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

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

《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由郭鎮之編著。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
作者:郭鎮之

圖書詳細信息:

ISBN:9787302286363

定價:45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2-5-7

圖書簡介

本書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所編撰的論文選集,旨在加強國際新聞傳播的學術發展,增進與國內外學者廣泛深入的交流,推動新聞傳播理論、歷史和研究結果的探索、表達、對話與爭鳴。本書包括五個主題: 新聞與傳播教育、媒介倫理、全球傳播研究、新聞傳播研究、全球傳播論壇。

圖書前言

2012年4月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正式成立十周年。《全球傳媒評論》為此特地奉上這期紀念專刊。

這次紀念專刊的第一個專題是“新聞與傳播教育”。首篇為“范敬宜論新聞教育”。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慶十周年的日子裡,我們特別懷念已故的院長--敬愛的范敬宜先生。范敬宜先生於2002年擔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首任院長,至2010年11月13日逝世,為清華無私奉獻了8年,功勞卓著。范老生前為學院制定了“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辦學方針,倡導並主持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課程。可以說,范敬宜的新聞思想奠定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辦學理念。“范敬宜論新聞教育”精編了范敬宜院長在清華的講話稿,以志紀念,本專題的特邀主編是尹鴻教授。

2010年12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進行了國際評估。國際知名學者組成的評估組對學院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充分肯定了學院將近10年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改進教學和研究工作的許多建議。在此發表的,是此次國際評估活動的組織者史安斌教授對評估活動的簡要報告。

本專刊的第二個專題是“媒介倫理”. 2010年8月23日至28日,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功舉辦了一次以“媒介倫理與法治”為主題的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此次由中國新聞史學會外國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主辦,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牛津大學媒介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和美中教育基金會合辦的論壇,邀請了十多位知名中國學者和來自亞、歐、美等地區的專家。本專題的論文便主要來自這次論壇。此論壇的組織者和本專題的特邀主編是陳昌鳳教授。

傳媒倫理學世界知名教授、《媒體倫理學:案例與道德論據》的作者克里斯蒂安發表了“媒介倫理研究--熱點議題及研究方法”。在文中,克里斯蒂安將媒介00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00編者的話倫理的熱點問題概括為六大類:社會公正、真實、非暴力、人格尊嚴、新道德理論和工具主義,其中“社會公正”和“新聞真實”被置於首要位置,對當今中國的現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桑德斯教授在“澄清新聞倫理學的根本問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建立道德的新聞學”的目標--致力於建設公正和可信賴的真實社會。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施密特先生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傳媒倫理準則的觀點,他引述的9項原則中,第一條就是:新聞業的首要責任是了解真相。英國教授馬克·史蒂芬斯介紹了英國的媒介法與案例。年輕的中國新聞傳播學者王辰瑤副教授則以鮮活的中國實例揭露了新聞造假的問題,提出了“為何先放棄倫理?”的尖銳話題,並分析了內地新聞從業者的倫理困境。

全球傳媒的發展及其傳播的動向歷來是清華新聞傳播學側重研究的領域。在“全球傳播研究”專欄收錄了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者崔璽的“中美新聞主持人專業化的媒體再現--有關沃爾特·克朗凱特和羅京的報紙新聞報導比較研究”,不僅其內容非常有趣,其系統的比較研究方法也很有特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娜堡傳播學院馬萬·克瑞迪和莎拉·穆拉的“超媒體空間與全球傳播研究--以中東為例”探究了超媒體空間在2005年黎巴嫩和2009年伊朗的政治劇變中扮演的角色,歸結為數字時代全球傳播帶來的變化。旅英高級講師曹青對西方媒介中呈現的中國形象進行了細緻的文化解析。彭侃的“美國政府的支持與好萊塢的全球擴張”詳細介紹了美國好萊塢的全球擴張獲得政府支持的背景。廈門大學陳嬿如教授則對網路時代中國大學生文化認同的研究,提出了“全球腦,中國心”的概念。

新聞傳播理論和歷史的建設是我們堅守的宗旨。本次“新聞傳播研究”專欄發表了5篇論文。王維佳博士在“勞動創造新聞”中分析了當代中國新聞生產中的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這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兩篇與新聞傳播史相關的文章分別介紹了澳洲華文傳媒(劉康傑)和中國古代印章(曹書樂)。另有一篇以實證研究方法進行的網路行為研究(李先知).

“全球傳播論壇”一般也發表爭鳴性的意見和講壇上的論題。這期發表了澳門大學吳玫對中國媒體在構建軟實力方面存在問題的批評。吳玫認為,中國的國際傳播應有獨立的立場、觀點和信息,避免成為他國軟實力的傳聲筒。顯然,這是一個值得注意並亟須予以克服的傾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博士近年來在大眾傳播媒介上不斷發表對中國問題的分析和建議,也推動了“中國模式”話題的傳播。在郭鎮之對鄭永年的訪談中,他們討論了中國現實、政治傳播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鄭永年先生主張認真總結“中國模式”的經驗和問題。

王怡紅、胡翼青主編的《中國傳播學30年(1978-2008) 》是2010年出版的一本值得注意的書,對中國傳播學的發展進行了相當全面的描述與總結。劉憲閣的書評點明了這本書的意義--“問題本身比學科歸屬更重要”.

從2012年起,《全球傳媒評論》將改為每年一本,精選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的電子雜誌季刊《全球傳媒學刊》上的精彩論文,以印刷版本的形式與學界的讀者見面。

圖書目錄

新聞與傳播教育003 范敬宜

范敬宜論新聞教育015

史安斌全球視野與本土實踐的對話和交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

評估工作回顧媒介倫理033

(美)克里福德·克里斯蒂安 媒介倫理研究

--熱點議題與研究方法045

(英)卡倫·桑德斯 澄清新聞倫理學的根本問題055

(英)馬克·史蒂芬斯 媒體管制--觀點的自由市場?079

(丹麥)摩根斯·施密特 傳媒倫理準則--UNESCO的觀點087

王辰瑤 為何先放棄倫理?--大陸新聞從業者的職業倫理困境全球傳播研究101

崔 璽 中美新聞主持人專業化的媒體再現

--有關沃爾特·克朗凱特和羅京的報紙新聞報導比較研究117

(美)馬萬·克瑞迪 莎拉·穆拉 超媒體空間與全球傳播研究

--以中東為例128

曹 青 對西方媒體上中國形象的文化解析144

彭 侃 美國政府的支持與好萊塢的全球擴張161

陳嬿如 全球腦,中國心--網路時代中國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新聞傳播研究173

王維佳 勞動創造新聞--當代中國新聞生產中的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189

劉康傑 澳洲華文傳媒的兩個“春天”和“冬天”202

曹書樂 媒介史視角下的中國古代印章212

李先知 權變與規範: 網路集群行為的實踐圖景--以“楊元元事件”為例223

劉 陽 網路輿論形成過程中的技術遮蔽全球傳播論壇243

吳 玫 構建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問題

--避免成為他國的傳聲筒249

鄭永年 郭鎮之中國問題、政治傳播與學術研究書評261

劉憲閣 問題本身比學科歸屬更重要00

全球傳媒評論(院慶紀念專刊)00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