意識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
同時,“六五”普法規劃提出要加強公務員在憲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與履行職務相關法律知識方面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和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把法制培訓納入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把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情況作為考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重要內容;要加強事業單位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依法管理、依法辦事能力。要加大對農民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深化農村“兩委”幹部法制培訓,加強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廣大農民遵紀守法意識,提高他們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