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棉祠

"後人追念黃道婆功績,立祠歲時祭享。 1904年(光緒30年)書院改建為師範學校,祠前繚以垣,題曰""先棉祠""。 1906年(光緒32年)祠之頭門、戲樓等俱毀,遂於梅溪弄(今先棉祠南弄)另造一別祠。"

簡介

舊庵廟。座落在先棉祠南弄河南南路口。原名黃道婆祠,為崇德報功所建。黃道婆宋末元初人,亦稱黃婆,我國女紡織技術家,松江府烏泥涇(今上海縣華涇鎮)人。黃道婆出身貧苦,少年流落崖州(今廣東崖縣),從黎族人民學得紡織技術,1295~1296年間回鄉,從事改革紡織生產工具,將有關軋花車、彈棉椎弓、紡紗和織機等技術知識教給鄉人,使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繁榮發展,逐漸推廣到舊上海縣地區,對當時植棉和紡織業起了推動作用。後人追念黃道婆功績,立祠歲時祭享。上海縣於1826年(清道光6年)在城廂西門內半段涇李氏吾園右側始建先棉祠。後吾園改建為龍門書院,祠由書院兼管。1904年(光緒30年)書院改建為師範學校,祠前繚以垣,題曰"先棉祠"。1906年(光緒32年)祠之頭門、戲樓等俱毀,遂於梅溪弄(今先棉祠南弄)另造一別祠。抗戰前夕,龍門師範學校遷漕河涇新址,改名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原校基和先棉祠改建為龍門村,於是獨存下梅溪弄處的先棉祠。祠屋占地約三分許,為二層走馬式樓房,二樓中央供三尺高的黃婆坐像一座,余屋供觀世音等佛像。屋宇庭院,頗為雅靜。解放後,守祠女尼缺乏經濟來源,在政府組織下,改事生產勞動。文化大革命後,祠廢,今已改作民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