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霸王龍是霸王龍家族中的一新成員,它是一種嘴部細長、體型苗條的霸王龍遠親,與較大的掠食性動物生活在一起,
它最大的特徵是頭部長著8隻不足5英寸長的角,因此也被稱為“八角霸王龍”。
簡介
八角霸王龍就是屬於阿利奧拉穆斯龍科物種之一,是考古學家在2001年博物館對蒙古戈壁沙漠進行勘測時發現它的骨骼化石,實際在當時他們將該這些骨骼化石當作塔爾博龍的骨骼化石,從解剖結構上它與體型稍大的塔爾博龍十分相似。據考古學家分析,八角霸王龍重量為369公斤(810磅)。
分類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爬行綱
總目:恐龍總目
目:蜥臀目
亞目:獸腳亞目
科:暴龍科
亞科:暴龍亞科
屬:分支龍屬
種:八角霸王龍(Alioramusaltai)
頭骨
八角霸王龍的頭骨與其他近親物種有著顯著差異,雖然它們是食肉性動物,但它們的牙齒卻非常纖細,頭骨較小,頭骨肌肉連線組織較鬆軟,頭上長著較長的嘴部,以及8個大約5英寸長的角狀突起結構。這些特徵是之前暴龍物種中從未見過的。
頭骨頭骨
通過分析八角霸王龍的腦殼化石,顯示它非常接近於霸王龍。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館的加貝-貝弗(GabeBever)對頭骨化石進行了CT掃描,顯示這種恐龍頭部中空、長著巨大的嗅球以及小內耳。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喬治-埃瑞克遜(GregoryErickson)是該項研究的另一位合著作者,他指出,通過微型結構掃描測定這隻八角霸王龍死亡時是9歲,它尚處於發育階段,但已具備成年體85%的體型。
研究發表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2009年10月第一周
關於阿利奧拉穆斯龍
阿利奧拉穆斯龍(學名Alioramus),又名歧龍、分支龍,是獸腳亞目暴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分支龍是由蘇聯古生物學家(SergeiKurzanov)在1976年所命名。目前只有唯一種,遙遠分支龍(A.remotus),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顱骨、三個蹠骨,發現於蒙古,該地在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是片泛濫平原。
如同大部分獸腳類恐龍,分支龍是二足恐龍,而銳利的牙齒顯示它們是肉食性動物。它比近親的暴龍及特暴龍較小型,但目前僅有發現一個顱骨,而且可能來自於幼年體,因此難以估計成年個體的大小。它的特徵是在其口鼻部上側的一排五個骨冠,以及牙齒較其他暴龍科更多。分支龍的顱骨較其他暴龍科為低矮,這可能是個幼年特徵。
阿利奧拉穆斯龍與其他暴龍科動物的關係未確定,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分支龍與生存於同時代、同地區的特暴龍是近親,或者分支龍是特暴龍的幼年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