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粘度 [標本採集],以肝素或EDTA鹽抗凝。[正常參考值]全血比粘度 男 3.43~5.07女 3.01~4.29全血還原比粘度 5.9~8.9[臨床意義]全血粘度是指液體的粘性而言。它是流動的倒數。粘度越大,流動越慢;反之,流動越快。比粘度值與粘度成正比,液體的粘度愈大通過毛細血管所需的時間愈長,其比粘度也愈高,所以 比粘度可以反映粘度的大小。全血粘度的測定能為臨床許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提供重要依據。血液粘度增高會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減慢,最後導致血流停滯,直接影響臟器血液供應,導致疾病。全血粘度增高常見於:血漿蛋白異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纖維蛋白血症等,由於血漿中蛋白的含量異常增高,使血漿粘度增高,進而使全血粘度增高;紅細胞數量增多,如原發性或繼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環境、長期缺氧等造成紅細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紅細胞質異常,如紅細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動性和穩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動時阻力增加,屬此類型血液粘度增高最典型的疾病為心肌梗塞、冠心病;此外還可見於腦梗塞、糖尿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肺梗塞、視網膜動靜脈栓塞、鐮狀紅細胞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球形細胞增多症等。全血粘度降低見於: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腦中風、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這些疾病的特點是血液粘度降低與紅細胞比積的減少成平行關係,是機體失血後組織內水分向血管內轉移而使血液稀釋的結果。因此,這類疾病又叫出血性低血粘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種貧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現有低血粘度,但這類血液粘度降低與出血無關,而與慢性消耗性病理過程有關。因此,這類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相關詞條
-
全血比粘度(低切)
低切 男:7.5~10.0 女:5.8~8.1增高:常見於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降低:常見於貧血疾病。 ...
-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高切粘度是血液粘度的一種分類粘度指標。
-
理血
理血凡能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藥物,稱為理血藥,以理血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血方。血分疾病包含血虛、血熱、血瘀、出血等四個方面的症證,治療時血虛宜...
概念 桃核承氣湯 血府逐瘀湯 補陽還五湯 復元活血湯 -
全自動血流變儀
血液流變儀是在血液流變學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血液臨床檢測儀器,是一種通過檢測人體血液粘度來進行疾病早期診斷的專用檢測儀器。
發展狀況 分類及原理 相關介紹 維修保養 優點 -
血液粘度測定
毛細血管半徑,使低切變率下血液粘度升高,所以低切變率下紅細胞聚集是全血粘度...實驗室應建立自己的正常值。EB-3型可調切變率的毛細血粘度計全血粘度...±0.56mpa·s(cp) mpa·s低切粘度(平均切變率20S-1...
相關疾病 【參考值】 【臨床意義】 -
比粘度
比粘度是一個物理學的 概念,在很多方面都能用到 。液體在外力作用下流動時,分子間的內聚力阻礙分子間的相對運動而產生一種 內摩擦力,液體的這種性質叫做液體的粘性。
簡介 表示方法 醫學用處 化學用處 生物學用處 -
血流變
流變的概念由Binhan在1920年首先提出,指的是在應力的作用下,物體可產生流動與變形。到1951年,科學家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動性與形變規律...
簡介 發展史 相關疾病 研究範圍 危害 -
全血粘度高切
全血高切粘度是血液粘度的一種分類粘度指標。
-
血流變檢查
主要是通過觀測血液的粘度、流動、凝集等流變性和紅細胞的變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釋放等指標來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巨觀與微觀流變性的規律。血流變的檢查意義,對...
血液流變學 血液流變學檢查各指標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