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佚名松泉高士圖軸

元佚名松泉高士圖軸

元佚名松泉高士圖軸是一幅中國繪畫作品,創作於元代。

基本信息

畫作介紹

《松泉高士圖》在絹上以青綠色鋪染,有一種古樸深厚、華麗而不艷俗的感覺,頗有王希孟青綠山水畫的神韻。畫面上的青綠色調主要集中在中心部位,即山坡、原野。山坡、原野與虬曲的蒼松構成畫面的主體。畫面左邊,山體渾圓,右側的蒼松和坡石平衡了畫面。左下角的溪流處理得很簡潔,沒有太多的筆墨點綴。蒼松繁茂,溪流簡約,繁密處沉實,稀疏處空靈。這一密一疏的對比,使畫面更加引人入勝。橫斜於畫面的蒼松與右側的樹木形成呼應,顧盼有致。畫面上,一位穿紅色上衣的高士用胳膊肘靠在松枝上,若有所思。他旁邊的書童攜琴侍立。高士和書童幾乎是所有隱逸題材的畫作都要描繪的。此畫雖看似沒有多大的新意,但由於畫家主要是通過表現隱逸題材來傳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只要能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畫家用隱逸的高士傳達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作品賞析

《松泉高士圖》中,畫家對松樹枝幹的刻畫頗見功力。他以鱗狀的渴筆筆觸表現出蒼老的松樹,陰陽向背明顯;以赭石色敷染樹幹,厚重、古樸。畫家對人物的刻畫也很巧妙。人物用線細而不弱,設色艷而不燥,與其他物象的粗重用筆形成鮮明的對比。畫面上,由水墨、青綠、赭石與淺黃色交織而成的豐富色調,很好地襯托出穿紅色上衣的高士,給人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面上,流水淙淙,音清而聲遠。雖然畫中的高士沒有彈曲,但我們似乎聽到一曲《高山流水》溢出畫外,真可謂“無聲勝有聲”。可以說,畫家以巧妙的構思,將原本平淡的題材處理得鮮活生動。

為了增強畫作的藝術性,畫家在技法運用上煞費苦心。如蒼松以墨筆勾勒,間以枯墨、濃墨表現松針,用筆於剛勁中不乏柔韌、含蓄。繁密的松葉結構組織合理,因而前後層次分明、虛實變化明顯、整齊而不單一、蓬鬆而不散亂。畫面上,濃艷的青綠色在絹本墨松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凝重、沉實。這是因為黑色對畫面的整體性表現起到了重要作用。

還有蜿蜒而下的溪流,畫家處理得也頗有特色。他用富有裝飾性的手法將其繪出。這種裝飾性手法沒有在畫面其他物象上使用,歷代青綠山水畫家也少用裝飾手法描繪山水。另外,畫面上的苔點都是中鋒用筆,筆法靈活、渾厚,分布上聚散有致,為山石增添了神采。畫家在山坡上以輕鬆而不散亂的筆法點苔,風致飄逸。苔點的處理,也是此畫值得人們稱讚的地方之一。正如清秦祖永在《繪事津梁》中所說,點苔“宜有意無意、凝神靜氣點之,胸中默存法度落筆,又不可為法度所拘。功夫到精熟時,自得從空墜下之妙”。此畫中,勾畫嚴謹的松葉與點厾隨意的苔點形成了緊與松的對比,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