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1932-1972美國社會實錄(第一冊)

作者介紹

1932年,當《光榮與夢想》實錄的歷史掀開第一頁的時候,威廉?曼徹斯特年僅十歲,但他已是報紙的貪婪的讀者。作為一個麻薩諸塞州工人的兒子,他切身體會到了經濟大蕭條的痛苦。1936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這年,他14歲,成為麻薩諸塞州斯普林弗爾德民主黨總部的一位志願者。珍珠港事件後,他在海軍陸戰隊服役,曾在日本沖繩島身負重傷。傷勢痊癒後,他考取了大學。
在上學期間,他寫了一本文學評論書。他的第一本書寫於27歲,書名為《和平的打擾者》,是為門前所作的傳記。該書立刻在評論界獲得了成功。20世紀40年代以來,他是《巴爾的摩太陽報》獨占鰲頭的記者和作家。
曼徹斯特的書被翻譯成17種文字和盲文。其中,最暢銷的兩本著作是《克魯伯的軍火》和《總統之死》。《光榮與夢想》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光榮與夢想――1932-1972年美國實錄》一書是作者的最新著作,初版發行於1973年,很快就再版,暢銷一時。
本書從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上台前後一直寫到1972年的水門事件,勾畫了整整40年間的美國歷史,內容十分豐富。舉凡這一時期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歷屆政府中統治集團的內訌和兩黨的勾心鬥角,經濟危機引起的嚴重社會動亂,以及工人、農場主、退伍軍人和黑人的民眾鬥爭,等等,都寫得繪形繪色。對近四十年來美國人的精神風貌、社會時尚、各階層的生活,一直到流行的衣飾髮型、音樂電影、美語中的時髦辭彙等,都有廣泛的評述。書中還插入“美國人物畫像”若干篇,是對當代美國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剪影。本書充分運用新聞報導的特寫手法,根據大量的美國報刊資料和採訪材料寫成,對了解美國當代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內幕情況,提供了比較豐富的資料,有參考價值。
全書分為五部分。第一部:《應運而起》,從1932年在經濟大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羅斯福總統上台前後寫起,包括整個“新政”時期,一直寫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H部:《犧牲與變化》,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寫到1950年韓戰爆發,這是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寶座的十年。第三部:《種下惡根》,從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總統任期結束的十年時間,這時美國處在新的繁榮之下。第四部:《必得惡果》,包括甘迺迪和詹森兩屆總統的在任期,這是越南戰爭和國內人民運動高漲和社會動亂激化的年代。第五部:《尼克森終於上台》,從1969年尼克森當選總統寫到水門事件。作者是從資產階級自由派的觀點來觀察近四十年的美國歷史的。這五部分的劃分,可以看做是作者對近四十年美國歷史的發展和變化的一個粗略的分期。這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爬出30年代初經濟大危機的“溝底”以來,如何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登上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寶座,然後又經過韓戰、越南戰爭等一系列重大變故而急劇衰落的歷史過程。書中通過大量事實暴露了美國經濟、政治、軍事的矛盾和弱點及其內外交困、走投無路的窘境,以及美國社會的離心離德、精神空虛和浮游無根的醜惡面貌。但作者不可能徹底揭露美國的本質,特別是戰後初期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和反動政策,甚至公然把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攻擊成“亞洲的災難”,為美國發動侵朝戰爭辯護。對美國的經濟危機,一再用所謂消費不足的資產階級觀點來進行解釋。對美國壟斷財團在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也是講得含混不清,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最後,作者流露出對美國的盛世榮光的懷念和對夢想消失的無限感慨,並為看不到美國今後的出路何在而感到仿惶。在全書結尾處寫道:“在干預了國外衝突1/3世紀之後,美國人民再次轉而內向,他們要在與世隔絕中尋求安慰,在孤立中尋求復興。”這些話半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幻想。實際上今天仍然是蘇美兩霸在爭奪世界霸權,美帝也極想重圓逝去的春夢。
本書採用史話體裁,結構不謹嚴,不少地方有過於冗雜和過分渲染低級趣味之處,也都值得引起讀者注意。
原書所附的材料出處、參考書目過於瑣細,均刪去。原文中個別黃色下流之處,也略有刪節。書後索引也略刪減一些,索引中的頁碼為原書頁碼(印在本書切口一邊)。
本書從《序幕》至第21章由廣州外國語學院美英問題研究室翻譯,從第22章起至全書結束由本社翻譯組翻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