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是從醫學中分化出來的一個獨立的學科群。它以人類群體為研究對象,套用生物醫學、環境醫學和社會醫學的理論,巨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疾病發生與分布規律以及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制定預防對策和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作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防醫學是在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與危害健康的各種因素鬥爭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傳統的預防醫學概念包含3種不同水平的疾病預防範疇:①一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稱病因預防;②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稱臨床前期預防;③三級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稱臨床預防。
主要內容
涉及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經濟學、健康教育學、衛生管理學、社會醫學、傳染病學、寄生蟲學、媒介生物學、營養學、毒理學、消毒學、環境醫學、職業病學、地方病學、衛生檢驗、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勞動衛生學、放射衛生學、衛生工程學、少兒衛生學、婦幼衛生學、優生學等20多個學科。
公共衛生
公共衛生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的,對公共衛生的認識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國家政治經濟和人們意識形態的改變而改變。不同時代對公共衛生內涵和外延界定不同,不同群體對於公共衛生的理解也不一樣,即使是學術界,對於公共衛生的界定也不盡相同。八十多年來,關於公共衛生的定義很多,每一個定義對於我們認識公共衛生是什麼、做什麼提供了重要的視角,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描述了公共衛生這一社會事業的重要性和獨特性。2003年國務院吳儀副總理針對SARS危機後中國各界對公共衛生認識不清的局面,明確地提出:“公共衛生就是組織社會共同努力,改善環境衛生條件,預防控制傳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醫療服務,達到預防疾病,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目的。”這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完善的影響不可低估。
“預防為主”一直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質的不斷提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誌,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預防醫學作為一門研究群體健康的學科,將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發展,而公共衛生管理將隨著對疾病流行規律認識的深化而得以加強。
發展現狀
我國公共衛生管理髮展現狀
隨著2003年的SARS疫情在全球的暴發流行,以及進入21世紀以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使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體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的公共衛生觀念和危機應對意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SARS疫情以後,我國把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工作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認知高度,得到公眾的理解和廣泛關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這無疑給我國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機遇。通過近幾年來的不斷完善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機制逐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得到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成效顯著;(2)衛生應急的法制體系逐步完善,衛生應急體制基本建立,衛生應急機制建設全面加強;(3)衛生監督組織機構體系初步建成,衛生監督的政策框架進一步完善,政府對衛生監督的投入不斷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初具規模,衛生監管能力不斷提高;(4)不斷發展與完善我國衛生標準體系,基本形成了一個防治兼顧、全面發展的衛生標準體系;(5)公共衛生政策理論研究有新進展,公共衛生髮展的政策導向得到加強,公共衛生法制建設不斷加快;(6)建立和完善衛生檢驗檢疫網路和標準體系,國家投入不斷加強,培養了一支初具規模的專業隊伍,衛生檢驗檢疫水平不斷提高。
預防醫學發展的現狀
新醫學模式和新健康觀推動了預防醫學理論的研究,現代技術給預防醫學研究增添了活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流行病學: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和醫學模式的轉變,流行病學的套用範圍已經由傳染性疾病擴展到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傷害和健康相關領域等,流行病學理論和方法也日趨完善成熟,它已經成為預防醫學的基礎學科和現代醫學的骨幹學科,被譽為“公共衛生之母”。(2)營養學:20世紀初,傳統的中國中醫藥理論與國外營養學研究成果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的現代營養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的營養學家對營養科學的認識從簡單的巨觀轉向微觀,分子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發展使營養學進入分子、亞細胞水平。隨著微觀研究的繼續深入發展,巨觀人群研究也逐漸得到關注,營養學開始注重如何使居民得到實惠。(3)食品衛生:近幾年創建了一系列食品中熱點污染物實驗室檢測新技術;研製出一批擁有全部或部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病原微生物、化學污染物等快速檢測設備和試劑盒。強化了實驗室能力建設,在食品衛生檢測評價等方面滿足日常監管需求,造就了一支技術過硬的檢驗隊伍並在應對各類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突發性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4)慢病與傷害:我國慢病預防控制學科起步較晚。在過去30多年中,多學科專家從多個角度對我國菸草流行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研究,包括慢病流行病學、慢病監測、危險因素控制、慢病經濟學、法學、慢病流行的心理學等。我國慢病專業已經初步形成由多學科專家組成並具備初步監測及控制網路的一門學科,在我國慢病流行的防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傷害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傷害研究和預防控制工作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把傷害被納入我國疾病控制的內容之一,是中國衛生工作在21世紀初期的一個突破。(5)軍事預防科學正穩步發展,逐步走向成熟。(6)社會醫學:是預防醫學領域中一門十分重要的新興學科,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下,社會醫學不斷探索健康觀的新理念和新內涵。我國的社會醫學從20世紀80年代初經歷了創立、成長和發展3個時期。社會醫學學術界突破了傳統健康測量的局限性,開發了一系列測量健康的新指標對疾病和健康狀態的評價。又開發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衛生服務反應性量表等,大大豐富了社會醫學學科研究的內涵。(7)媒介生物學:建立了全國重要病媒生物監測體系、重要媒介生物抗藥性監測體系,在媒介傳播機理、媒介效能、媒介生物分布調查等基礎研究方面得到了較大發展,一些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遙感等)被引入病媒生物和媒介生物性傳染病的監測預警研究。(8)環境與健康:我國初步建立了環境衛生法規標準體系,開展了環境污染的健康影響和衛生措施的研究,並啟動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畫》。(9)健康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在疾病預防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全社會對健康的認識和需求。展望未來的半個世紀,將是我國健康教育學科和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現代技術給預防醫學研究增添了活力
1.分子生物學方法的套用,如分子生物標誌物、毒理學和分子流行病學等研究具有較廣泛的套用前景,有些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現代生物技術的套用研究如DNA晶片技術、環境基因組和基因多態性的研究,使預防醫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開闢了疾病控制的新途徑。
3.生物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加促進了預防醫學的發展。
公共衛生體系與基本職能的現狀
1.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WHO西亞太(WHO/WPR)等國家和組織陸續制定了公共衛生的基本職能或公共衛生體系所需提供的基本服務。提出了適於西亞太國家的9項公共衛生職能,以及每條職能對應的任務、實踐、服務和公共衛生結局。他們的共同點是健康狀況監測、流行病學監測、健康促進、社區參與、公共衛生立法、公共衛生研究及公共衛生服務效果等。
2.我國儘管已經建立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但政府對公共衛生功能沒有明確界定,2005衛生部發布施行的《關於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中指出疾病預防控制的機構的職能是: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分析與評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術管理與套用研究指導。
我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挑戰和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然而,我國社會經濟尚處於發展階段,衛生資源的有限性和公眾衛生需求的無限性是無法避免的矛盾。我們的疾病防控相關研究和技術水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以及疾病信息合成、分析與利用等尚不能滿足疾病預防與控制的需要。與西方國家相比,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滯後,使得我們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公共衛生管理方面
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機構財政保障機制不健全,缺乏穩定長效的投入機制;缺乏穩定和吸引人才的條件,人員能力達不到工作要求。設備簡陋,數量不足,檢驗能力有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有待提高,達不到政府的期望。重大疾病仍然嚴重威脅著人民民眾身體健康。
2.衛生應急工作由於缺少系統的理論指導,衛生應急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難點問題的科研投入不足,衛生應急督導評估體系不完備,也制約了衛生應急的發展空間。
3.衛生監督職能調整頻繁、職責界定不清;政府籌資不足,部分衛生監督機構面臨生存危機。衛生監督人員編制短缺,高素質人才流失呈上升趨勢。衛生監督機構裝備和房屋建設等硬體條件有待加強。4、將衛生標準定位於一個適宜的健康保護水平,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科研經費的相對不足始終是影響衛生標準研製的主要問題;衛生標準的制定周期過長,需要多部門協調,審批程式繁瑣,審批效率不高。5、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亟待加快制定公共衛生政策;公共衛生政策制定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國公共衛生政策評估的系統化和制度化還不夠,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剛剛起步,仍然是政策過程一個薄弱環節。6、食品安全、飲水安全和生活環境安全問題嚴峻,給衛生檢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衛生理化檢驗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一是我國檢測技術研究仍比較薄弱,現有的許多標準檢驗方法落後,檢驗項目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已有的檢驗方法也需進一步完善,並與國際相關的標準分析方法接軌;二是缺乏衛生理化檢驗高層次人才。
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1.傳染病仍然是當前嚴重威脅人民民眾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當今世界,傳染性疾病仍然是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不僅威脅我國和廣大開發中國家,也威脅一些已開發國家。肆虐人類的傳染病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一些被認為早已得到控制的傳染病又捲土重來;另一方面已被控制的傳染病,由於種種原因可能又重新抬頭,發病率明顯上升;而且新發現的數十種傳染病危害嚴重。
2.非傳染性慢性病對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劇。慢病發病出現了新的趨勢,我國的疾病譜、死因譜正在發生變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等慢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斷增加,已成為我國居民最重要的死因。同時,慢病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另外,吸菸、不合理膳食、體力活動不足、肥胖等危險因素水平持續上升,加上老齡化、城市化、環境污染以及職業危害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腫瘤發病率在局部地區呈現快速上升。
3.職業病將長期存在,危害嚴重。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職業病也必將隨之增加。同時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套用,還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職業病。
4.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路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精神疾病已經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
5.意外傷害發生率在我國不斷上升。
6.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趨嚴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比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多,而且解決難度也大。如何提高我國老年人群的無殘疾預期壽命,將是預防醫學面臨的新課題。
7.婦女兒童健康備受關注。由於我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在經濟、文化條件相對落後地區,一些疾病仍然嚴重威脅著婦女和兒童的健康。
8.我國食品安全仍面臨嚴峻的考驗。食品安全衛生標準體系建設不夠完善;缺乏主動、連續、系統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和評價數據;我國廣泛使用的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等暴露評估數據少、覆蓋面窄,對機體暴露後的生物學標誌物檢測技術研究薄弱;對未知和新發食品污染物的檢測技術以及對新技術、新產品安全性的評價技術缺乏。
9.關注人類健康狀況與其生存環境的關係。環境-健康-發展是醫學與地理學的邊緣領域,隨著傳統的傳染病,如天花、霍亂、鼠疫在全球的有效控制,人類的發展面臨一系列的新的全球性危機,如人口劇增、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臭氧損耗、生態破壞、能源耗竭等問題的出現。因此,隨著21世紀全球環境變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環境-健康-發展研究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
預防醫學發展趨勢與策略
預防醫學的基本目的是:①預防疾病(包括各種新老疾病);②改善環境(包括生產和生活環境);③增進健康。要實現這些目的,需要預防醫學工作者和經濟學、社會學、工程學、政策學等其他學科專家的密切合作。我國雖然也在預防醫學的教育上進行改革,但依然存在著挑戰。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培養複合型的公共衛生人才,因而教育模式、內容都會有較大的調整和改變。(1)預防醫學向社會預防為主的方向發展。(2)預防醫學朝著防治結合、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人口素質的方向發展。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結合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3)環境與健康問題將成為預防醫學的熱點,也是預防醫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4)重視心理、精神和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成為預防醫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5)預防醫學的研究範圍將更加廣泛,學科滲透將更加密切,研究手段將更加豐富,理論與實踐結合將更加緊密,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將更加緊密。
公共衛生髮展趨勢與策略
公共衛生體系的最終目的是保護人群健康,它是健康的防禦系統。隨著改革開放和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的經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以及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等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但衛生體制改革明顯滯後。SARS過後,人們對如何在常態下保持有序管理、出現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從容應對、公共衛生高效地保障人民的健康等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國家對建立與健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視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這些轉變,給預防醫學注入新的元素,必將帶動預防醫學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給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研究和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對策,對推動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展望未來,需要統一認識,整合各類可利用資源,按照社會需求和我國的客觀條件,科學部署總體規劃,擬定我國的公共衛生工作政策和疾病控制策略。
(1)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2)完善法律體系,加強監督執法;(3)加強公共衛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4)改革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彌合預防與臨床醫學之間的裂痕;(5)發揮NGO的作用,實現廣泛的社會參與;(6)結合工作實際,大力開展套用型預防醫學科學研究;(7)加強重大疾病控制;(8)堅持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推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總之,做好公共衛生工作的最佳模式應該是政府行為(包括行政行為和法律行為)+科學技術+社會動員(包括部門支持、社會參與)。
結束語
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尤其是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發展和不斷完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衛生改革的深入,同其他各個領域一樣,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獲得了許多發展的良機。縱觀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發展,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有賴於醫學科學的發展,預防醫學的發展也將促進公共衛生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有賴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公共衛生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加強了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執法監督為基礎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了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並取得重大進展。面臨當前難得的政策和環境機遇,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者應直面挑戰,積極思考如何將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為人民服務和建設小康社會聯繫起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眾的健康安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努力和貢獻。但是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還不能適應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對於中國公共衛生的未來發展,我們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面的長期持之以恆的努力。
學科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25所,本次有20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總計33所。 註:以下相同得分按學校代碼順序排列。
學校代碼及名稱 | 學科整體水平得分 |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 91 |
10001 北京大學 | 87 |
10246 復旦大學 | 85 |
10312 南京醫科大學 | |
10558 中山大學 | 83 |
10226 哈爾濱醫科大學 | 81 |
10286 東南大學 | 80 |
10422 山東大學 | 77 |
10610 四川大學 | |
10023 北京協和醫學院 | 76 |
10159 中國醫科大學 | |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 |
10025 首都醫科大學 | 74 |
10285 蘇州大學 | |
10366 安徽醫科大學 | |
12121 南方醫科大學 | |
10335 浙江大學 | 73 |
10459 鄭州大學 | |
10486 武漢大學 | 71 |
10062 天津醫科大學 | 70 |
10114 山西醫科大學 | |
10598 廣西醫科大學 | |
10631 重慶醫科大學 | |
10247 同濟大學 | 68 |
10760 新疆醫科大學 | |
10161 大連醫科大學 | 65 |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 |
10570 廣州醫學院 | |
10678 昆明醫科大學 | |
10730 蘭州大學 | |
10160 遼寧醫學院 | 63 |
10313 徐州醫學院 | |
10759 石河子大學 |
期刊
報導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為更好地適應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更突出地體現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進一步地滿足廣大醫藥衛生人員對公共衛生、預防醫學類雜誌進行學術交流的需求,擴大學術交流的平台,拓寬服務領域。雜誌在原有報導內容的基礎上,將增加疾病預測及流行趨勢分析、公共衛生重點、難點問題的討論。
欄目
設有:專家論壇、論著、講座與綜述、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疾病預防與臨床、監督監測、婦幼保健、衛生管理、健康教育、情報信息等。從多角度反映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工作的科研狀況和發展趨勢。
投稿須知
1 對文稿的要求
1.1 全文字數(包括圖表)一般不超過4 500字,個案報告及小型調查不超過2 500字,論著摘要不超過400字。文稿請列印在A4紙上,要使用規範漢字,外文工整並註明字元的大小寫、正斜體。來稿請附軟碟。
1.2 文題與署名力求簡明扼要,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題目不宜超過20個字,一律附英文文題。論著應附中英文文題、全部作者的中英文單位,郵政編碼,所在城市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字。作者姓名按參與工作的多少和對該論文承擔的責任之輕重依次排列,並附上第一作者簡介(性別、年齡、學歷、職稱、職務、研究方向等)。
1.3 摘要與關鍵字中文摘要不超過400字,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採用第三人稱撰寫。關鍵字需標引3~5個。
1.4 正文 前言說明開展本文工作的時間,資料收集時間以及基本目的依據等,文章層次不易過多,一般為3~4級,層次序號一般用“1、2、3……”,二級用“1.1、1.2、1.3……”,三級用“1.1.1、1.1.2、1.1.3……”,序號左邊頂格寫,後空一格寫標題。
1.5 圖表 每篇論文圖表一般不超過4個。表題置表的上方,表注置表的下方。使用三線表(即頂線、表頭線、底線)。圖題置圖的下方,圖注置圖題之上,要求線條光滑整齊,圖示清楚,數字準確。
1.6 計量單位與數字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規定。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數字執行GB/T15835-1995《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後超過3位數字時,每三位數字為一節,節間空1/4個漢字空,如:1,345.678,5應寫成1 345.678 5。
1.7 統計學符號 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s 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χ2;⑦相關係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希文小ν(鈕);⑨機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1.8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期刊 [序號]作者(1、2、3位作者全列,3名以上只列前3名,後加“,等”).文題.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頁;專著 [序號]作者. 書名. 卷(冊). 版次(第1版可略).出版地: 出版社, 年. 起-止頁;析出文獻 [序號]作者. 題名. 見: 主編. 書名. 卷(冊). 版次(第1版可略).出版地: 出版社, 年. 起-止頁;報紙 [序號]作者. 題名. 報紙名稱, 出版年-月-日(版次)。
1.9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或攻關項目,應將基金或項目編號腳註於文題頁左下方。
2 注意事項
2.1 投稿同時寄(交)稿件處理費,每篇40元。
2.2 文稿刊出後酌致稿酬(含光碟版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另贈送第一作者本期雜誌1冊。
2.3 投稿同時寄(交)單位介紹信並註明無一稿多投。3個月內未接到退修或錄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