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1.5~13.5毫米,翅展23.5~26毫米;黑褐色,疏被白蠟粉;觸角剛毛狀,短小,單眼2個,紅色;翅革質密布縱橫脈,呈網狀,前翅寬大,略呈三角形,翅面被稀薄白色蠟粉,翅上有6~7個白色透明斑,後翅半透明,翅脈黑色,中室端有一小白色透明斑,外緣前半部有1列半圓形小的白色透明斑,分布於脈間;腹部和足褐色。
卵
長1.2毫米,長卵形,卵頂具一圓形小突起,初為乳白色漸變淡黃色。
若蟲
體長5~6毫米,寬3.5~4毫米,體略呈鈍菱形,翅芽處最寬,暗黃褐色,布有深淺不同的斑紋,體疏被白色蠟粉。
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1代,以卵於枝條內越冬。5月間陸續孵化,危害至7月下旬開始老熟羽化,8月中旬前後為羽化盛期。成蟲經20餘天取食後開始交配,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為產卵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盛期。白天活動危害,若蟲有群集性,常數頭在一起排列枝上,爬行迅速,善於跳躍;成蟲飛行力較強且迅速,產卵於當年發生枝木質部內,以直徑4~5毫米粗的枝背面光滑處落卵較多,產卵孔排成l縱列,孔外帶出部分木絲並覆有白色棉毛狀蠟絲,極易發現與識別。成蟲壽命50~70天,至秋後陸續死亡。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注意冬春修剪,剪除有卵塊的枝條集中處理,減少蟲源。
(2)藥劑防治。危害期結合防治其他害蟲兼治此蟲。可噴灑菊酯類、有機磷及其復配藥劑等,均有較好效果。由於該蟲蟲體特別是若蟲被有蠟粉,所用藥液中如能混用含油量0.3%~0.4%的柴油乳劑或黏土柴油乳劑,可顯著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