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文化部關於印發《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各計畫單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國家文物局,各直屬單位:
《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文化部審定,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文化部於2013年1月30日。
檔案全文
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提供知識信息、傳播先進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提供信息資源支撐和智力支持。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適應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科學制定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對於明確未來五年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方向、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更好更快發展,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序言
公共圖書館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是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終身課堂,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誌。“十一五”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支持力度,公共圖書館財政投入穩步增加,法制化、規範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實施縣級圖書館建設、縣級圖書館修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文化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等重點文化工程,各地公共圖書館服務設施網路不斷完善,文獻資源日益豐富,服務理念不斷創新,服務手段不斷增加,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隊伍素質穩步提高,社會效益明顯增強,公共圖書館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整體推進的良好發展局面。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在總體上還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還不能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全面提供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圖書館服務,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設施網路尚需完善,服務網路有待健全,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文獻資源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隊伍建設需要加強,保障機制尚不健全。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黨的十七大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全面部署,把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十八大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繼續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提出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領導保證和政策環境,帶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二是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進一步保障人民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時代賦予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三是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公共文化”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十二五”時期國家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也必將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帶來更為充足的資金支持。四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網路技術、數位技術、新型傳媒技術的推廣套用,對文化生產與傳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公共文化產品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為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如何把握好機遇期,提高經費效益,不斷提升技術套用水平,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加快構建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和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是擺在公共圖書館界面前的一個重大挑戰。
二、總體思路
“十二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民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依循“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重實效”的基本思路,以城鄉基層建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依託,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機制體制建設為保障,努力構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全面提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圖書館在保護文獻典籍、傳承中華文化、建設學習型社會、培養公民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各級政府切實履行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責任,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總體架構,納入財政預算,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公共資金投入力度,保證公共圖書館免費提供基本服務和正常運轉的需求。同時,倡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
——強化基礎,注重創新。進一步夯實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業務基礎,加強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整體規劃,提高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能力,強化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加快高新技術在公共圖書館領域的套用與推廣,以技術創新促進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實現創新型發展。
——統籌兼顧,分類指導。以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為目標,以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為主要抓手,充分發揮城市中心圖書館在事業發展和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發揮縣級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立足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按照東部、中部和西部進行分級分類指導,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圖書館、農村和基層圖書館的支持力度,縮小事業發展的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
——以人為本,提升服務。繼續紮實推進圖書館基本服務,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基本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改善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益,提供多層次、多樣性、多元化的公共圖書館服務。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服務網路,進一步增強活力,提高效能,服務能力、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益明顯提升,部分地區圖書館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強公共圖書館與其他系統圖書館的共建共享,帶動全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從而使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使公共圖書館成為滿足人民民眾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陣地,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設施網路覆蓋城鄉。推動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建設,按照《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和《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力爭使全國縣以上圖書館全部達到國家建設標準。加強鄉鎮、社區圖書館(室)及服務網點建設,推進流動圖書館設施建設,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完備的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建設。
——服務網路惠及全民。在建立健全設施網路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總分館制、圖書館聯盟、流動服務、數字遠程服務等多種形式延伸圖書館服務,提高圖書館服務獲取的便捷性。積極拓展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在實現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務基礎上,加強對特定地域、特殊群體的服務,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圖書館服務網路。
——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加快推進。積極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文化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等重大項目為抓手,在全國形成一個資源豐富、服務快捷、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分散式數字圖書館服務網路,催生網路環境下新的文化服務業態。
——文獻資源保障能力不斷提高。逐步在全國形成分級分布的,與各級公共圖書館功能任務相適應的,涵蓋紙本文獻、縮微文獻、數字資源等各種資源類型的國家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重點開展地方特色資源建設,實現對地域性文化資源的傳承與利用。
——人才隊伍建設有效加強。重點提高基層公共圖書館骨幹的業務素質,加大對優秀中青年人才隊伍的培養,特別是圍繞古籍保護、未成年人服務、信息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建設等事業發展重點領域培養一批領軍人物,造就一支數量合理、結構最佳化、素質優良、有良好職業道德與服務能力的人才隊伍。
——法制保障體系日益健全。積極推動出台《公共圖書館法》、《古籍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快公共圖書館相關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圖書館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
——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進和深化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探索和建立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公共圖書館體制機制。
“十二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 單位 | 地區 | 2010年 | 2015年 | |
公共圖書館覆蓋率 | % | 地市 | 81.98 | 100 | |
縣 | 86.10 | 100 | |||
公共圖書館達標率(部頒三級以上) | % | 縣以上 | 55.8 | 60 | |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率 | % | 縣以上 | 100 | ||
人均公共圖書藏書量 | 冊 | 全國 | 0.46 | 0.7 | |
東部 | 0.65 | 1.0 | |||
中部 | 0.33 | 0.5 | |||
西部 | 0.36 | 0.5 | |||
人均公共圖書館年新增圖書藏量 | 冊 | 全國 | 0.02 | 0.05 | |
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 | 元 | 全國 | 0.83 | 1.65 | |
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總量 | TB | 全國 | 480 | 1000 | |
有效讀者總人數 | 萬人 | 全國 | 2020 | 5050 | |
文獻外借冊次 | 億冊次 | 全國 | 2.64 | 4 | |
總流通人次 | 億人次 | 全國 | 3.28 | 4.5 | |
提供遠程訪問服務的公共圖書館比例 | % | 省 | 100 | ||
地市 | 90 | ||||
縣 | 50 | ||||
圖書館專業 技術人員比例 | 高級職稱 | % | 全國 | 8.2 | 10.66 |
中級職稱 | 全國 | 32.4 | 36.29 |
三、“十二五”時期重點任務
(一)加強制度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為事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積極推進《公共圖書館法》、《古籍保護條例》等圖書館相關立法進程,努力實現在制度層面保障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提高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制度化、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
1.推動《公共圖書館法》立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進程,積極推動《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和實施,以法律的形式對公共圖書館運行發展所涉及的各方面問題予以調整規範,保障公共圖書館履行職能,從制度上確保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2.推動《古籍保護條例》的制定實施。廣泛徵求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古籍保護條例》,積極推動《古籍保護條例》儘早列入國家立法計畫,力爭從國家立法層面規範古籍管理、保護與利用等工作,使古籍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中國古籍保護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規範化道路,以鞏固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已有成果,解決古籍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健全完善古籍保護制度體系,促進古籍保護事業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
3.推動圖書館工作相關業務標準規範的制定出台。依託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行業標準組織,設計、研究、制定有關行業標準規範,推動其上升為國家標準,逐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頒布實施《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進一步完善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圍繞數字圖書館建設等事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制訂有關行業標準規範。
(二)進一步加強基層圖書館設施建設,力爭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設施網路
以城鄉基層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強對公共圖書館布局的統籌規劃,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建設原則,在“十一五”建設的基礎上,實現基層圖書館全覆蓋,形成比較完備的國家、省、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六級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
1.推動地市級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實施《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對設施不達標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完成189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建設項目。規劃完成後,基本實現全國地市級城市都有設施達標、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公共圖書館。
2.加強基層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縣級和縣級以下基層圖書館(室)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向貧困地區、落後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農村傾斜。充分發揮縣級圖書館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在縣縣有圖書館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國鄉鎮和街道文化站、村和社區文化室都設立圖書室或圖書館服務網點,鞏固和規範已有獨立建制的基層圖書室。
3.開展縣級圖書館修繕項目。對全國館舍面積未達標的縣級圖書館修繕給予資金補助,努力實現縣級圖書館全部達到國家建設標準,使其具備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條件。按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推進縣級圖書館達標升級,實現60%的縣級圖書館達到三級館以上標準。重點對沿邊地區、偏遠山區和廣大農牧區未達標的縣級圖書館改擴建工作給予支持。
4.推進流動圖書館設施建設。依託已有的圖書館陣地服務,大力推動流動圖書館設施建設,建立流動書庫,為中等城市圖書館和縣級圖書館配備流動服務車等流動服務設施設備。實現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因地制宜開展流動服務,建立起靈活機動、惠及基層民眾的流動服務網路,推動圖書館服務進一步向基層、社區延伸。
專欄一:地市級圖書館建設重點項目 | |
實施《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 | 對設施不達標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完成189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建設項目。規劃完成後,基本實現全國地市級城市都有設施達標、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公共圖書館。 |
(三)深入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與服務,培育基於新媒體的新型圖書館服務業態
依託文化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建立公共數字文化設施網路,加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生產,大力提高網路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數字文化產品供給與服務能力,努力建設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全媒體的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培育基於新媒體的新型圖書館服務業態。
1.繼續實施文化共享工程。進一步發揮各級公共圖書館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的主體作用,在“十一五”基本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以有效開展服務為重心,以打造精品、最佳化套用為重點,以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保障,進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建設“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基礎庫群”,資源總量達到530TB;在城市社區、文化館新建基層服務點,加強已建基層點的管理,發展完善覆蓋城鄉的服務網路,到“十二五”末達到基層服務點100萬個,入戶覆蓋全國50%以上的家庭;利用“雲計算”和“三網融合”技術,提升整個網路的服務能力與管理能力;大力推進進村入戶,廣泛開展惠民服務,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養計畫”為重點的網路培訓;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相結合,加快建設以公共圖書館、學校電子閱覽室、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載體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網場所,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文化共享工程建成技術先進實用、傳播高效互動、服務便捷貼近、管理科學規範、體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重點工程。
2.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覆蓋全國的數字圖書館虛擬網、互聯互通的數字圖書館系統平台和海量分散式數字資源庫群,形成完整的數字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藉助全媒體提供數字文化服務。通過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資源共享,擴大資源總量,形成規模效益,有效擴充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全面提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文獻保障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拓展服務渠道,豐富服務手段;推廣我國在數字圖書館軟硬體平台建設方面的成果,搭建標準化和開放性的數字圖書館系統;以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廣電網為通道,藉助手機、數位電視、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使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覆蓋全國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為廣大公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打造基於新媒體的圖書館服務新業態,使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惠及全民。
3.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以保障人民民眾的基本網路文化權益為目標,以未成年人、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依託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網路和設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豐富的數字資源,與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鄉鎮文化站建設、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建設,以及中央文明辦組織實施的“綠色電腦進西部活動”相結合,在城鄉基層大力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努力構建內容安全、服務規範、環境良好、覆蓋廣泛的公益性網際網路服務體系。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將為廣大人民民眾特別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網場所,吸引廣大人民民眾參與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活動;將進一步完善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室)的軟硬體設施,增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室)的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把更多適應人民民眾需求的數字資源傳送到社區、城鎮和農村,活躍基層民眾的文化生活,推進全社會的信息化。到“十二五”末,努力實現公共電子閱覽室在全國鄉鎮、街道、社區的全覆蓋。
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既有內在聯繫又各有側重,在組織實施上,統一規劃,統籌兼顧;在技術平台和網路建設上,做好協調,不重複建設;在資源建設上,各有側重,突出特色;在標準規範上,統一規則,相互兼容。三大惠民工程互為支撐,互相促進,形成合力,共同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專欄二: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重點項目 | |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 共享工程 | 大力推進服務網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積極推進“進村入戶”。建立“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基礎庫群”和“紅色歷史文化多媒體資源庫”,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數字資源譯製等。到2015年,爭取資源量達到530TB,入戶率達到50%,建成資源優質豐富、技術先進實用、傳播高效互動、服務便捷貼近、管理科學規範、體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 | “十二五”末,建設總量達10PB的數字資源(其中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達到1000TB,每個省級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量達100TB,每個市級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量達30TB,每個縣級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量達4TB),服務覆蓋3000萬有線電視用戶、7億手機用戶,同時100%覆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級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在全國形成一個資源豐富、服務快捷、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分散式國家數字圖書館服務網路。 |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 | 以未成年人、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與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鄉鎮文化站建設、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建設以及中央文明辦組織實施的“綠色電腦進西部活動”相結合,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努力構建內容健康、服務規範、環境良好的公益性網際網路服務體系。到“十二五”末,實現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共享工程鄉鎮、街道、社區基層服務點基本建有公共電子閱覽室。 |
(四)進一步推進傳統文化資源的保存與保護,強化公共圖書館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的重要職能
依託中華古籍保護計畫等重大文化工程,按照保護與利用並重的原則,努力建設公共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保存保護和研究利用的合作網路,設立保護基地和實驗室,加快推進公共圖書館對普通古籍、珍本善本、民國文獻、少數民族文獻、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資源的採集、保存、保護工作,大力提高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研究整理水平,促進古籍研究整理成果的出版、展示與利用,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保護民族典籍,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作用。
1.加大古籍保護力度。大力推進中華古籍保護計畫,繼續實施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申報機制,繼續編纂《中華古籍總目》。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開展海外中華古籍調查,建立海外中華古籍書目資料庫,鼓勵海外古籍以各種方式回歸,建立“國家級古籍編目、版本鑑定與修復專家”遴選機制,開展“文獻修復師”職業資格認證工作,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古籍專業人才隊伍。完善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的管理制度,健全科學、規範的修復措施。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古籍採取數位化、縮微複製等方式,建設“中華古籍資源庫”。加強對古籍版本目錄和古籍保護修復工作的研究,增進國際交流,學習各國保護古籍的先進經驗。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促進古籍保護工作全面均衡發展。
2.加快革命歷史文獻和民國時期文獻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研究制定革命歷史文獻和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啟動“革命歷史文獻和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畫”。全面開展文獻普查登記工作,建立民國文獻聯合目錄檢索平台;編制全國《民國時期文獻總目》,實現特色文獻的專項保護,建立若干專題目錄;改善文獻存藏條件,完成一批民國時期文獻試點書庫的標準化建設;設立若干保護基地和實驗室,對珍貴文獻進行脫酸、修復、加固等原生性保護;加快民國時期文獻的縮微技術、數位技術等手段,對文獻進行再生性保護;加快民國時期文獻的縮微和數位化進程,聯合館藏三寶或特色突出的收藏機構,共建一批高質量的民國時期文獻全文資源庫;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文獻展陳手段,充分發揮革命歷史文獻和民國時期文獻的社會教育作用;策劃選題,加強出版利用工作;加強海峽兩岸及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民國時期文獻的共享和以各種形式回歸。
3.加強少數民族文獻的保護和整理工作。推動西藏古籍保護專項工作和新疆古籍保護專項工作,開展對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和不同語種的古籍保護,適時設立其他民族古籍保護專項。進一步發揮各地區少數民族古籍協作組織的作用,加強不同地區在同種民族語言文獻收集、整理和利用方面的合作與共享,促進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的全面保護。制定與實施我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定級標準,為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搶救、普查、修復、整理等各項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實現少數民族古籍的分級保護和科學管理。
專欄三:傳統文化文獻典籍保護重點項目 | |
中華古籍保護計畫 | 重點開展古籍普查、《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的編纂、《中華醫藏》的編纂、古籍數位化、古籍修復、西藏古籍保護、新疆古籍保護等工作。到2015年,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古籍保護工作體系,改善古籍保護條件,推動古籍合理利用。 |
革命歷史文獻和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畫 | 全面開展文獻普查工作;編制全國《民國時期文獻總目》和《珍貴革命歷史文獻名錄》;建立一批符合紙質文獻永久保存要求的標準庫房;設立若干保護基地和實驗室,對珍貴文獻進行脫酸、修復、加固等原生性保護;加快利用縮微技術、數位技術等手段,對文獻進行再生性保護;策劃選題,加強出版利用工作;加強海峽兩岸及國際交流與合作。 |
(五)建設多級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提高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保障能力
“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通過整體布局、協調採購、分工入藏、分散採集等方式,在全國建立若干地區性文獻資源保障中心,提高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保障能力。
1.建立總量豐富、結構優良的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加大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確保文獻資源達到一定規模並持續更新,“十二五”末全國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達0.7冊,東部地區實現人均一冊,中西部地區有明顯增長。落實新增藏量指標,最佳化文獻資源結構,建立涵蓋紙本文獻、縮微文獻、數字資源、網路資源等各類資源類型的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體系,推動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科學發展。加快數字資源建設,特別是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少年兒童適用數字資源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數字資源的建設,在全國形成超大規模分散式海量數字資源庫群,扭轉目前中文優質網路文化資源藏量不足的現狀。
2.建立與各級公共圖書館功能任務相適應的多級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依託國家圖書館文獻資源總庫和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的建設,將省級和部分中心城市公共圖書館建成本地區的文獻資源保障中心,加大基層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建設,為地區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支撐,為本地區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化的信息服務提供保障,最終形成全國性的多級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實現國家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與長久利用。
3.加強資源建設的協調與合作,建立和完善全國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加強各級政府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領導,發揮行業組織的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完善各級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特別是外文資源建設的協調合作機制。建設各級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台,促進全國性聯合書目網路建設,協調部署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數位化加工,形成一批地方特色精品資料庫。鼓勵基層公共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機構的資源整合,促進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逐步建立起區域性、多層次、多形式的文獻資源互補與共享機制,合理配置與整合文獻資源,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方式,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
(六)創新服務手段,最佳化服務模式,全面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
“十二五”期間,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推動服務創新,提高服務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服務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延伸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資源和服務,全面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公眾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率,增強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1.全面推進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十二五”期間,全面實施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層圖書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的投入,爭取到2015年,實現全國公共圖書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內容與質量,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
2.加強對農村基層、特殊群體的服務。在實現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務基礎上,加強面向農村基層、特殊人群的文化關懷,豐富農村、偏遠山區、弱勢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面向農民、進城務工人員、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人群、殘障人群等特殊人群的圖書館服務,開闢服務渠道,豐富服務內容,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有效提高對弱勢群體的公共文化供給能力。開闢面向未成年人的綠色網路空間,為青少年健康利用網路、提高信息素養提供條件,積極探索麵向兒童的閱讀服務。豐富邊疆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層次和內容,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3.大力開展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建立各級圖書館的分層服務機制,在全國形成網路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大力開展講座、展覽、培訓、讀書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開展決策諮詢服務,從整體上提高各級圖書館為立法決策服務的水平。積極探索適合基層特點、適應民眾需要的新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流動服務、聯網服務,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更好地向城鄉基層延伸,繼續推進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整體效能。
4.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專業化水平。將提高服務專業化水平作為提高服務質量的核心,通過合理規劃館藏體系、深入挖掘館藏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服務、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有計畫地開展館藏和服務評價等方式,不斷提高各級圖書館的服務專業化水平。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開展盲人圖書館、少兒圖書館、主題圖書館等專業圖書館建設。在示範區或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具有較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和較好服務效益的示範性公共圖書館,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全國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高。
專欄四:公共圖書館服務重點項目 | |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 | 到2011年底,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到2012年底,全國所有一級館、省級館、省會城市館、東部地區館站免費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形成兩個以上服務品牌。其它圖書館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並免費提供。 |
(七)加強新技術套用,以技術促進事業的創新發展
推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使高新技術成為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加快基層公共圖書館基礎性技術普及和升級改造的同時,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究、套用和推廣,形成以技術強化業務,以技術創新服務,以技術提升管理,以技術促進發展的良性發展機制,為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加快公共圖書館基礎性技術的普及。加強基礎性技術的套用和推廣,在現代技術套用薄弱的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基層圖書館,提高業務管理自動化水平,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區域性集成系統,為區域性資源共建共享提供支撐。加大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技術的套用,加強圖書館網站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設施開展各類型服務,使公共圖書館成為縮小數字鴻溝的重要基地。
2.提升公共圖書館新技術套用水平。以文化科技創新為動力,實施一批圖書館科技創新項目,自主研發一批有利於事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積極開展基於手機、電視、網路提供服務的技術研發,加強新媒體服務套用和推廣,進一步拓展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覆蓋範圍。通過知識組織等技術的套用,提升圖書館知識服務能力。加強圖書館新技術套用的理論研究,組織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八)加強科研工作,為事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加強全國公共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總體設計,圍繞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亟需研究解決的問題,確立重點研究領域,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建立科研工作、人才培養與業務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促進事業的科學發展。
1.加強科研工作的巨觀管理。以實施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畫為契機,加強公共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總體設計。加大對圖書館發展研究的投入力度,建立公益性行業(圖書館)科研專項,在國家科技經費中列出有關圖書館發展研究的相關課題。鼓勵公共圖書館與各類型科研教育機構合作開展研究,建立相關的激勵和保障機制,為公共圖書館結合實踐開展科研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建立若干公共圖書館重點研究基地,開展以實踐為導向的研究,將研究基地打造成公共圖書館事業戰略發展的智囊機構、國際學術交流的前沿陣地、區域性公共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創新的試驗田和新技術套用的孵化器。
2.加強事業發展重點領域研究。整合全國公共圖書館研究力量,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公共圖書館的地位與作用、數字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轉型與發展、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數字圖書館技術、圖書館標準規範、圖書館管理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入研究。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項目)相結合,開展服務於事業發展的公共圖書館制度設計研究。
3.促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業務發展的有機結合。依託中國圖書館學會、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平台,大力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共享、推廣與套用,重視科研成果的出版,推動業務與服務創新。加強科研成果在實際工作中的套用,使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揮科研對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促進科研工作、人才培養與業務發展三者的良性互動,通過科研工作促進人才培養與成長。
(九)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基礎和關鍵,按照“存量最佳化、增量優選”的原則,以“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為指導方針,結合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探索能夠有效發現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造就一支數量合理、結構最佳化、素質優良、有良好職業道德與服務能力的人才隊伍。
1.重視人才的選拔、引進和任用。完善圖書館人才政策和措施,建立圖書館人才發展專項經費,採取各種措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公共圖書館。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圖書館工作,鼓勵各級公共圖書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動,提高基層隊伍的素質和水平。加大對優秀中青年人才,特別是數字圖書館、古籍保護、特殊人群服務、信息資源建設等重點領域領軍人物的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基層圖書館管理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完善人才公開聘任機制,建立人員錄用考試機制。
2.加強教育培訓,提升隊伍素質。完善圖書館在職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建立繼續教育效果考核、評價機制。加強與圖書情報教育機構的聯繫和合作,通過開展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培養等方式,鼓勵圖書館從業人員接受專業斷續教育。建立全國及區域性培訓基地,對全國圖書館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分層分類培訓。逐步建立圖書館隊伍培訓長效機制,加強基層尤其是農村圖書館(室)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推進圖書館隊伍培訓規範化建設。
3.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探索實施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運行保障人才進行分類界定的方式,推進評價體系多元化。加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完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評價方法。探索建立圖書館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職業準入方式,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建立以崗位績效考核為基礎的人員考核評價制度,健全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
4.積極探索志願者隊伍建設。吸引社會人力資源以志願者形式參與圖書館服務,成為專業隊伍的有益補充。加強志願者隊伍的制度建設,探索和實踐公共圖書館志願者工作崗位的分類與界定,建立志願者上崗的培訓制度,保證志願者崗位的服務質量,完善志願者隊伍管理制度。
(十)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行業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以交流和吸收先進經驗、拓展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為目標,以平等交流對話和廣泛深入合作為手段,進一步擴大交流渠道,改進交流手段,深化交流內涵,提高交流質量,積極開創公共圖書館國內外交流合作新局面。
1.加強國內合作。充分發揮中國圖書館學會等行業協會和區域性圖書館共享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公共圖書館之間以及公共圖書館與其他類型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圖書館聯盟建設,重點以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全國公共圖書館展覽聯盟為平台,開展社會教育領域的合作。積極開展與港澳台地區圖書館的廣泛聯繫與合作。
2.拓展國際交流。加強與國際圖聯等國際組織的聯繫,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圖書館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積極爭取國際圖聯等國際組織常設基金對我國公共圖書館項目的資助。鞏固和深化已有的交流與合作項目,策劃新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重點加強在古籍文獻整理與保護、數字圖書館建設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的建設,建設中華文化數字資源庫群,通過網路向海外用戶提供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鮮活的中華文化數字產品,不斷增強中華優秀文化的輻射力與影響力。
四、保障措施
為確保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的落實,需要有必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推進管理機制改革和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一)推動巨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全國公共圖書館統籌協調發展
建立政府巨觀管理、行業組織專業指導、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的組織保障體系。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責任,實現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的巨觀科學管理。加強圖書館行業組織建設,強化行業組織在事業發展中的專業指導和行業自律功能,探索建立政社分開、權責明確的公共圖書館行業管理體制。
(二)深化內部管理運行機制改革,激發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活力
以轉換機制為手段,以增強活力為重點,以改善服務為宗旨,推進公共圖書館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轉變觀念,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探索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運行機制創新。立足現實,因地制宜地推廣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
(三)完善經費保障機制,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持續穩定發展
圍繞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建立公共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將公共圖書館人員開支、資源購置、基本服務提供、數字圖書館建設、設施設備購置與維護等日常運行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並逐步提高經費保障水平,以保證公共圖書館正常運轉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經費投入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機制,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大力吸引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到圖書館建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經費保障體系。建立經費投入的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經費結構科學合理,經費投入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監督評估機制,強化服務標準考核
積極推動將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指標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納入各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以績效評估為手段,健全和完善監督機制,重點加強對專項資金和重大項目的監督考核機制。圍繞全面提升各級公共圖書館建設水平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根據《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 和《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 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完善各級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建立健全各級公共圖書館的評估考核機制,將民眾滿意度納入公共圖書館評價體系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