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到底”
http://tran.httpcn.com2001-11-14【無憂雅思網】[字號:大中小]
友人說我覺悟高、思想轉變快,其實我的思想轉變實在國內完成的。這得益於“八到底”理論。八到底是我的朋友們侃大山侃出來的,可以算是一個比較系統的“移民教材”。當你打算申請移民時,你首先就應該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準備。即使你對加拿大的具體情況一無所知,也沒關係,這不應該妨礙你做出比較抽象和合理的推斷。不錯,加拿大是有很多我們的國家目前還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但這些條件不是給幻想家和懶漢預備的,也不是新移民一登入就立刻能夠體會到的,相反,如果你過多地想像的都是天堂般的的美好,你肯定只能體會到失落和受騙的感覺。
“八到底”具體地說:
第一,語言能力到底。來到一個異邦土地,首先最大的障礙是語言問題。儘管我們在國內學了很多年英語,通過了這樣和那樣的考試,但那都是紙上談兵。語言是實用的交流工具,不像紙上作業那么死板,較好的語言基礎只能幫你儘快學習和掌握使用語言的技巧,而不能使你立刻溶入這裡的語言環境。英語在全世界流傳作為國際語言被使用已經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經過幾代人的使用和發展已經具有了明顯的地方化特徵,不論在口音、用詞習慣還是在語意和口氣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加拿大英語既不是美國英語也不是英國英語、更不同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南非英語。
於是造成一種現象:即使都會講英語,來自不同國家的英語使用者居然不能順暢地進行口語交流,更不要說我們這些來自不同母語國家的人了。關於這一點,在國內你是沒法體驗到的,而在加拿大生活,你會天天有這樣的感覺。在國內,會說一門外語的人受到國人的尊敬,也受到來訪的外賓的尊重,你自己也會覺得了不起。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文化發達、語言統一、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相對封閉的語言區,學習外語的歷史很短,日常生活中使用外語的強制性不大,因此學習外語一度成為外向型工作人員的專利,外國語和高層的社會地位相結合,形成了外語的貴族性。
在多倫多你決不會有這種感覺,加拿大的居民來自世界各地,會講英語(或法語)是一個基本條件,在人家當地居民的腦子裡你仿佛天生就應該會講英語。我寫過一篇文章《語言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大意是說,人的成功主要依賴於表達能力,再有本事,你不會說話誰知道?。語言成了我們進步的最大障礙,我們曾經自以為得意的外語水平其實只不過達到了國外母語使用者的20—30%,還差得遠。一位杜先生從去年來多倫多,現在為一家加拿大小公司工作,他的體會是,老闆向本國員工交代什麼任務,好象漫不經心,手不停工就完事了。可是要向新來的移民員工說點什麼,就得鄭重其事遣辭造句。所以,小事老闆和同事不願意麻煩你,開玩笑你又聽不懂,久而久之,你就被一堵無形的牆分割而孤立了。
第二,學歷到底。這個好理解,加拿大的各個用人機關不承認你在中國取得的任何學歷和學位。你要想靠你的中國學歷找工作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做法是繼續在加拿大求學,以取得學位、畢業證、結業證或者培訓證書。對這一點,請不要再有任何懷疑和幻想。儘管如此,加拿大人還是重視你的教育背景的,比如我的房東太太是一位剛剛到達的博士後,而且在國內有過非常成功的經營管理業績,她不計較給一家洗衣廠打工,老闆知道了她的教育背景對她很客氣、很重用,剛一來就把管理一幫人的任務交給她。
第三,社會經驗到底。生活在中國的人們需要很豐富的社會經驗,要懂得一些特殊的規矩和法則。辦私事?辦公事?找什麼人推什麼門,是否應該要中間人介紹,送什麼禮,人到什麼交情才能過禮,孩子升學找誰,想找個工作找誰,打聽高考分找誰,給多少錢合適,怎么說話得體,什麼人管用,犯了交規怎么鏟單子……。。帶著這些疑問來到加拿大,你就呆在家裡想吧,想到你頭疼你也摸不著門兒。我們必須承認,除了文盲、計算機盲、外語盲和其它各種各樣的盲之外,來到加拿大,我們是一群“社會盲”。以前我認為過去的同學在美國呆傻了,說話直不愣登,外國人特傻、特單純,到了國外才能真正了解這裡的奧秘。我們說人家傻,人家還說我們野蠻、粗魯、沒規矩呢。這兒先賣個關子,來了你就知道了。反正一句話:我們的社會經驗到底。
第四,專業知識到底。什麼叫專業?是你在學校學的?還是你原來在國內乾的?不管是什麼,告訴你:兩回事。你要是認為只要專業的名稱對口就應該有您的工作,這肯定是錯了。這很難說是中國人把經念歪了,還是加拿大人把經念歪了。你得運用一點推理功夫,你想想,中國什麼專業沒有?都有!
第五,社會關係到底。親戚沒有了,朋友沒有了,背景和靠山沒有了,熟門熟路的商業夥伴也沒有了。
有的人在國內很成功,而他往往把成功單單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在會議往日的的成功時忽視親戚朋友家長老師領導和一些特殊身份特殊關係所起的作用。人生活在一個地方久了就像樹一樣:上邊看枝繁葉茂,下邊看盤根錯節,正所謂:”樹大根深”。有的”樹”能夠向任何一個想要去的方向伸展它的枝條,而且總是無往而不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其實,這都是由於根深葉茂的原因。等你離開這個環境到一個全新的社會中,你就會感到失去的東西對你曾經多么重要。現在,你就像一個豆芽菜,離生根、開花和結果還遠著呢,要你真正靠自己的努力從頭開始了。
第六,經濟基礎到底。沒有工作收入、沒有房子家具、沒有個人信用。當地人租車玩玩,用信用卡記個號碼就行了,你得交一大筆押金,你花的錢是用辛辛苦苦攢的人民幣換來的,花一塊少一塊,坐吃山空。
第七,社會地位到底。想像我們在北京或國內任何一個別的大城市隨處可見的鄉下民工,在我們的眼裡給予他們多少尊重?多少憐憫?多少蔑視?多少痛恨?我曾經看到過北京的青年跟外地人吵架時說:“瞧你丫土老帽兒那樣,說話都說不清楚”。鄉下人並不傻,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的偉人和大科學家多出自農村而不是城市。僅僅因為他們不會說國語、不穿和城裡人一樣的衣服、坐公共汽車不知道提前往外擠、過馬路慌慌張張亂跑、有時候還隨地吐痰……
中國人到了已開發國家要出的洋相比這還大,你想想人家會怎么看我們。
第八,生活知識到底。先說點兒皮毛的:火警、匪警、交通事故打什麼電話?哪兒能買到便宜的東西?日常見著街坊鄰居怎么打招呼?怎么打聽道路?水管子漏了找誰?滅蟑螂找誰?汽車在馬路邊拋錨了找誰?開車上路怎么看路標?銀行的卡機怎么付水電費帳單?怎樣申請信用卡?每年報稅退稅是怎么回事?找誰能辦?你想過馬路可是汽車老是不停你怎么辦?家庭醫生是乾什麼的?每個人都需要嗎?你想找工作嗎?你想租房子嗎?你想出租房子嗎?你想買房子嗎?什麼叫個人信用,怎么建立個人信用?怎么給孩子找學校?遇到不公正待遇怎么辦?在商場找不到你要買的東西怎么辦?想退貨怎么辦?每年有多少個節假日?怎么安排家庭經濟計畫?裝電話找誰?上網找誰?到哪兒去領免費的手機?區政府的大門朝哪兒開?申請兒童牛奶金找哪兒?申請醫療卡找哪兒?申請失業救濟在哪兒?什麼叫失業?什麼叫YardSale?什麼叫GarageSale?你有天天換衣服的習慣嗎?停車場有多少種?怎么用?
除了這些淺顯的生活知識需要學習之外,還有些更深層也更重要的生活知識。說實話,行走坐臥舉手投足都得從頭學。我們自己這回就像傻子了。
既然都到底了,“八到底”理論有什麼用呢?用處就在於八到底告訴你實話,打碎你的幻想。不管你是否認識,你已經到底了,不認識、不承認、不服氣不趕快從頭做起,倒霉的是你自己。八個因素(或許還有更多因素)在發生作用時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為了辦一件事,你會同時遇到幾個方面的“到底”。於是你就覺得天天有挑戰,天天有成就感,天天當學生。
等到你用三年五年時間把各個方面都摸熟了,你會有駕輕就熟的感覺,你還可能會產生乾一件大事的欲望,但現在不成。如果你不認頭,不識時務,你就會天天抱怨,天天遭遇想不到的困難,一天比一天泄氣,這又何苦呢?翻開成功移民的個人歷史看看,哪個不是從頭再來的?在超市里、倉庫里、飯店裡、裝修隊里、郵遞員和推銷員隊伍里,洗衣廠里到處都有新移民的身影,其中不乏教授學者和過去的成功人士,只不過有人在歡樂地打工,有人在唉聲嘆氣。五年、十年以後再看……
所有的移民-老移民和新來的移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人的心態太重要了。我認為,影響人的心態的就是自我認識的程度(或者叫覺悟程度),承認“八到底”,有助於提高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