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把兒童的心理內容看成是以本能為核心的習慣、情緒、衝動、智慧等天生心理機能不斷開展、生長的過程,教育是發展兒童本能的工具。教師的作用在於了解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以及以什麼樣的活動可以使之得到有益的表現;並據以提供必要的刺激和材料,設計和編制學校的課程。教師要放棄嚮導和指揮官的任務,執行看守及助理者的任務。他批評以教師和教科書為中心,無視兒童內部本能和傾向的主張,提出兒童應成為教育的素材和出發點,教育的一切措施應圍繞他們轉動。宣稱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革命”。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人本主義提倡自我實現,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儘可能滿足學生“自我”的需要,是這一派主張的繼續和發展。
相關詞條
-
天體主義
天然主義,來自「自然」(Nature) 這一詞。但「自然主義」(le naturalisme)多被用於文學及藝術的手法或派別,「天然主義」(le nat...
解釋 當前 類型 哲學 社交裸體的歷史 -
留守兒童[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
定義 產生背景 產生原因 統計數據 存在問題 -
構建主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思想來源於認知加工學說,以及維果斯基、皮亞傑(piaget)和布魯納等人的思想。70年代末,以...
概念 產生髮展 探索 -
自我主義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指嬰幼兒的判斷和行為有受自己的需要與感情強烈影響的傾向。在0~2歲和2~7歲的兩個階段中, 嬰幼兒都表現出自我中心主義的傾...
心理學上 形上學 知識論 倫理學 分類 -
自我中心主義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指嬰幼兒的判斷和行為有受自己的需要與感情強烈影響的傾向。在0~2歲和2~7歲的兩個階段中, 嬰幼兒都表現出自我中心主義的傾...
心理學上 形上學 知識論 倫理學 分類 -
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
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圖書:《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 第二部分兒童精神與人文文化 本書對兒童精神的人文性進行了深度探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基本思路 詳細目錄 有關書評 -
弗洛伊德主義
弗洛伊德主義(Freudianism),亦稱精神分析學派,是現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哲學派別。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它產生於 19世紀末至20世...
基本信息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發展時期 潛意識論 -
新弗洛伊德主義
精神分析理論:新弗洛伊德主義。阿德勒構建了自己的人性觀。阿德勒的人性觀包括六個方面,虛構目的論,追求優越感,自卑感和補償,生活風格,社會興趣,創造性自我...
產生髮展 代表人物 理論與宗教 貢獻與批判 -
改造主義
改造主義是指現代美國教育思想流派。進步主義及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一個分支。20 世紀 30 年代西方處於嚴重經濟危機之中,社會矛盾尖銳化,以康茨為代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