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

詞目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抒發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近千年來,這句格言一直影響、教育著後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歷史上的文天祥在國家危亡之時,置個人生命於不顧,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國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軍談判;被捕後,幾度掙脫敵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復大宋江山,表現了這種精神;1958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元帥冒著丟官捨命的危險,反映民情,說出真話。他為人民憂,為人民愁,為人民大聲疾呼,儘管被罷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憂在百姓前,為人民鞠躬盡瘁。國家的利益與個人的私慾這組矛盾,從古到今始終在拷問著每個人的靈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胸懷這種憂樂觀的人,理想遠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視國家民族的振興為己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文天祥、彭德懷不正是這樣不平凡的人嗎?相反,有的人經不起物慾的引誘,享一時之樂,貪一己之利,而置國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顧,鬼迷心竅,靈魂醜惡,行徑骯髒,犯下了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罪行。原廣西自治區主席成克傑,為了個人多攫取“好處費”,竟然下令壓低土地出售價格,使國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在他眼裡、心裡,哪有“天下人”的位置?只有他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個人世界觀的反映。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加強品德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向歷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學習,汲取其精神滋養。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種誘惑接踵而來。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尤其是領導幹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時刻記住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並代表著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僕,且慢行樂,切勿忘憂,更不能大肆揮霍,貪污受賄,中飽私囊,為一己之樂,造成百姓之憂、國家之憂。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像一口古老的洪鐘,常鳴在人們的心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