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流觴台

元代流觴台

元代流觴台,是元代石器,是有三塊石構件組成的長約3米、寬約2米、厚約0.7米石板台。

流觴台流觴台
【名稱】流觴台
【類別】 石器
【年代】 元代
【文物原屬】 元代石匠打制
【文物現狀】 現藏安徽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貢村
流觴台是有三塊石構件組成的長約3米、寬約2米、厚約0.7米石板台。石面上鑿有篆書“貢”字紋的u形流水槽溝。“曲水流觴”,早在晉代王羲之就在著名的《蘭亭集序》中描繪過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那是古代文人藉助於自然揮毫潑墨、嘆感拈韻的雅事,現在紹興的曲水流觴也不過是藉助於地名優勢的旅遊表演節目而已。而用巨石鑿制的大型流觴台實物,我國恐怕已不多見了,這絕非普通文人雅士能夠享用的奢侈。據 《貢氏宗譜》記載,貢姓者原本為複姓“端木”,其先祖名“賜”,字“子貢”,是孔子72得意門生之一。子貢的後裔為了追念他,取其字的後一個字“貢”字為姓,直傳至今。貢氏祖籍‘黎陽’(今河南濬縣),時代變遷,後遷徙至大名府長垣,(河南境內),貢祖文即長垣人。靖康時(公元1126年),貢祖文和湯陰人岳飛同時參加了抗金義勇兵,扈從康王(即趙構,宋徽宗的九子)南渡。從濟州(山東巨野)到應天(河南商丘)至康王登基,歷史上謂稱高宗皇帝。因貢祖文護駕有功,且又武藝高強,被封為‘都總軍將’,此間也同與己有著刎頸之交的抗金名將岳飛成了“莫逆知己”。因金兵追打,高宗皇帝南下於建康(南京),貢祖文隨從;高宗直達明州(寧波),金人又攻陷明州;高宗被迫舟航於東海,金兀朮望海嘆之,只好退卻鎮江,準備渡江而北去。遇韓世忠兵力阻擊於黃天盪(鎮江金山寺南岸口),走投無路的金兀朮只得潛逃建康(南京),又遇鎮守秣陵要衝的貢祖文率兵阻擊,在此與宜興趕來的岳飛相會合,將金兵破於新城(今江蘇江寧)。無奈的金兀朮只好從長江南岸敗逃北去,從此再不敢再犯貢祖文所轄境域。因貢公戰功顯赫,被任命為“秣陵總鎮”,並嘉封為“武德大夫”,此間貢祖文的家眷均安頓在宣城棋盤居住,也就是現今的宣州區洪林鎮的“貢村”。
貢祖文在鎮守秣陵期間驚悉和自己有著“刎頸之交”的岳飛及長子岳雲,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於臨安(杭州)大理寺獄而心急如焚,他願以全家人的性命來擔保岳飛父子,並星夜起程趕往臨安,但終因路途遙遠加之風雪交加,待他趕到臨安時,岳飛父子已在“風波亭”遇害。為保全岳飛的後代,貢祖文冒著殺頭並株連九族之險將岳飛的12歲的三子‘岳霖’匿藏於秣陵總鎮軍部。後因秦檜搜查嚴密,貢祖文怕走漏風聲,毅然以年老體弱為由辭官卸甲,攜岳霖帶全家由宣城遷至位置偏僻的柳塘(今江蘇丹陽延陵鎮柳茹村)居住,並以植柳養魚度日。21年後,孝宗登基,岳飛昭雪,貢祖文獻出岳霖,受孝宗皇帝表彰,贈“旌表忠義”碑一塊。貢祖文終年80歲,歿後追諡文憲,其妻黃氏追謚誥命夫人合葬於柳茹村。貢祖文生前有二子,長子貢趺、次子貢賢均在柳茹村居住,至第四代貢小一宦遊宣城,回先祖的舊地‘大貢村’居住。
星斗移轉、歲月流逝,元佑至治間貢氏七世孫‘貢奎仕’獲贈“翰林直學士”,’至正十五年(1355年)其子‘貢師泰也當上了“禮部尚書”,後來又出了“戶部尚書”貢欽。貢氏後族又興旺起來了,貢村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建成了一個風雅的園林別墅。我從家譜中的“上世亭台景色圖”看到了宋、元時貢村的輝煌和規模。略算了一下,有9堂、8亭、5齋軒;4樓、4祠、4園院;還有橋、坊、池、場幾十處,且名字都很雅致。如,濯纓樓、獨坐園、退息齋、淡然軒、秀野堂、雲林書屋、南湖道院、解元坊、流觴台、鷗波橋、鵝池……。為了紀念先祖,追憶南宋,貢氏後裔們還建成了“子貢園”,他們取“憶”字諧音,將兩面環村的“南湖”改名為“南漪湖”流觴台也成了那段悲壯酸楚歷史惟一的實物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