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史沿革
速度我的阿斯頓地方但是1988年9月基礎部招收化工大專班 (隸屬基礎課部管理)。
1993年3月成立化學工程系,4月設立化學工程專業。
1993年9月招收首屆專科生。
1996年2月化學工程系與冶金工程系合併成立冶金與化學工程系。
1998年設立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9月招收首屆學生。
2000年5月19日成立生物與化學工程系,同年10月增設生物工程專業,設立生物工程教研室、化學工程教研室、基礎化學教研室、化學實驗室。
2001年9月生物工程專業招收首屆本科生。
2002年增設套用化學本科專業。
2003年6月成立套用化學系。
2003年9月套用化學專業招收首屆本科生。
2003年11月內蒙古科技大學正式掛牌,包頭鋼鐵學院、包頭師範學院、包頭醫學院三校合併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
2003年12月31日,生化系解散,撤銷建制,生物工程專業與包頭師範學院生物系合併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套用化學專業與包頭師範學院化學系合併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2005年6月內蒙古科技大學三校獨立運行。
2005年6月學院新增“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兩個本科專業。
2005年9月重新組建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設立“生物工程系”、“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套用化學系”和“基礎化學教學部” 。
2005年11月成立“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技術系”和“基礎生物學教學部” 。
2005年12月基礎化學實驗室順利通過自治區雙基實驗室合格評估。
2006年7月“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兩個本科專業各招收40名學生。
2006年12月學院確定“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為學院院訓。
2007年7月,“基礎生物實驗教學中心”和“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9月遺傳學碩士點首屆招收6名碩士研究生。
2008年2月,生化實驗大樓投入使用。
系所設定
根據“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官網資料 ,該院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套用化學系、輕化工程(籌建)、基礎化學部、煤化工與煤炭綜合利用研究中心。學院有化學工程、煤化學、合成、分析等20多個實驗室,自治區級化工原理和基礎化學2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已在積極進行輕化工程新專業和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三個碩士點的建設。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人才結構合理,學術梯隊整齊,根據“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官網資料,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4人,其中,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1 人獲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人才,1人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教授9人,副教授8人,碩士生導師8人,40歲以下的中青年比例約80%以上,從國外聘請5名教授及高級工程師,以及從天津大學等知名學府聘請3名專家教授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和學科帶頭人,進一步最佳化了師資結構,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科學研究
學院科研設施良好,基礎堅實,碩果纍纍,根據“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官網資料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專利10餘項,出版專著2部、教材4部、譯著3部,發表論文20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 化學反應工程、 化工分離工程 、傳遞過程、化工熱力學、化工系統模擬與最佳化、材料化學工程、資源與能源化學工程、 化工環境工程、綠色化工、煤轉化技術,催化反應工程、化工裝備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加工技術、稀土材料、碳一化工等。
培養目標
學院以“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突出創新”的先進辦學理念,培養高層次的、具有現代化工專業知識的綜合型人才。把握和順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辦出特色專業,學院以國內一流院校及學科為標準,積極建設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優勢專業,在化學工程、化工模擬與最佳化、稀土材料化工、煤化工與煤炭綜合利用、新能源化工、化工環境工程、相變傳熱和傳質等領域重點發展,拓展輕化工程新領域,逐漸成為化工和輕化工類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就業方向
學院培養的學生就業面廣,能在化工、石油與天然氣、冶金、稀土、環保、建材、航空航天、核能、電子通信、材料、醫藥等行業從事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根據“內蒙古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官網資料 ,儘管學生就業競爭不斷增強,但該院的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5%以上,名列學校前茅,學生良好的素質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