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皇后[東吳會稽王皇后]

全皇后[東吳會稽王皇后]
全皇后[東吳會稽王皇后]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皇后(244年-301年),吳郡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廢帝孫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孫恭之女。吳大帝長女全公主的侄孫女。 全氏有容色,赤烏十三年(250年),因全公主推薦冊為孫亮的太子妃,建興二年(253年),十歲時立為皇后。 太平三年(258年),孫亮被權臣孫綝貶為會稽王,全皇后也一同貶為會稽王夫人。太平三年(260年),全夫人隨夫到侯官,孫亮在途中死去,全夫人在侯官居住二十餘年,吳亡後返回吳郡,永寧元年(301年)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公主寵愛

全氏,是全尚的女兒,全琮的族孫女。母親是宗室女出身。

全氏貌美又善解人意 。孫權的長女、全琮之妻全公主孫魯班特別喜愛這個女孩,每次進宮時總是帶著她一起去覲見父皇。後來孫魯班知道孫權想立幼弟孫亮為皇太子,就常常向父皇說起全氏,積極勸說為孫亮納娶全氏為妃。

立為皇后

赤烏十三年(250年),孫亮被立為皇太子,全氏被立為太子妃。從全皇后父系全氏一族算來,孫魯班與孫亮是姐弟,也就是說全皇后實際上是孫亮的孫女輩(名義上,無血緣關係)。從母系孫氏上來看,孫亮的祖父孫堅和全皇后的外高祖父孫靜是兄弟。全皇后仍算得上是孫亮的孫女輩,和孫亮之間的血緣關係倒可以忽略不計了。

神鳳元年(252年)六月,孫權駕崩後,孫亮登基,是為吳少帝,全氏為夫人。

建興二年(253年)正月一日,孫亮冊封全夫人為皇后。大赦,全皇后時年十歲。全尚被任命為城門校尉,封都亭侯,接替滕胤任太常衛將軍,加封永平侯,總領朝政。全氏一族封侯的有五人,是自東吳自建國以來外戚中最為興旺的。

失勢被廢

全氏一族雖然鼎盛一時,但不久遭遇變故沒落。太平三年(257年)魏國大將諸葛誕獻出壽春城歸附東吳時,而全懌、全端、全禕、全儀等不得以投降魏國,全熙被殺。

太平三年(258年),孫亮與權臣孫綝的矛盾白熱化,因此私下與孫魯班、太常全尚、將軍劉丞(承)等討論誅殺孫綝事宜。後來密探泄露。孫綝連夜發兵,於是率領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孫恩殺了劉承,率軍包圍皇宮,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又派中書郎李崇帶兵進宮,奪取了印璽,逼迫孫亮夫婦離宮,由將軍孫耿押送到會稽居住。自是全氏家族開始衰敗。

永安二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全皇后也隨之一起去封地,孫亮在途中去世。後來全皇后就一直住在侯官,直到280年吳國滅亡後才返回吳郡。

永寧元年(301年),全皇后去世。

人物評價

《吳錄》:亮妻惠解有容色。

相關爭議

姓名

有人根據“亮妻惠解有容色”認為全皇后名為“惠解”。後世文人亦有此看法。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惠解在這裡只是形容詞,意思是“善解人意”。因此惠解到底是不是全皇后的名諱尚有爭議 。

告密者

《三國》中記載:“亮妃,綝從姊女也,以其謀告綝。綝率眾夜襲全尚,遣弟恩殺劉承於蒼龍門外,遂圍宮”。也就是說因為全皇后是孫綝從外甥女,所以向孫綝告發了父親和丈夫的密謀,以致孫亮失勢及至被廢。

《江表傳》中卻有完全不同的說法:“亮召全尚息黃門侍郎紀密謀,曰:“孫綝專勢,輕小於孤...卿宣詔語卿父,勿令卿母知之,女人既不曉大事,且綝同堂姐,邂逅泄漏,誤孤非小也。”紀承詔,以告尚,尚無遠慮,以語紀母。母使人密語綝。”也就是說其實是全皇后母親因為是孫綝的從姐而向孫綝告發。事情暴露後,孫亮還欲召全紀全皇后兄妹痛罵其父之短見。全紀也因為愧對皇帝自殺了。

相對而言。《江表傳》有更為詳細的記載,所以採信者較多。但也有人認為從孫亮夫妻僅被孫綝廢為王,並沒有進一步被打擊報復來看,認為全皇后確實與此事有關。有關告密人到底是全皇后還是其母,歷史上說法很多,在此不多論述 。

家庭成員

曾祖

全柔,漢靈帝時舉為孝廉並曾在漢朝為官,先後在孫策、孫權帳下仕官。

祖輩

全琮,從祖父。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任右大司馬左軍師。

孫魯班,從祖母。吳大帝長女。吳國公主。

父輩

全尚,父,任太常,衛將軍,加封永平侯。與孫亮計畫誅殺孫綝。事敗後流放途中被殺。

孫氏,母,吳國宗室出身,孫靜曾孫女。孫峻姐,孫綝從姐。

全端,從父(《資治通鑑》誤作親子),降魏

全翩,從父,降魏

全緝,從父,降魏

全緒,從父,全琮長子。官至揚武將軍、鎮北將軍。

全寄,全琮次子,兩宮事件因支持魯王處死。

全懌,全琮之子。後降魏國,官至平東將軍,封臨湘侯。

全吳,全琮與孫魯班之子。封都鄉侯。

兄弟姐妹

全紀,全皇后兄弟,在宮中任黃門侍郎。被孫亮召見前自殺。

全禕,族兄,全緒長子,後降魏。

全儀,全緒次子,後降魏。

全靜,全緒三子,後降魏。

史籍記載

《三國志·吳書·妃嬪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