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術與工程手冊

《光伏技術與工程手冊》是在2011年7月1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在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魯克(Antonio Luque)。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解橡膠模具實用手冊》是一本全面論述太陽能光伏發電所有涉及領域的中等水平的技術論著。書中由

封面

淺入深地論述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各個方面的基本原理與實際工程技術內容。另外,書中還全面地論述了各種技術的最新進展,並給出了大量的參考文獻。如果讀者想繼續深入地探討相關技術,可以很方便地從書中及參考文獻中找到所需要的知識。

《圖解橡膠模具實用手冊》基本上可以分成幾個大的方面:光伏基本理論,包括光伏技術的熱力學理論極限和pn結理論,還包括最新的有關第三代太陽電池的理論基礎;矽材料的製備和矽片加工;各種太陽電池技術,包括晶體矽太陽電池、矽薄膜太陽電池、Ⅲ-Ⅴ族太陽電池、CdTe薄膜太陽電池、CIGS薄膜太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等;各種光伏系統及套用技術;光伏測試技術;光伏系統的平衡部件的原理和技術,包括蓄電池、逆變器與控制器;從天文學和地理學的角度論述太陽輻射能量的理論;光伏技術的經濟學分析及資金支持政策;光伏技術及產業的歷史及現狀等。

《圖解橡膠模具實用手冊》基本上涵蓋了光伏技術、套用及產業的各個方面的內容,相信可以為國內光伏工程領域的產業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高校太陽電池研究團隊,以及證券投資公司、環保部門的政策研究人員提供最好的參考。

編輯推薦

《光伏技術與工程手冊》涵蓋了光伏領域最新的研究結果和技術進展。與光伏產業有關的所有方面都在書中加以論述,所有童節都由該領域中的國際知名學者撰寫。

每一章的撰寫既適合於初學者也適合於專家。《光伏技術與工程手冊》包括了太陽能光伏科學過去研究成果的回顧和基本原理。這本參考書為光伏工程領域的實際工作人員、諮詢人員、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

《光伏技術與工程手冊》內容包括:光伏效應和太陽電池科學基礎、太陽能級矽材料和矽基太陽電池及組件的製造、目前及未來的薄膜光伏技術的科學和技術問題、半導體材料及其產品的選擇是如何影響到成本和特性的、聚光和空間套用中的高性能電池、新型有機染料太陽電池、太陽電池和組件的測試,以及這些測試結果如何與室外真實結果相對應、太陽電池系統的安裝及其部件的運行,這些部件包括逆變器和蓄電池、與建築結合的光伏系統的套用、投資和投資者的作用:公共投資和世界範圍的光伏支持政策。

目錄

譯者的話

致謝

第1章光伏太陽能發電的現狀、趨勢、挑戰和光明的未來

1.1 總述

1.2 什麼是光伏

1.3 光伏技術的六個誤解

1.4 光伏的歷史

1.5 光伏成本、市場和預測

1.6 現今的光伏研究和製造的目標是什麼?

1.7 性能及套用變化趨勢

1.8 晶體矽技術的進步和挑戰

1.9 薄膜技術的進步和挑戰

1.10 光伏聚光系統

1.11 平衡系統

1.12 新興光伏技術的未來

1.13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光伏套用和開發的動機

2.1 光伏能量轉換的特徵

2.2 對目前傳統發電的長期替代——光伏的生態層面

2.3 離網發電的技術基礎——光伏的發展層面

2.4 為工業系統和產品供電的電站——專業的低功率套用層面

2.5 為飛船和衛星供電——光伏在地球外套用的層面

參考文獻

第3章 太陽電池物理

3.1 引言

3.2 半導體的基本性質

3.2.1 晶體結構

3.2.2 能帶結構

3.2.3 導帶和價帶態密度

3.2.4 平衡載流子濃度

3.2.5 光吸收

3.2.6 複合

3.2.7 載流子輸運

3.2.8 半導體方程

3.2.9 少子擴散方程

3.3 pn結二極體的靜電特性

3.4 太陽電池基本原理

3.4.1 太陽電池邊界條件

3.4.2產生率

3.4.3 少子擴散方程的解

3.4.4 終端特性

3.4.5 太陽電池I?V特性

3.4.6 有效太陽電池的性能

3.4.7 壽命和表面複合的影響

3.4.8 理解太陽電池工作狀態的類比說明:部分總結

3.5 附加主題

3.5.1 效率和帶隙

3.5.2 光譜回響

3.5.3 寄生電阻效應

3.5.4 溫度效應

3.5.5 聚光太陽電池

3.5.6 高注入

3.5.7 p-i-n太陽電池

3.5.8 詳細的數值模擬

3.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光電轉換的理論極限

4.1 引言

4.2 熱力學背景

4.2.1 基本關係

4.2.2 熱力學第二定律

4.2.3 局域熵增量

4.2.4 積分概念

4.2.5 輻射的熱力學方程

4.2.6 電子的熱力學方程

4.3 光電轉換器

4.3.1 光電轉換器的平衡方程

4.3.2 單色電池

4.3.3 Shockley?Queisser光伏電池的熱力學一致性

4.3.4 整個Shockley?Queisser太陽電池的熵產生

4.4 太陽電池轉換器的技術轉換效率極限

4.5 超高效概念

4.5.1 多結太陽電池

4.5.2 熱光伏轉換器

4.5.3 熱光子轉換器

4.5.4 量子效率大於1的太陽電池

4.5.5 熱電子太陽電池

4.5.6 中間能帶太陽電池

4.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太陽能級矽材料

5.1 引言

5.2 矽

5.2.1 與光伏有關的矽的物理特性

5.2.2 與光伏有關的化學特性

5.2.3 健康因素

5.2.4 矽的歷史和套用

5.3 冶金矽的生產

5.3.1 二氧化矽的碳熱還原法

5.3.2 提純

5.3.3 鑄錠和粉碎

5.3.4 經濟分析

5.4 半導體級矽(多晶矽)

5.4.1 西門子法

5.4.2 Union Carbide工藝

5.4.3 Ethyl Corporation法

5.4.4 經濟和商業分析

5.5 現有太陽電池用的多晶矽

5.6 晶體矽太陽電池對矽材料的要求

5.6.1 固化

5.6.2 晶體缺陷的影響

5.6.3 不同雜質的影響

5.7 太陽能級矽的技術路線

5.7.1 結晶法

5.7.2 提升冶金級矽純度

5.7.3 簡化的多晶矽工藝

5.7.4 其他方法

5.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光伏用晶體矽的生長和切片

6.1 引言

6.2 單晶矽體材料

6.2.1 Cz矽棒的生長

6.2.2 三棱矽

6.3 多晶矽體材料

6.3.1 鑄錠

6.3.2 摻雜

6.3.3 晶體缺陷

6.3.4 雜質

6.4 切片

6.4.1 多線矽片切割技術

6.4.2 切片工藝細節

6.4.3 矽片質量和切割損

6.4.4 成本和尺寸考慮

6.5 矽帶和矽箔的生產

6.5.1 技術工藝描述

6.5.2 生產能力的比較

6.5.3 製造技術

6.5.4 矽帶特性和太陽電池

6.5.5 矽帶/矽箔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6.6 數值模擬工具

6.6.1 模擬工具

6.6.2 矽結晶技術的熱模型

6.6.3 體矽晶化模擬

6.6.4 模擬矽帶的生長

6.7 結論

6.8 致謝

參考文獻

第7章 晶體矽太陽電池和組件

7.1 引言

7.2 光伏用晶體矽

7.2.1 體材料特性

7.2.2 表面

7.3 晶體矽太陽電池

7.3.1 電池結構

7.3.2 襯底

7.3.3 前表面技術

7.3.4 背表面

7.3.5 尺寸效應

7.3.6 電池光學特性

7.3.7 特性比較

7.4 製備工藝

7.4.1 工藝流程

7.4.2 絲印技術

7.4.3 產能和成品率

7.5 對基本工藝的改進

7.5.1 矽片薄片化

7.5.2 背表面鈍化

7.5.3 前發射區的改善

7.5.4 快速熱退火

7.6 多晶矽太陽電池

7.6.1 多晶矽電池的吸雜

7.6.2 氫鈍化

7.6.3 光學限制

7.7 其他產業化工藝

7.7.1 矽帶技術

7.7.2 帶本徵層的異質結電池

7.7.3 刻槽埋柵技術

7.8 晶矽光伏組件

7.8.1 電池矩陣

7.8.2 組件中的層

7.8.3 層壓和固化

7.8.4 層壓後處理步驟

7.8.5 特殊的組件

7.9 組件的電學和光學特性

7.9.1 電學和熱學特性

7.9.2 製備過程中的分散性和失配損失

7.9.3 局部陰影和熱斑的形成

7.9.4 光學特性

7.1 0組件的現場特性

7.1 0.1 壽命

7.1 0.2 質量

7.1 1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薄膜矽太陽電池

8.1 引言

8.2 現有薄膜矽電池綜述

8.2.1 採用單晶矽襯底的單晶薄膜

8.2.2 多晶矽襯底

8.2.3 非矽襯底

8.3 薄膜矽太陽電池的設計概念

8.3.1 薄膜矽太陽電池中的陷光

8.3.2 PVOptics介紹

8.3.3 電學模擬

8.3.4 用於太陽電池的薄膜矽的製備方法

8.3.5 a?Si/μc-Si薄膜的晶粒增大方法

8.3.6 薄膜矽太陽電池製備的工藝考慮

8.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高效Ⅲ-Ⅴ族多結太陽電池

9.1 引言

9.2 套用

9.2.1 空間太陽電池

9.2.2 地面發電

9.3 Ⅲ-Ⅴ族多結和單結太陽電池物理學

9.3.1 不同波長下的光子轉換效率

9.3.2 多結效率的理論極限

9.3.3 光譜分裂

9.4 電池結構

9.4.1 四端子

9.4.2 三端子電壓匹配連線

9.4.3 兩端子串聯(電流匹配)

9.5 串聯器件性能計算

9.5.1 概述

9.5.2 頂部和底部子電池的QE和JSC

9.5.3 多結J?V曲線

9.5.4 效率與帶隙

9.5.5 頂電池的減薄

9.5.6 電流匹配對填充因子和VOC的影響

9.5.7 入射光譜的作用

9.5.8 AR膜的影響

9.5.9 聚光套用

9.5.10 溫度的影響

9.6 GaInP/GaAs/Ge太陽電池相關材料

9.6.1 概述

9.6.2 MOCVD

9.6.3 GaInP太陽電池

9.6.4 GaAs電池

9.6.5 Ge電池

9.6.6 隧道結互聯

9.6.7 化學腐蝕劑

9.6.8 材料的獲取

9.7 問題處理

9.7.1 外延層的表征

9.7.2 傳輸線測量

9.7.3 多結電池的I?V測量

9.7.4 形態缺陷的評定

9.7.5 器件診斷

9.8 下一代太陽電池

9.8.1 GaInP/GaAs/Ge電池的最佳化

9.8.2 機械疊層

9.8.3 在其他襯底上的生長

9.8.4 光譜分解

9.9 地面系統中的套用

9.9.1 經濟問題

9.9.2 聚光系統

9.9.3 地面光譜

參考文獻

第10章 空間太陽電池和陣列

10.1 空間太陽電池的歷史

10.2 空間太陽電池的挑戰

10.2.1 空間環境

10.2.2 熱環境

10.2.3 太陽電池的校準和測量

10.3 矽基太陽電池

10.4 III?V族太陽電池

10.5 空間太陽電池陣列

10.5.1 體安裝陣列

10.5.2 剛性電池板平面陣列

10.5.3 柔性可摺疊陣列

10.5.4 薄膜或柔性卷狀陣列

10.5.5 聚光陣列

10.5.6 高溫/強度陣列

10.5.7 靜電清潔陣列

10.5.8 火星太陽能陣列

10.5.9 電力管理與配電(PMAD)

10.6 未來可能的電池和陣列

10.6.1 低強度低溫(lilt)電池

10.6.2 量子點太陽電池

10.6.3 集成發電系統

10.6.4 高功率比陣列

10.6.5 高輻射環境太陽能陣列

10.7 發電系統的品質因素

參考文獻

第11章 光伏聚光器

11.1 引言

11.2 聚光器的基本類型

11.2.1 光學類型

11.2.2 聚光比

11.2.3 跟蹤類型

11.2.4 靜態聚光器

11.3 歷史回顧

11.3.1 Sandia國家實驗室聚光器計畫(1976~1993年)

11.3.2 MartinMarietta點聚焦菲涅爾系統

11.3.3 Entech的線聚焦菲涅爾系統

11.3.4 Sandia的其他項目

11.3.5 聚光器啟動項目

11.3.6 早期示範項目

11.3.7EPRI高聚光項目

11.3.8 其他聚光器計畫

11.3.9 性能提高的歷史

11.4 聚光器光學

11.4.1 基本原理

11.4.2 反射和折射

11.4.3 拋物面聚光器

11.4.4 複合拋物面聚光器

11.4.5 V形槽聚光器

11.4.6 折射透鏡

11.4.7 二級光學

11.4.8 靜態聚光器

11.4.9 聚光器的創新

11.4.10 聚光器光學中的問題

11.5 聚光器目前的研究進展

11.5.1 Amonix

11.5.2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11.5.3 BPSolar和馬德里工業大學

11.5.4 Entech

11.5.5 Fraunhofer太陽能系統研究所

11.5.6 Ioffe物理技術研究所

11.5.7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

11.5.8 馬德里工業大學

11.5.9 太陽能研究公司(Solar Resarch Corporation)

11.5.10 Spectrolab公司

11.5.11 SunPower公司

11.5.12 雷丁大學

11.5.13 東京農工大學

11.5.14 Baden Wurttenberg太陽能氫能研究中心(ZSW)

參考文獻

第12章 非晶矽基太陽電池

12.1 概論

12.1.1 非晶矽:第一種雙極非晶半導體

12.1.2 非晶矽太陽電池設計

12.1.3 Staebler?Wronski效應

12.1.4 本章摘要

12.2 氫化非晶矽的原子和電子結構

12.2.1 原子結構

12.2.2 缺陷和亞穩定性

12.2.3電子態密度

12.2.4 帶尾、帶邊和帶隙

12.2.5 缺陷和帶隙態

12.2.6 摻雜

12.2.7 合金和光學性能

12.3 澱積非晶矽

12.3.1 澱積技術綜述

12.3.2 RF輝光放電澱積

12.3.3 不同頻率下的輝光放電澱積

12.3.4 熱絲化學氣相澱積

12.3.5 其他澱積方法

12.3.6 氫稀釋

12.3.7 合金和摻雜

12.4 理解a-Sipin電池

12.4.1 pin器件的電學結構

12.4.2 在吸收層中的光生載流子漂移

12.4.3 pin太陽電池的吸收層設計

12.4.4 開路電壓

12.4.5 a?Si∶H太陽電池的光學設計

12.4.6太陽輻照下的電池

12.4.7 光老化效應

12.5 多結太陽電池

12.5.1 多結太陽電池的好處

12.5.2 採用合金的具有不同帶隙的電池

12.5.3 a?Si/a?SiGe雙疊層和a?Si/aSiGe/a?SiGe三結太陽電池

12.5.4 微晶矽太陽電池

12.5.5 Micromorph以及其他微晶矽基多結電池

12.6 組件製造

12.6.1 不鏽鋼襯底上的連續卷對卷製造

12.6.2 玻璃襯底上的a?Si組件生產

12.6.3 製造成本、安全性及其他

12.6.4 組件性能

12.7 結論和將來的方向

12.7.1 a?Si光伏的現狀和競爭力

12.7.2 進一步提升的關鍵問題和潛力

12.8 致謝

參考文獻

第13章 Cu(InGa)Se2太陽電池

13.1 引言

13.2 材料性質

13.2.1 結構和成分

13.2.2 光學性質

13.2.3 電學性質

13.2.4 表面和晶界

13.2.5 襯底的影響

13.3 沉積方法

13.3.1 襯底

13.3.2 背接觸

13.3.3 共蒸發製備Cu(InGa)Se

13.3.4 兩步工藝

13.3.5 其他沉積方法

13.4 結和器件的形成

13.4.1 化學浴法

13.4.2 界面影響

13.4.3 其他沉積方法

13.4.4 其他可選緩衝層

13.4.5 透明電極

13.4.6 緩衝層

13.4.7 器件完成

13.5 電池運行

13.5.1 光生電流

13.5.2 複合

13.5.3 Cu(InGa)Se2/CdS界面

13.5.4 寬頻隙和梯度帶隙器件

13.6 製造問題

13.6.1 工藝和設備

13.6.2 組件製備

13.6.3 組件性能

13.6.4 生產成本

13.6.5 環境問題

13.7 Cu(InGa)Se2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14章 碲化鎘太陽電池

14.1 引言

14.2 CdTe的性質和薄膜製備方法

14.2.1 Cd和Te2蒸氣的表面凝聚/反應

14.2.2 Cd和Te離子在表面的電還原

14.2.3 表面化學前驅物反應

14.3 CdTe薄膜太陽電池

14.3.1 視窗層

14.3.2 CdTe吸收層和CdCl2處理

14.3.3 CdS/CdTe的混合

14.3.4 背電極

14.3.5 太陽電池表征

14.3.6 CdTe電池的現狀綜述

14.4 CdTe組件

14.5 CdTe基太陽電池的未來

14.6 感謝

參考文獻

第15章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

15.1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DSSC)簡介

15.1.1 背景

15.1.2 結構和材料

15.1.3 機理

15.1.4 電荷傳輸動力學

15.1.5 特性

15.2 DSSC電池製備(η=8%)

15.2.1 製備TiO2膠體

15.2.2 製備TiO2電極

15.2.3 染料在TiO2表面的固定

15.2.4 氧化還原電解質

15.2.5 對電極

15.2.6 電池組裝和電池性能

15.3 新進展

15.3.1 新的氧化物半導體薄膜光電極

15.3.2 新染料光敏化劑

15.3.3 新電解質

15.3.4 準固態和固態DSSC電池

15.4 商業化套用途徑

15.4.1 DSSC電池的穩定性

15.4.2 組件的組裝和商業化的其他

主題

15.5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16章 太陽電池和組件的測量和表征

16.1 引言

16.2 光伏性能的標定

16.2.1 標準輻照度條件(SRC)

16.2.2 峰值功率標定的其他方法

16.2.3 基於能量的性能標定方法

16.2.4 轉換到標準條件下的方程

16.3 電流與電壓測量

16.3.1 輻照度的測試

16.3.2 基於模擬器的I?V測量:理論

16.3.3 一級標準電池的標定方法

16.3.4 在標準電池校準過程中的不確定估計

16.3.5 標準電池校準相互比較程式

16.3.6 多結太陽電池的測量

16.3.7 電池和組件的I-V測試系統

16.3.8 太陽模擬器

16.4 光譜回響

16.4.1 基於濾波片的系統

16.4.2 基於光柵單色儀的光譜回響測試系統

16.4.3 光譜回響的不確定性

16.5 組件的標定和認證

16.6 致謝

參考文獻

第17章 光伏系統

17.1 光伏系統及各種套用簡述

17.2 光伏發電系統的原理和套用

17.2.1 小規模離網光伏系統和套用

17.2.2 偏遠地區的中、大型光伏系統

17.2.3 分散式併網光伏系統

17.2.4 集中併網光伏系統

17.2.5 空間套用

17.3 PV系統組件

17.3.1 蓄電池

17.3.2 電源控制器

17.3.3 逆變器

17.3.4輔助發電機

17.3.5 系統的規模

17.3.6 日常節能套用

17.4 光伏技術的未來展望

17.4.1 光伏離網電站的未來發展

17.4.2 併網光伏系統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第18章 光伏中的電化學儲能

18.1 引言

18.2 電化學電池的一般概念

18.2.1 電化學電池的基礎

18.2.2 有內外存儲器的蓄電池

18.2.3 常用的技術術語和定義

18.2.4 容量和荷電狀態的定義

18.3 在光伏套用中蓄電池的典型工作條件

18.3.1 能量分析的一個示例

18.3.2 在光伏系統中蓄電池工作條件的分類

18.4 帶有內部貯存器的二次電化學電池

18.4.1 概述

18.4.2 NiCd電池

18.4.3 金屬氫化物Ni蓄電池

18.4.4 可充電鹼錳電池

18.4.5 Li離子電池和Li?聚合物電池

18.4.6 雙層電容器

18.4.7 鉛酸蓄電池

18.5 帶有外存儲器的二次電化學電池系統

18.5.1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

18.5.2 氫/氧存儲系統

18.6 投資和壽命成本的考慮

18.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9章 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調節

19.1 光伏發電系統中的充電控制器和蓄電池監測系統

19.1.1 充電控制器

19.1.2 長蓄電池串的充電均衡器

19.2 逆變器

19.2.1光伏逆變器的普遍特徵

19.2.2 併網系統逆變器

19.2.3 獨立電站中的逆變器

19.2.4 逆變器原理

19.2.5 逆變器的電能質量

19.2.6 電網中的主動質量控制

19.2.7 併網逆變器的安全方面

19.3 致謝

參考文獻

第20章 光伏組件的能量收集和傳遞

20.1 引言

20.2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運動

20.3 太陽輻射成分

20.4 太陽輻射數據和不確定性

20.5 傾斜表面上的輻射

20.5.1 給定總輻射,評估水平輻射的直接和漫輻射成分

20.5.2 從日輻照量中估計每小時的輻照量

20.5.3 已知地面水平面的上輻照分量,估計在任意方向表面上的輻照

20.6 環境溫度的日間變化

20.7 入射角和灰塵的影響

20.8 一些計算工具

20.8.1 日輻射結果的產生

20.8.2 參考年份

20.8.3 遮光和軌道圖

20.9 最廣泛研究的表面上的輻照量

20.9.1 表面固定的情況

20.9.2 跟蹤太陽的表面

20.9.3 聚光器

20.10 實際工作條件下的PV電源行為

20.10.1 所選定的方法

20.10.2 二階效應

20.11 獨立PV系統的規模和可靠性

20.12 家用太陽能系統範例

20.13 併網PV系統的能量產出

20.14 結論

20.15 致謝

參考文獻

第21章 光伏系統的經濟和環境分析

21.1 背景

21.2 經濟分析

21.2.1 關鍵概念

21.2.2 通用方法

21.2.3 案例研究

21.3 能量回收和環境保護

21.4 未來前景

參考文獻

第22章 建築中的光伏

22.1 引言

22.1.1 作為建築師和工程師的挑戰的光伏技術

22.1.2 建築集成的定義

22.2 建築學中的光伏

22.2.1 光伏組件的建築功能

22.2.2 光伏技術作為“綠色設計”的一部分

22.2.3 光伏系統被集成做屋頂天窗、幕牆和遮陽板

22.2.4 集成良好的系統

22.2.5 光伏系統在建築中的一體化

22.2.6 個案研究

22.3 BIPV基礎

22.3.1 建築的分類和類型

22.3.2 電池和組件

22.4 光伏設計的步驟

22.4.1 城市朝向

22.4.2 一體化的實用規則

22.4.3 設計步驟

22.4.4 設計過程:規劃策略

22.5 結論

參考文獻

延深閱讀

第23章 光伏和發展

23.1 電和人類發展的關係

23.1.1 能源與早期的人類

23.1.2 我們需要電

23.1.3 1/3的人類仍處於黑暗之中

23.1.4 中央電力系統

23.1.5 鄉村電氣化

23.1.6 鄉村能源使用現狀

23.2 打破落後的束縛

23.2.1 鄉村的電力套用

23.2.2 電力的基本來源

23.3 光伏的替代性分析

23.3.1 光伏系統在鄉村地區的套用

23.3.2 光伏推廣的障礙

23.3.3 技術障礙

23.3.4 非技術問題

23.3.5 人力資源培訓

23.4 四個鄉村電氣化實例

23.4.1 阿根廷

23.4.2 玻利維亞

23.4.3 巴西

23.4.4 墨西哥

23.4.5 斯里蘭卡

23.4.6 撒哈拉的水泵系統

23.5 鄉村電氣化新案例

參考文獻

第24章 光伏發展需要的資助與資金

24.1 光伏資金籌措的發展史

24.2 資金需求

24.2.1 市場驅動力

24.2.2 發展展望

24.2.3 資金需求

24.3 光伏資金籌措的特點

24.4 屋頂併網系統的資金籌措

24.4.1 貸款期限對貸款成本的影響

24.4.2 居民貸款類型

24.4.3 放貸機構需注意的問題

24.4.4 借貸方經驗

24.4.5 實例計算

24.4.6 屋頂光伏系統資金籌措的改善方式

24.5 在開發中國家鄉村地區的光伏資金籌措

24.5.1 鄉村套用

24.5.2 融資方式對市場需求的影響

24.5.3 鄉村地區光伏資金籌措實例

24.6 國際資金來源

24.6.1 國際援助和捐贈基金

24.6.2 聯合國

24.6.3 世界銀行太陽能戶用系統項目

24.6.4 國際金融公司(IFC)

24.6.5 全球環境基金

24.7 為光伏產業提供資金

24.8 政府的鼓勵措施和項目

24.8.1 政府政策對光伏融資的潛在影響

24.8.2 直接補貼(買斷)

24.8.3 軟貸款(利息補貼)

24.8.4 收入稅抵扣和信貸

24.9 資助政府研發

24.9.1 美國的光伏研究項目

24.9.2 日本的光伏項目

24.9.3 歐洲光伏項目

24.9.4 光伏研發項目的未來

24.9.5 研發基金來源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