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特應性皮炎出發於嬰兒和兒童,約40%的病例在青春期前自動消失,而少數患者直至成年才發病。

疾病常識

什麼是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特應性皮炎又稱為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內源性濕疹等,以劇烈瘙癢、皮膚乾燥和皮疹為特徵,屬濕疹中最難治療的一種。
特應性皮炎與遺傳過敏有關,常見於有特應性疾病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包括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及特應性皮炎本身。特應性皮炎出發於嬰兒和兒童,約40%的病例在青春期前自動消失,而少數患者直至成年才發病。
兒童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有多高?
兒童特應性皮炎是兒童常見疾病,全世界有5–20%兒童罹患特應性皮炎,日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中發病較高,在美國超過20%的兒童受累。隨著工業化程度及環境污染的加重,發病率不斷增長,在過去的30年中翻了2-3倍。特應性皮炎通常初發於嬰兒期,有資料顯示,有60%的病例在1歲以內發病,5歲前發病者約占全部患者的85%,有超過50%的兒童特應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後繼續易感。
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超過230萬青少年受到特應性皮炎(濕疹)的困擾,兒童患者也達到200萬-300萬。2004年城市學齡前兒童(1~7歲)的患病率為2.78%。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迅速發展,特應性皮炎在中國的發病率也逐步上升。
兒童特應性皮炎的病因是什麼?
兒童特應性皮炎病因非常複雜,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如同哮喘和其它特應性疾病,遺傳、環境、生物等因素與本病關係密切。
遺傳因素:
家譜分析和雙生子研究中,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特應性體質和遺傳因素有很大關係。特應性皮炎屬於常染色體的優勢遺傳、多基因遺傳疾病。
如果父母一方有特應性素質,孩子有60%的機會成為特應性皮炎患者。
如果父母雙方均患,孩子患病的機會增加至80%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特別是工業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特應性皮炎發病重要的危險因素。
免疫因素:
80%特應性皮炎患者IgE升高。特應性皮炎存在免疫調節異常和細胞調節異常。
變應性因素:
一些變應原可以作用為特異性特應性觸發因素,包括經空氣傳播的變應原、食物變應原和微生物抗原。
經空氣傳播的變應原,包括動物的毛髮皮屑、花粉、黴菌和屋塵蟎。
食物變應原,包括雞蛋、牛奶、花生、大豆、堅果、魚和小麥。
作為超抗原的細菌毒素,尤其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可觸發或加重AD的症狀。
非變應性因素:
破壞皮膚屏障的刺激或洗滌劑、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馬拉色菌)。
心理因素:
如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也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兒童特應性皮炎的臨床特徵有哪些?
慢性病程,復發和緩解交替。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它病程不一,持續時間超過數月或數年,經歷復發和緩解交替的慢性過程。
瘙癢和皮疹是核心的臨床特徵。特應性皮炎的嚴重程度通常差別很大,從偶爾出現乾燥、濕疹樣的鱗屑性斑片(瘙癢的丘疹性損害),到身體的大部分出現表皮剝脫、出血和感染的損害。乾皮症(皮膚乾燥)是特應性皮炎的一項重要特徵,同時見於患兒受累和未受累的皮膚。皮膚乾燥,通過增加瘙癢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引起搔抓次數增多,從而促使特應性皮炎加重。
皮膚炎症是這一疾病的核心特徵
內在的免疫學異常,導致對環境常見變應原和搔抓產生過度的瘙癢及炎症反應。
兒童特應性皮炎在不同年齡段的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期在兒童中更為嚴重和持久,並且隨著患者年齡增大,緩解期越來越長。大部分研究表明,大約60%的兒童特應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後繼續易感。
特應性皮炎皮損的分布隨年齡不同,其特徵表現多種多樣。根據皮疹發生、發展和分布特點,可將特應性皮炎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等三個階段。
嬰兒期(1個月~2歲),表現為嬰兒濕疹,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及頭皮、頸部,個別病例可發展至軀幹和四肢。皮損主要表現為滲出型和乾燥型兩種皮疹前者在臨床上更為多見。典型表現為瘙癢性、紅斑上密集的針尖大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液,滲液乾燥形成黃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劇癢、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剝脫,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或伴鱗屑性、結痂、有時滲出的皮疹。尿布的區域常不被累及。
兒童期(2~12歲),多由嬰兒期演變而來,也可以不經過嬰兒期,其皮損表現濕疹型和痒疹型,典型的發病部位在肘前窩、膕窩、腕屈側。眼瞼、面部和頸部。這個時期最主觀的症狀為瘙癢劇烈,因此皮損上可見大量抓痕繼而感染,以致形成“瘙癢---搔抓---瘙癢”的惡性循環。
青少年成人期(大於12歲),皮損與兒童期類似,多為局限性乾燥性皮炎損害,紅斑或丘疹,融合後皮膚浸潤肥厚而呈苔蘚樣變,覆灰白色鱗屑。主要發生在肘窩、膕窩和頸前及側部,以屈側為重,也可發生在面部和手背。
特應性皮炎可以伴隨有一系列皮膚特徵性改變,包括乾皮症、耳根裂紋、魚鱗病、掌紋症、毛周角化症、皮膚感染傾向(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單純皰疹)、非特異性手足皮炎、乳頭濕疹、唇炎、復發性結合膜炎、旦尼-莫根(Dennie-Mor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暈、蒼白臉、白色糠疹、頸前皺褶、白色劃痕/延遲發白等,這些體徵有助於AD的輔助診斷。
根據特應性皮炎合併全身過敏性疾病,可分為單純型和混合型,前者僅表現為皮膚受累,後者合併其他特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
什麼是兒童特應性皮炎的“瘙癢-搔抓循環”?
特應性皮炎的主要症狀為瘙癢。瘙癢會引起搔抓,從而損傷皮膚,並刺激炎性反應的發生;隨後炎性介質釋放至皮膚而加重瘙癢程度,反過來引起更多的搔抓,如此循環往復。除了持續性的瘙癢-搔抓循環外,搔抓也會延緩皮膚的癒合過程,並導致苔蘚樣變及瘢痕形成。
兒童特應性皮炎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有哪些?
儘管目前缺乏特應性皮炎對兒童生活質量影響的最終結論,但是很顯然特應性皮炎與心理、家庭、社會、工作、學習問題及機體衰弱發病顯著相關。近期有研究表明,在備受瘙癢/疼痛折磨的兒童及嬰幼兒中,有超過80%的人感到自卑、煩惱和悲傷,同時其睡眠、學習均和社交受到嚴重影響。

護理和治療

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由於特應性皮炎的病程長,易反覆,因此,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並去除誘發和/或激發因素、減輕或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
改善環境/生活方式,儘量避免或減少接觸特應性誘發因素;
患兒和家屬應接受健康教育,對疾病、治療方法及過程有清晰的認識;
接受必要的藥物治療,避免或減少尋求所謂“特效”療法
了解保濕劑及潤膚劑等輔助治療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糾正皮膚乾燥。
特應性皮炎的基本治療
改善環境與生活方式,避免特應先誘發和加重因素儘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
避免接觸過敏原
嬰兒和年幼的兒童更有可能存在食物過敏,而較大的兒童更有可能對環境中的空氣變應原敏感。
食物變應原: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入致敏食物。
塵蟎變應原:塵蟎變應原是最常見的、聲名狼藉的、來自空氣中的特應性觸發因素。在塵蟎過敏性AD患者中,長時間避免對塵蟎的接觸,皮膚病情會得到改善。避免的方法包括在枕頭、床墊和床基上套用防塵蟎的封套,每周用熱水洗床上用品,移去臥室中的地毯,用空調或除濕器降低屋內的濕度。
皮膚挑刺試驗和血清變應原特異性-IgE試驗能被用於確定特異性特應性激發因素。
避免一般的加重疾病的因素
潛在的一般加重因素包括肥皂、洗滌劑、接觸化學物、煙、磨損的衣服和暴露於極端溫度和濕度的環境。
化妝品中的酒精和收斂劑可以加重皮膚乾燥。
穿衣物時應特別謹慎。新的衣物在穿之前應先洗過,以減少福馬林和其它添加的化學物質。洗衣時殘留的洗滌劑可能具有刺激性。
在生活環境方面,建議控制溫度和濕度,以避免熱、潮濕和出汗引起的皮膚刺激。
必要的心理和行為治療
心理諮詢
雖然情緒壓力不會引起特應性皮炎的發作,但它通常使疾病加重。患兒面對挫折、困難和其它應激性事件時,瘙癢和搔抓程度會增加。對那些有心理問題並造成治療困難的患者,應進行心理評價,有必要的話甚至要進行心理諮詢。
行為措施
由於應激或是對瘙癢的反應,許多患兒習慣性搔抓,使特應性皮炎加重並維持瘙癢-搔抓循環。要教會還在即使是在嚴重瘙癢的時候也不要搔抓,例如在瘙癢部位附近捏皮膚(不用指甲)常常可以成功地緩解瘙癢,阻斷瘙癢-搔抓循環,明顯有助症狀的控制。
使用潤膚劑和保濕劑,保持皮膚水分,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
糾正皮膚乾燥、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止癢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措施。
在急性期,每日用溫水沐浴1~2次,在增加濕度的同時還有利於減少滲出、去除痂皮和殘留藥物;慢性期可每日沐浴1次。
不論是在急性期還是在緩解期,潤膚劑和/或保濕劑的套用極為必要,應至少每日外用(主張全身使用)1~2次,尤其是在沐浴後應立即使用,以保持皮膚的水合狀態而保護屏障功能和減輕瘙癢症狀。
兒童特應性皮炎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分為局部治療和系統治療。局部治療是指外用的藥膏製劑,系統治療通常是醫生給患兒開的內服藥物,這裡我們主要向大家介紹局部治療的方案。
糖皮質激素:
局部間斷外用糖皮質激素,並配合潤膚保濕劑等是目前治療特應性皮炎的傳統療法。根據患兒的年齡、皮損部位及病情程度選擇不同類型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製劑,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減輕症狀。
一般初治時應選用強度足夠的製劑,以求在數天內明顯控制炎症,但是,在面部、頸部及皺褶部位應選用相對弱效的糖皮質激素,並應避免使用強效含氟製劑;
兒童慎用強效糖皮質激素。
停藥過快常可致病情反覆,長期使用可引起一定的皮膚不良反應(如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膨脹紋、多毛症、激素性痤瘡、細菌感染、紫癜等);
長期大面積套用有時也可致系統性不良反應(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庫欣綜合徵、精神神經症狀、青光眼、白內障及月經周期紊亂等。
對於慢性或較厚的皮損外用時應選用較為強效的糖皮質激素製劑,短期內控制病情後,改用弱效的製劑或非激素類藥物。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非激素)
也稱外用免疫調節劑,是特應性皮炎治療中最重要的一類新藥。此類藥物是非激素的,最常見的是他克莫司,對特應性皮炎有良好療效,具有較強的選擇性抗炎作用,且可相對較長時間地用於所有的發病部位,尤其是面頸部和其他皮膚柔嫩部位。不良反應主要是用藥後局部短時間的燒灼和刺激感,沒有糖皮質激素帶來的皮膚萎縮等副作用,適合兒童嬌嫩的皮膚。
外用抗生素製劑:
由於細菌或真菌可通過產生超抗原或作為變應原而誘發或加重病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尤其是治療有滲出性皮損時,應早期加用抗細菌或抗真菌藥物可有利於控制病情,但應避免長期使用。
止癢劑:
5%多塞平霜或非甾體抗炎藥物可在短期內有效地減輕瘙癢症狀,可與糖皮質激素製劑或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交替使用。
其他:
可根據病情和皮損的不同,濕敷、氧化鋅油(糊)劑、焦油、黑豆餾油等亦可供選擇。
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皮膚萎縮是外用糖皮質激素最常見、臨床上最顯著的副作用之一,這種副作用能在套用糖皮質激素4周內發生。
快速減敏是外用糖皮質激素的另一個重要副作用,是指給定劑量的藥物隨時間延長而療效逐漸降低。結果導致慢性特應性皮炎患兒可能逐漸變得依賴效果更強的糖皮質激素來有效地控制症狀,從而使發生副作用的危險性增加
其它的局部副作用包括:過度、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引起的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異常,口周皮炎,痤瘡,酒糟鼻,紫癜,多毛症和反跳。
在眼瞼部位使用,還可能引發白內障和青光眼。
中效至強效的糖皮質激素經皮吸收,通過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從而導致系統性副作用。這些包括,庫欣綜合徵樣症狀(如肥胖和肌肉無力)和兒童的生長遲緩。
糖皮質激素使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由於糖皮質激素存在的副作用,治療中禁止長期使用。通常在皮膚同一區域的使用不應超過1個月,強效糖皮質激素避免使用超過2周。
在嬰兒和兒童中,應使用弱效的糖皮質激素,避免使用強效和超強效激素,這是因為這一年齡組容易產生更嚴重的激素局部和系統性副作用。
對於面部、生殖器或其它皮膚較薄的部位,儘量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
必須仔細地指導患者使用皮質類固醇,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尤其是超強效的皮質類固醇,應短時間內僅僅用於苔蘚樣變的皮膚區域,不能用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