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英葉風毛菊[蒲公英葉風毛菊]

公英葉風毛菊[蒲公英葉風毛菊]
公英葉風毛菊[蒲公英葉風毛菊]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公英葉風毛菊(學名:Saussurea taraxacifolia),為菊科、風毛菊屬的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狀莖粗,頸部被深褐色的殘葉柄。莖直立或稍彎,被棉毛。基生葉長矩圓形,長5-15厘米,寬1-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倒向羽裂,裂片三角形,有的具齒,齒頂端具小尖頭,上面被稀疏的棉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有長柄;莖生葉4-5,較小。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直徑2-3.5厘米;總苞近球形,長1.6-1.8厘米,散生柔毛,總苞片5層,外層披針形,長1.2-1.5厘米,寬2-3毫米,暗綠色,被白色柔毛,有時先端外卷,內層寬條形,長達1.6厘米,寬3毫米,禾稈黃色,上部暗綠色,被毛;花紫色,長達2厘米。瘦果圓柱形,長4-4.5毫米,無毛;冠毛淡褐色,外層短,糙毛狀,內層羽毛狀。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海拔3800-47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西藏米林、林芝、加查。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摘錄:《中華本草》、《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中藥名】公英葉風毛菊

【出處】始載於《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拼音名】Gōnɡ Yīnɡ Yè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dandelion Saussurea

【別名】:蒲公英葉風毛菊(《西藏植物志》)、江托巴(青海藏語)

【性味歸經】:辛、澀,寒。胃、心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瘡瘍腫毒;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辛、澀,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食物中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葉風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ussurea taraxacifolia Wall. Ex DC. [Gyathidium traxacifolium Lindl.]

採收和儲藏:8-9月採收,洗淨,晾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