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導照明

光導照明

光導照明,在國外被稱為Tubular Daylighting System,國內的標準叫法為導光管日光照明系統。

系統介紹

光導照明,在國外被稱為Tubular Daylighting System,國內又稱為導光管採光系統,這是一種無電照明系統,採用這種系統的建築物白天可以利用太陽光進行室內照明。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採光罩高效採集室外自然光線並導入系統內重新分配,再經過特殊製作的導光管傳輸後由底部的漫射裝置把自然光均勻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線的地方,從黎明到黃昏,甚至陰天,導光管日光照明系統導入室內的光線仍然很充足。該裝置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採光裝置、導光裝置、漫射裝置。

系統的核心部件:

導光管。主要用來傳輸光線。採用具有99.7%反射率的導光管,可最有效地傳輸太陽光。

註:採用反射率99.7%的導光管與98%的導光管相比,當管道長為1米時,採光效率相差13%,當管道長為3米,相差1.51倍。

光導照明 光導照明

具有專利技術的採光帽可濾掉100%的紫外線,導光管的非金屬薄膜不傳導紅外線,整個系統只傳輸100%的可見光。使用起來舒適,能有效地防止紫外線對室內物品的破壞,同時不會將太陽熱輻射傳到室內,減少室內空調負荷,真正做到建築節能。

漫射器:採用菲尼爾透鏡技術,將光線均勻地漫射到室內,使房間內無論早晚、中午都可沐浴在柔和的自然光中。

日光技術革新

現今社會,不論是官方還是個人,對於環境的保護越來越注重。日常生活中人們除了衣食住行外,最常用的就是照明設備,人們對於照明設備的節能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從白熾燈到節能燈,再到現在最新型的照明方式無電照明。

面對世界範圍內人口劇增、土地嚴重減少、自然災害頻發、溫室效應、淡水資源的日益枯竭等人類生存危機,人類不得不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明確提出了人類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實現人類發展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不僅揭開了人類發展的新篇章,同時也帶來了人類社會各領域、各層次的深刻變革。“建築”做為一個古老的行業,在世界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大潮中也日益顯示出勃勃生機。

該系統由四部分組成:採光裝置、導光裝置、調光器、漫射裝置。

1、採光裝置:採光罩一般採用pc材質,透光性能好、抗衝擊性能優異,耐老化。

2、導光裝置:多採用反射率高的材料製作,目前國際通用的有納米反射材料和金屬鏡面反射材料。

3、調光裝置:專利的調光器,可以在八秒鐘之內使光線從100%調至1.5%,使室內照明強度可根據使用需求進行調整。

4、漫射裝置:使用了光學透鏡的漫射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傳遞日光,使光線更加柔和、均勻,不會產生眩光。

安裝前準備

1.勘察現場

2.工具準備

安裝過程

1、預留孔洞

2、檢查洞口及洞壁尺寸, 然後對其進行整理使其規整

3、天花板孔洞定位 ( 也可預留 )

4 、清理天花板孔洞 .

5 、安裝防水帽

6 、安裝採光罩

7 、組裝導光管

8 、安裝導光管

9 、安裝漫射器

施工完畢

1 、檢查系統安裝是否合格,如不合格重新安裝。

2 、清理施工現場。

現狀

在光導照明出現前,天窗採光的方式被廣泛用於大型廠房,但天窗採光有容易產生局部聚光現象等缺陷 ;而自然光光導照明的照明效果不會因光線入射角的變化而改變,且照射面積大、出射光線均勻、無眩光、不會產生局部聚光現象。採光天窗受室內吊頂結構及傳輸距離的限制,採光面積相對較大,導致安裝難度較大、防水不易處理,而自然光光導照明針對不同的屋面有不同的安裝方法及防水措施,不受室內吊頂結構等的影響。在光線傳輸方面,直徑為350mm的導光管傳輸距離可達 9m 左右,直徑為530mm的導光管傳輸距離可達 15m 以上,並且還可以使用角度管越過障礙物,這使得系統的安裝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強。

近年來,由於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光導照明系統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相關人士的關注,並且在國外得到廣泛的套用,如大型體育場館和公共建築以及辦公樓、住宅、商店、旅館、白天陰暗的房間或地下室、地下車庫等建築的採光照明中。

套用範圍

導光管日光照明系統可為以下場所提供日間照明:

公共建築:商場、超市、體育場館、展覽館、動物園、博物館;

工業建築:大型廠房、庫房、捷運維修廠;

軍事設施:飛機庫、維修庫、器材庫、坑道等;

民用建築:候機大廳、地下通道、捷運、輕軌等候車廳、學校、醫院、政府辦公樓、監獄、高級會所、酒店、旅館、流動房間、家庭住宅、別墅等。

住宅:別墅及小區的會所、停車場。

光導照明 光導照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