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
了解蛋白質印跡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和套用。
實驗原理
蛋白質印跡法又稱為免疫印跡法,這是一種可以檢測固定在固相載體上蛋白質的免疫化學技術方法。待測蛋白既可以是粗提物也可以經過一定的分離和純化,外這項技術的套用需要利用待測蛋白的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進行識別。
如圖所示,可溶性抗原,也就是待測蛋白首先要根據其性質,如分子量,分子大小,電荷以及其等電點等採用不同的電泳方法進行分離;通過電流將凝膠中的蛋白質轉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上;利用抗體(一抗)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原理,以抗體作為探針釣取目的蛋白。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一抗前應首先加入非特異性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對膜進行“封阻”而防止抗體與膜的非特異性結合。
經電泳分離後的蛋白往往需再利用電泳方法將蛋白質轉移到固相載體上,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電泳印跡。常用的兩種電轉移方法分別為:
1.半乾法:凝膠和固相載體被夾在用緩衝溶液浸濕的濾紙之間,通電時間為10分鐘~30分鐘。
2.濕法:凝膠和固相載體夾心浸放在轉移緩衝溶液中,轉移時間可從45分鐘延長到過夜進行。
由於濕法的使用彈性更大並且沒有明顯浪費更多的時間和原料,因此我們在這裡只描述濕法的基本操作過程。
對於目的蛋白的識別需要採用能夠識別一抗的第二抗體。該抗體往往是購買的成品,已經被結合或標記了特定的試劑,如辣根過氧化物酶。這種標記是利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所催化的一個比色反應,該反應的產物有特定的顏色且固定在固相載體上,容易鑑別。因此可通過對二抗的識別而識別一抗,進而判斷出目標蛋白所在的位置。其他的識別系統包括鹼性磷酸酶系統和125I標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