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城遺址

位於吉林省九台市葦子溝鎮頭道村,飲馬河東岸,九德公路東側。 第二道山樑是李家圍子,又稱“八面城”,它位於九台市葦子溝鎮頭道嘴子村的南嶺上,是一座有八面城牆圍合的城址。 該城址地處高於四周的嶺上,西臨九德公路,視野開闊,易守難攻,有效地抵禦了沙俄侵略者的進攻。

地理位置

位於吉林省九台市葦子溝鎮頭道村飲馬河東岸,九德公路東側。在九台市城北,距市區約十公里處,公路以東平地突起五道山樑,似五條巨龍,龍頭向西尾朝東,由南向北橫列排開。登山遠望,如站在觀景台上,十里山川盡收眼底。
第二道山樑是李家圍子,又稱“八面城”,它位於九台市葦子溝鎮頭道嘴子村的南嶺上,是一座有八面城牆圍合的城址。

八面城歷史

1900年,沙俄出重兵入侵東北,當地民眾為抗擊沙俄侵略者,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李姓紳士的帶領下,當地民眾自發地組織起來,有錢的捐錢,無錢的出力,眾人齊心合力,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修築完成了這座防禦性城堡,以防備侵略者的掠奪和屠殺。
城堡由八面城牆組成,周長為2350米,夯土構成,因受地形限制,各面城牆長短不一,其中東牆北段長350米,南段長270米;南牆東段長250米,西段長400米;西牆長270米;西北牆長310米。北牆西段有一門,寬10米,木質結構。牆垣基寬30米,頂寬10米,城高為8米,城外挖護城河,河深1.5米。每個牆角設有炮台,城牆上有5座炮台,長寬各為40米。城內挖泉井多眼,可供三千人馬飲用。
該城址地處高於四周的嶺上,西臨九德公路,視野開闊,易守難攻,有效地抵禦了沙俄侵略者的進攻。當年巍然屹立的八面城像一座豐碑,體現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該遺址於1984年4月18日被列為長春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在該遺址西門外的山上立有石碑,並派專人對其進行看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