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黃芪散

八味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主治癰平而痛。臨床用於治療肉正平為無膿的癰。

組成

黃芪、芎勞、大黃、黃連、芍藥、莽草、黃芩、梔子仁各等份。

用法用量

以上藥治擇搗篩後製成散藥,選用雞蛋清調和成泥,塗抹在舊帛布上,按照腫的大小來敷,吸乾了再換。若是瘡開口的,敷在瘡上,只需開一個小孔來透氣。

主治

癰平而痛。

運用

臨床上用於肉正平為無膿的癰。

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1、《千金翼方》:“黃芪、芎勞、大黃、黃連、芍藥、莽草、黃芩、梔子仁各等份。上治下篩,雞子白和如泥,塗故帛上,隨腫大小敷之,乾則易之。若已開口,封瘡上,須開頭令歇氣。”

方論選錄

1、《備急千金要方》:“凡癰高而光大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須攻之,但以竹葉黃芪湯申其氣耳。肉正平,為無膿也。癰卒痛,以八味黃芪散敷之,大癰七日,小癰五日。其自有堅強者,寧生破,髮乳若熱,手不可得近者,先內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膏。若背生破無苦,在乳宜令極熱。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須針之。針法要得著膿,以意訊息,胸背不過一寸。斟量不得膿,即與食肉膏散著銳頭,納癰口中。如體氣熱歇,即服木占斯散。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內塞散。”

2、《劉涓子鬼遺方》:“凡癰,高而光大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須攻之(指不用切割),但以竹葉黃芪湯申其氣耳;癰平而痛,八味黃芪散傅(敷)之⋯⋯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須針之,針法要膿,以急訊息;⋯⋯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內塞散⋯⋯破後敗壞不差者,作豬蹄湯洗之⋯⋯癰壞後有惡肉者,宜豬蹄湯洗去穢,次傅食肉膏散,惡肉盡後,傅生肉膏散,及摩四邊,好肉速生。”

各家論述

張奇文,朱錦善:症見反覆外感,神疲倦怠,面白少華,多汗易汗,納呆食少,便秘或泄瀉,肢冷或惡熱,夜寐不安,咽喉紅腫,舌紅苔滑,脈弱,指紋淡紫。治以益氣健脾,滋陰清熱。八味黃芪散(《千金方》)加減,藥用黃芪、茯苓、防風、五味子、大青葉、仙靈脾、牡蠣、雞內金、甘草。熱盛,加黃芩、連翹;形寒,加補骨脂、菟絲子;納差,麥芽、山楂;便秘,加火麻仁、瓜蔞仁。(《實用中醫兒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