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3年06月28日發布,自2003年06月28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聽取了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2002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和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200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會議結合審計工作報告,對《2002年中央決算(草案)》和中央決算的報告進行了審查,同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的《關於2002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報告》,決定批准《2002年中央決算(草案)》和《關於2002年中央決算的報告》。
會議要求國務院繼續落實《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200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嚴格按照全國人大批准的預算執行,深化財稅改革,依法加強收入征管,進一步改善財政支出結構,增強財政公共服務職能,高度重視縣鄉財政困難,進一步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努力解決出口退稅拖欠問題,切實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加強審計監督,克服“非典”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大力開展增收節支,努力做好財政工作,全面完成2003年預算。
關於2002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摘要)
--2003年6月2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200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現在,2002年中央決算已經彙編完成,受國務院委託,我向本次常委會提出2002年中央決算報告和中央決算草案,請予審查。
2002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確定的經濟工作方針和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對財政經濟工作的各項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情況也比較好。
匯總中央和地方財政決算,2002年,全國財政收入1890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完成預算的104.9%;全國財政支出22053.15億元,增長16.7%,完成預算的104.5%;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支出大於收入3149.51億元。
2002年,中央財政總收入11026.6億元,完成預算的103.6%,比預算增加38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中央本級收入10388.64億元,完成預算的103.5%;地方上解中央收入637.96億元,完成預算的105.6%。中央財政總支出14123.47億元,完成預算的102.8%,比預算增加379.4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6771.7億元,完成預算的105.6%;補助地方支出7351.77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3096.87億元,比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赤字數額減少1.28億元。
上述中央財政決算收支數,與2003年3月向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2002年中央預算執行數比較,中央財政總收入增加6.14億元,中央財政總支出增加5.17億元,財政赤字減少0.97億元。主要是決算清理期間,一些收支項目發生了小的變化。
2002年,中央財政共發行國債592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債務收入5679億元,代地方政府發行250億元。中央財政債務收入中,用於償還國內外債務本金2563.13億元,彌補當年赤字3096.87億元,補充償債基金19億元。2002年,列入預算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999.1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999.1億元。
按《預算法》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重點報告2002年中央財政的主要情況如下:
財政收入圓滿完成了預算。2002年預算增收特殊性因素減少,減收因素較多。預算執行過程中,部分收入項目的執行情況比年初預計的還要困難,致使一季度中央財政收入出現了同比下降7.8%的嚴峻局面。針對這一形勢,國務院先後於2002年5月和9月召開了全國增收節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國增收節支工作會議,提出了一系列增收節支的措施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國務院的部署,狠抓貫徹落實,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堵塞收支管理漏洞,使財政收入形勢逐步好轉,從而保證了全年收入預算的圓滿完成。
主要中央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4631.0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1%;消費稅1046.32億元,完成預算的107.9%,主要是改變捲菸消費稅徵收辦法後,捲菸消費稅增加;進口產品消費稅、增值稅和關稅2589.92億元,完成預算的107.9%,主要是一般貿易進口增加和海關監管加強,使收入相應增加;企業所得稅1882.21億元,完成預算的111.2%,主要是銀行專項上繳收入增加較多;個人所得稅605.95億元,完成預算的112.3%,主要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征管加強使收入相應增加;營業稅155.30億元,完成預算的67.5%,主要是金融保險企業營業稅稅率繼續下調1個百分點,以及縮短金融企業應收利息核算年限等因素影響;外貿企業出口退稅1150億元,完成預算的115%,主要是2002年外貿出口增長較快,為支持外貿出口,相應增加了出口退稅指標;證券交易印花稅108.62億元,完成預算的54.3%,主要是2002年證券市場持續低迷,交易量大幅下降,並受2001年底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影響;車輛購置稅348.8億元,完成預算的139.5%,主要是2002年國內汽車市場銷售較旺,相應增加了收入;其他收入195億元,完成預算的114.4%,主要是部分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的有關規定,並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2002年中央財政超收收入381億元,主要用於增加公路建設支出和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中央財政在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時,集中財力確保重點支出需要。一是向低收入群體和困難民眾傾斜,幫助他們解決基本生產、生活問題。2002年中央財政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達到1388億元,完成預算的161.4%,主要是在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的基礎上,從2002年7月1日起,再次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在鄉老復員軍人優撫待遇和建國初期參加革命的老幹部退休待遇的水平,對財政困難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給予適當補助;增加安排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安排補助資金支持87戶國有企業依法實施關閉破產,保障這些破產企業涉及的38萬職工的生產和生活需要。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截止2002年底,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基本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由1998年底的184萬人,增加到2002年底的2054萬人。同時,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了對社會保障資金的征管和監督,稅務機關徵收社會保險費的改革試點省份達到16個。二是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促進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2002年,中央財政用於支援農村生產、農業綜合開發、農村扶貧及農林水氣等部門事業費方面的支出達到487億元,完成預算的105.7%。此外,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財政為此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補助245億元。同時,還增加了用於農村電網改造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三是向科技教育傾斜,推動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2002年,中央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541億元,完成預算的102.8%。其中,安排資金72億元,支持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知識創新工程和國家“863”計畫。繼續執行中央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政策,實施了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進行了中國小危房改造,促進了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發展。
國債投資項目順利實施。經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2002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1500億元,其中1250億元列入中央預算,250億元代地方政府發行;資金安排東部地區占31%,中部地區占29%,西部地區占40%。主要用於在建國債項目、西部開發項目、重點企業技術改造,以及南水北調、京津水資源保護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公檢法司和高校擴招所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到2002年底,在建國債項目已累計完成總投資的91%,西部開發項目進展順利,新開工項目控制在一定規模之內。各地區、各部門切實加強了對國債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擴大了對建設國債資金財政集中支付範圍。國債資金項目對最佳化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增加財政收入、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增強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財政改革進一步深化。一是順利推進了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為進一步實踐“兩個大局”戰略構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完善財稅體制,縮小地區財力差距,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國務院決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實施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2002年中央財政因此增加收入126億元,已按規定全部用於對地方、主要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結合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中央財政在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了轉移支付制度;許多地區還積極調整和規範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加縣鄉可用財力,拖欠國家統一規定工資現象有所緩解。二是深化了“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2002年,按照收支脫鉤、收繳分離的要求,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海關總署等34箇中央部門,率先進行了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試點,各地也普遍加大了這項改革的工作力度。試點部門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積極轉變職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亂收亂罰現象明顯減少。三是積極穩妥地推進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2年,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試點中央部門由6個擴大到了38個,試點省份由2個擴大到9個。同時,在15箇中央部門又進行了國庫集中收入制度改革試點,從而使其所有財政性資金收支,都納入了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保障了財政資金安全、規範運行,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四是進一步加快了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及財政信息化改革步伐。2002年,中央各部門和省直各部門,都已按照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編制了部門預算,部分市(地)、縣(市、區)也積極實施了這項改革;全國政府採購規模1009.6億元,比上年增加356.6億元,資金節約率平均在10%以上,政府採購工作的法制化和規範化也不斷增強;“金財”工程進入了正式實施階段。上述改革,不僅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管理的規範化和現代化,而且對轉變政府職能,推動依法行政,促進從源頭上反腐倡廉,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審計署對2002年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結果表明,2002年中央預算在得到較好完成的同時,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中央預算管理有些方面還需進一步規範,一些部門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理想,預算執行不嚴肅,甚至擠占挪用、隱瞞收入;二是有些專項轉移支付分配管理仍不規範,要求地方配套較多;三是一些中央部門和單位未嚴格落實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的規定;四是部分地區和部門在收入征管工作中違規減免和監管不力;五是一些國債項目重複安排、配置不合理、損失浪費等。對此,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財政部及中央有關部門牢固樹立依法理財觀念,健全科學決策機制,深化財政改革,強化監督管理,加大依法查處力度,認真加以糾正和改進。財政部將抓緊清理和規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深入研究解決基層財政困難的有效措施,從制度上嚴格規範內部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的科學性、規範性和有效性。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下面,我簡要報告一下今年前5個月全國財政收支的主要情況:
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局良好。“非典”疫情爆發後,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沉著應對,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一手抓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動搖”,及時果斷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統籌兼顧,紮實工作,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了公共財政的職能作用。一是多管齊下,全力保障“非典”防治資金需要。經國務院批准,中央財政設立了20億元“非典”防治基金,各地財政部門也大力調整支出結構,積極籌集“非典”防治資金,用於建立公共衛生應急反應機制,防治“非典”的科研攻關、設備購置、病毒檢測試劑研究,以及疫情監測、信息蒐集和有關人員培訓等,並且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及時預撥資金,切實保證需要。截至6月18日,中央財政“非典”防治基金已支出13億元,地方各級財政已安排了100多億元“非典”防治經費。與此同時,財政部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迅速制定出台了對農民和城鎮困難民眾中的“非典”患者實行免費醫療救治,對參加“非典”防治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給予特殊臨時性工作補助並免徵個人所得稅等一系列政策,為有效防治“非典”特別是阻止“非典”疫情向農村蔓延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HTH〗二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積極促進經濟發展。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對疫情地區、部分困難行業在限定時段內實行了一系列減免稅、費、基金政策和貼息政策,幫助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企業儘快克服困難,恢復生產,渡過難關。上述資金保障和財稅優惠政策的實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視,有力保障了抗擊“非典”鬥爭的需要,同時,也是財政部門改善公共服務,加強巨觀調控,積極應對突發事件,建立有效應急保障制度和機制的有益嘗試。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下,經過各地區、各部門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初步控制了“非典”疫情,維護了社會穩定,而且保持了國民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
在此基礎上,預算執行情況總體上也比較正常。1-5月,全國財政收入9039.98億元,完成預算的44.1%,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978.66億元,增長28%。其中,中央財政收入5220.55億元,完成預算的46.1%,增長32.2%。地方財政收入3819.43億元,完成預算的41.7%,增長22.7%。1-5月,全國財政支出7315.6億元,完成預算的30.9%,增加981.22億元,增長15.5%。其中,中央財政支出2216.89億元,完成預算的30.8%,增長10%;地方財政支出5098.71億元,完成預算的30.9%,增長18%。
雖然總體形勢是好的,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非典”疫情對財政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HT〗一方面,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明顯回落。4月份、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5.5%、20.7%,比一季度平均增幅36.7%分別低21.2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全國財政支出增長加快。4月份、5月份,全國財政支出分別增長16.6%、26.5%,較一季度平均增幅10.9%分別高5.7個百分點和15.6個百分點,主要是醫療衛生支出、車購稅安排的支出、債務利息支出等增加較多。考慮到“非典”對財政的影響有一個“滯後期”,隨著抗擊“非典”財稅優惠政策的逐步落實到位,這種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出來。尤其是今後“非典”疫情和洪澇災情的發展變化尚難準確預測,其對財政的影響也相應具有不確定性。二是今年可能出現財政收入增長前高后低、財政支出增長前低後高的局面。受去年財政收入增長基數前低後高,今年前幾個月推動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一些特殊因素將逐步消失或減弱,以及“非典”等因素影響,下半年財政增收難度會逐漸加大。為加大出口退稅力度,緩解出口退稅欠退的壓力,執行中需增加出口退稅指標,將相應減少財政收入。為支持抗擊“非典”,需增加對公共衛生和應急機制建設等方面的支出。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確保財政預算的順利執行和圓滿完成,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財政部門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各項重大決策和部署,全面落實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財政經濟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兩手抓”的方針,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增強責任意識,改進工作作風,發揚奉獻精神,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以更主動、更紮實的態度做好下階段的工作。
(一)堅決服從服務大局,著力保障應急支出和重點支出的需要。要確保防治“非典”和抗洪救災的資金需要,紮實抓好抗擊“非典”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認真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完善政策,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幫助困難民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進一步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確保對教育、文化、衛生的新增支出主要用於農村,大力支持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建立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大對老工業基地、西部開發、高科技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及時足額發放,著力解決部分地區欠發國家統一規定工資問題。同時,還要認真總結經驗,研究探索建立財政應對災害和危機的應急機制和制度,增強財政應對的快速反應能力、資金保障能力和效益管理能力。切實推動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的協調發展。
(二)完善出口退稅機制,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儘快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有利於鼓勵出口,擴大就業,發展經濟,在當前情況下更是穩定和發展製造業等第二產業,減輕“非典”疫情和洪澇災害對財政經濟的負面影響的重要措施。國務院對此十分重視,確定今年中央財政如有超收將重點用於增加出口退稅。目前,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的具體方案正在協調之中,出台後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一起狠抓落實。同時,將進一步完善積極財政政策,調整投資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事業發展。
(三)依法加強收入征管,確保完成全年預算。堅決維護稅法的統一性、權威性和嚴肅性,既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國務院已確定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措施,又要防止借抗擊“非典”之名擅自出台稅收優惠和變相優惠政策的行為。要繼續按照國務院“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方針,依法加強征管,同時挖掘非稅收入潛力,並嚴格非稅收入的徵收管理,努力做到應收盡收。
(四)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嚴格控制和管理好財政支出。今年財政的減收增支因素很多,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各方面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同舟共濟。除衛生、水利等與防治“非典”疫情和抗洪救災直接相關的少數部門外,其他部門的一般性開支堅決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要求,原則上實行零增長。對這些部門防治“非典”所需開支和其他新增支出需要,以及因實行財稅優惠政策而減少的收入,要通過各部門調整自身支出結構來解決,如大力壓縮會議、出國、出差、培訓等方面的支出,並按規定程式報備,原則上不追加預算。對必須保障的各項重點支出,既要及時足額保證,也要精打細算,嚴格監管,切實提高使用效益。
(五)積極推進各項財政改革,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要根據新形勢,進一步完善措施,穩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逐步縮小農業特產稅徵收範圍,降低稅率,為最終取消農業特產稅創造條件。積極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探索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的辦法,穩定和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落實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完善和規範省以下財政體制,加大對縣鄉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以增強基層財政實力,緩解基層財政困難,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在繼續推進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估工作,逐步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和機制,既提高財政資金管理的規範性和安全性,又提高財政管理的有效性。同時,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抓緊研究下一步深化財稅改革的方案。
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信心,明確任務,頑強拼搏,狠抓落實,奪取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確保經濟的較快增長和財政預算的圓滿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