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2010

財經公關 危機公關 名人公關

圖書信息

書名:公關2010
作 者:馬蘇格
出 版 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3月
定 價:38.00
I S B N :9787549101955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16開
紙 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

隨著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及廣州亞運會等國際盛事的成功舉辦,我國公共關係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國家形象建設、企業品牌塑造、公共事務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等利益相關方對於公共關係管理越來越重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危機事件、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發生,考驗著企業的決策者及領導者的智慧,在此背景下,加強輿論環境的研究,拓展其研究的實用性顯得尤為重要。
注意力公關研究院與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公共關係研究所聯袂推出《公關2010——中國企業輿論環境研究》,對2010年社會熱點事件進行深入輿論分析,涉及聲譽管理、事件行銷、財經公關、危機公關、網路公關、企業社會責任、城市形象以及名人公關等8個類別,提出了大量的實用性操作建議,旨在幫助中國企業更進一步了解所處的社會輿論環境,並制定更為精準的企業經營與品牌傳播策略,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借鑑作用。
本書主要適用於各類企業管理人員、公關從業人員、高等院校教研科研人員和學生。

作者簡介

馬蘇格,注意力公關顧問機構董事長、CEO,曾任著名媒體《南方周末》副總經理、《信息時報》副社長、上海《外灘畫報》副社長等職務,有長達十多年的輿論傳播管理經驗,對媒體環境及企業發展戰略有深刻洞察。現任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常委、副主任委員,注意力公關研究院院長。

目錄

序一
序二
企業聲譽管理
品牌的本質是聲譽
萬科聲譽塑造:講述關於尊重的故事
吉利收購沃爾沃:跨文化溝通樹立海外聲譽
巴菲特、比爾·蓋茨慈善中國行考驗中國企業品牌聲譽
企業社會責任
開闢CSR新疆界
從西南旱災看企業公益傳播新趨勢
“地球一小時”掀起中國企業公益浪潮
寶潔公益模式衝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觀
事件行銷
傳播業的第三次革命
世界盃球場外的品牌行銷盛宴
上海世博會無處不在的公關力量
亞運行銷潛力被低估本土品牌大放異彩
網路公關
公關界的一道年度風景
微博元年:新浪開啟微革命
借《老男孩》品牌植入雪佛蘭煥發青春活力
網路紅人“審丑時代”的另類行銷
財經公關
構築投資者的信心
國美控股權之爭輿論戰全剖析
360 VS.QQ一場商業利益“博弈戰”
騰中收購悍馬一場華麗公關秀
危機公關
凡是有利於公眾的才有利於企業
直面“N連跳”:?士康公關危機管理遭“淪陷”
蒙牛伊利陷“誹謗門”紛爭公關競成惡性競爭之利刃
聖元跨越“三重門”實現自我救贖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更應“以民為本”
安陽“曹操墓” 是完美策劃還是驚天騙局?
從《唐山大地震》看唐山城市行銷
2010上海世博會:打造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品牌名片
名人公關
符合社會價值取向是關鍵
探析“章子怡捐款風波”背後的公眾意識
從劉翔、王治郅的U形回歸看個人公關之道
化解“學歷風波” 唐駿需要公關,更需要誠信
研究機構簡介
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
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公共關係研究所
注意力公關研究院
參考文獻
後記 /p>

書摘

企業聲譽管理/p> 品牌的本質是聲譽
我們已進入一個消費社會,對企業而言則是一個品牌時代。感知、認知、輿論源於事實,又超越事實,也可能異於事實。品牌的本質是聲譽,聲譽就是人們感知、認知、輿論的綜合體。品牌聲譽?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無法肯定這裡所選的三個案例就是2010年中國大陸企業聲譽管理的典型,但至少有一定的代表性。
地產企業和企業家這些年來很容易成為中國社會大眾頗多批評、指責、非議的對象,萬科作為其之首,自然也經常成了輿論的焦點。上海世博會上,萬科作為唯一參展的地產企業,通過“萬科館”向世人傳遞企業“尊重一切”的價值主張和社會責任,其中沒有行銷、銷售、推銷,但品牌聲譽得以增值,值得肯定。市場不是萬能的,經濟學不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
吉利收購沃爾沃,就其收購過程而言,體現了以往中國企業海外收購重視不足的文化風險,可經主動的跨文化溝通相應得以化解,最後形成聲譽良好,品牌雙贏的局面。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得益於世界經濟全球化,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作為世界經濟中的新興國家,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力度,貢獻經濟全球化的價值,正在不斷增大,為此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為,尤其是海外收購、併購也會有一個新的高潮,進入一個新階段,但中國企業完成海外收購,並不意味著併購成功,之後企業及其品牌聲譽的可持續發展?是真正的併購成功。
巴菲特、比爾·蓋茨慈善中國行引發的公共討論、爭議,以及對中國企業的拷問,一方面顯示品牌聲譽管理不是慈善作秀,公益無行銷;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企業需要考慮慈善公益傳播與公眾期望管理之間的平衡。另外,良好的願望畢竟無法脫離社會發展的現實。
點評專家:
郭惠民,現任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註冊高級企業風險管理師,為國內最早投身公關事業的學者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