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抱犢崮巍峨險峻,雄踞要衝,易守難攻,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這裡是我黨在山東敵後的重要根據地之一。早在1934年,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的郭子化、張光中、李韶九等同志,就以開藥鋪、辦學校、打燒餅、賣油條等職業為掩護,成立了魯南山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大北莊黨支部,開闢了抱犢崮山區黨的工作,為以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打下了雄厚的民眾基礎。1938年2月,毛澤東同志以戰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八路軍主力部隊進入山東、依託魯南向徐海地區發展的構想。他決定:“第115師全部向東出動”,“轉入山東境內,並以魯南山地為指揮根據地,發展至徐海南北”。1938年冬,魯南軍分區司令員張光中派洪振海、王志勝出山到敵占區棗莊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抗日鬥爭,洪振海、王志勝經過艱苦鬥爭於1940組建了鐵道游擊隊。1939年6月毛澤東、黨中央、中央軍委及八路軍總部指示:“在敵人掃蕩後,魯南局面混亂,我應趁此機會將115師師部、686團及肖華—部開進魯南,鞏固根據地,並建立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於是115師開始進入魯南山區,羅榮桓、陳光同志於9月率八路軍115師師部、686團到達抱犢崮山下的大爐,並把師部設在此地,11月20日成立了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嶧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機關應駐在抱犢崮西側的北莊鎮南泉村,115師民運部長潘振武任第一任縣長。
在此,羅榮桓元帥確立了“以抱犢崮為中心,向北向西連線大塊山區,向南向東南發展大塊平原”的戰略思想並順利實施;成為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誕生地、八路軍第115師司令部所在地、著名的“翻邊戰術”孕育地、指導山東抗戰“六字方針” 的制定地、華中至太行山以致延安的唯一紅色通道,是敵人聞風喪膽的鐵道游擊隊的大後方和指揮部;她是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樑上的一把鋼刀,是華北連線華中根據地的樞紐,是膠東通往中央的秘密通道,號稱山東的“小延安”。
1940年,魯南人民代表大會在山亭的九子峪材隆重開幕,誕生了紅色革命政權——魯南專員公署。1943年8月,羅榮桓同志提出了打到敵人後方去的“翻邊戰術”。我軍主動出擊,先是擊潰進犯魯南的國民黨91軍,攻克柱子,全殲了慣匪劉黑七部,繼之又打開閻村,擊斃匪首申憲武,掃除了敵人盤踞在抱犢崮山區的大大小小的據點,使根據地黨政軍各項工作得到了順利的開展。1945年解放滕縣,終於取得了魯南抗戰的全面勝利。為了紀念八路軍第115師的豐功偉績,打造經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路軍115師抗戰紀念園的建成不僅是緬懷革命先烈、追憶抗戰歷史的紀念場所,還是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建築布局
該園規劃面積為300畝,總投資2000萬元,計畫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於2013年9月開工建設,2014年8月1日正式開園,已投資約800萬元,建築面積近4600平方米,共建有八路軍第115師紀念館、115師政治部、115師司令部、王麓水紀念館、魯南區黨委、魯南行署、魯南軍區等 七個歷史展館,主要展示八路軍115師在魯南的光輝歷程和魯南軍民的抗日革命歷史,重點展示八路軍在魯南踐行民眾路線,軍民魚水一家親的血肉聯繫,軍民同仇敵愾,戰勝困難最後取得抗戰勝利的豐功偉績;還建有抱犢崮劇社、八路軍抗日夜校、八路軍被服廠、槍械所、八路軍食堂、八路軍軍糧作坊等 六個功能性場館,主要具有文藝演出、影像播放、體驗當年生產生活和營業性經營等功能。同時紀念園在節點上有機融入石碾、石磨等石器和糧囤、鏊子、農耕用品等魯南民俗文化元素,達到了既展示抗戰歷史,又展現民俗文化的效果。根據自然地形,巧借山勢,將山泉引入園區,形成了曲徑通幽、水路同行、奇石遍布、渾然天成的自然泉石景觀。另建設了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廣場、哨所(碉堡)一處、大小亭子十餘個、雕塑三組,並配備了遊客服務中心及供水、供電等服務設施。
二期投資1200萬元,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八路軍115師抗戰根據地紀念碑、紀念廣場和主題紀念館等紀念場所,建設練兵場、打靶場、跑馬場、涉水軍事訓練等體驗活動區,修建吊橋、攔水壩、石橋、亭子等基礎輔助設施。
地理位置
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位於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雙山澗村。
所獲榮譽
1、2011年4月,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財政部等14部委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2、2013年11月,被山東省科協、山東省財政廳評為三星級科普教育基地;
3、2014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4、2014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5、2014年12月,被山東省文明委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愛主義教育基地;
6、2014年12月,被山東行政學院確定為“教學科研基地”。
7、2015年8月24日,入選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