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病確切的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但發病肯定與日光曝曬有關,可能是暴露部位皮膚彈性纖維受日光照射後發生變性,作為自身抗原引發自身免疫反應而致病。
臨床表現
皮損好發於額、頸、胸、上肢或後背等日光暴露部位,被日光反覆曝曬後皮膚上初發單個或群集的小丘疹或結節,表現為正常皮色或淡紅色、暗紅色。皮疹增多並擴大而形成斑塊,中央可凹陷呈環狀、堤狀隆起,邊緣光滑,具有珍珠樣色澤,質較韌,略有浸潤感,表面無鱗屑和角化現象。皮損多無自覺症狀,可自行消退,病程慢性。
檢查
病理活檢:皮疹初起時,表皮正常,日久發生萎縮。真皮上層有大量捲曲變形的粗大彈性纖維,皮損隆起處可見異物巨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巨噬細胞內有被吞噬的變性彈性纖維。血管周圍有較多單一核細胞浸潤。
診斷
診斷要點如下。
1.好發於面頸部,夏季多見,有長期日曬史。
2.發生於日光照射皮膚處,大小不等,正常皮色、淡紅色或暗紅色堤狀隆起環狀損害。
3.多無自覺症狀。
4.病理變化以彈性纖維溶解性肉芽腫為主。
鑑別診斷
本病須與以下疾病鑑別。
1.環狀肉芽腫
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組織病理檢查可以更好地鑑別,通常光線性肉芽腫環的中心區域完全缺失彈性纖維,多核巨細胞數量較多,沒有黏蛋白沉積。
2.類脂質漸進性壞死
好發於小腿伸側,淡黃或黃褐色,呈環狀斑片,有毛細血管擴張,常伴有糖尿病。
3.結節病
多伴眼、骨骼及肺等內臟病變,組織病理無彈性纖維溶解及吞噬變性彈性纖維的多核巨細胞。
治療
1.一般處理
套用避光劑,避免強烈長期日曬。
2.藥物治療
皮損局限者可外用糖皮質激素,亦可用曲安西龍局部皮損內注射。皮損範圍較大者可口服氯喹、羥基氯喹、沙利度胺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