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志丹路、延長西路交界處。遺址深藏於地表以下7-12米深處,總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國內已考古發掘出的規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閘。遺址發現於2001年5月,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被評選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它的發現在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術流程提供了直接的依據,對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特別是宋元時期江南地區的水利工程、吳淞江流域的歷史變遷、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成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建於遺址上方,是為保護、研究、展示上海元代水閘遺址而建,是上海第一座遺址類博物館,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管理。博物館於2009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12月31日開館。博物館從水閘的發現經過、歷史背景、建造流程、水閘結構、工藝功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眾展示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
設計初期


菘澤遺址博物館,雖說拿走的東西可以再拿回放置原處,但一些遺址場景就只能通過"再造"復原。相比之下,志丹苑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將沒有"再造",一次還原,稱得上上海第一個名副其實的遺址博物館。據了解,建成的志丹苑遺址博物館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日前敲定的設計方案是博物館地上建築的效果圖。博物館呈銀錠形,兩旁寬,中間束腰。創作來源於從志丹苑遺址出土的鐵錠榫,它是兩塊石板之間的契合物,與銀錠相似。博物館建設要等到今年下半年遺址大規模發掘後才動工。地上展廳內將展示相關圖文資料,人們可以進入地下,感受元代水閘是如何運作的。2001年5月,在上海普陀區志丹路和延長路交匯處的"志丹苑"建設工地施工過程中,發現地下古代遺蹟,經不斷考古勘探、文獻查證和全國專家論證,確認為上海元代水閘遺址,該遺址的分布面積、建築規模、建設方式、工藝技術等均超越了國內現有發掘展示的同類遺址,對研究上海城市發展和歷史演變、展示上海城市文化底蘊具有重要價值。為了保護好這一重要遺址,上海在做好遺址發掘的同時,積極推進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建設。
遺址論證

在論證會上,專家們根據水閘現場發掘出來的石板、木頭、元代文字---八思巴文等遺物及文獻記載,證實水閘為元代古遺址,距今700多年。水閘是在宋代水閘營造的基礎上,在長江三角洲這一特殊地貌情況下建造的,因此在中國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它又是長江口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標誌,從閘門到駁岸、外牆、固水的石面構造、用材,都可堪稱是此類水利工程的先驅。
前期申報工作

建築構思

而遺址博物館必須在文物發掘原址,按發掘原狀,"原汁原味"地展示,也就是說,在7米深的大坑上,建造一個中央沒有柱子的建築"頂蓋",把水工建築作為一個整體文物呈現給觀眾,既揭示元代水閘的全貌,又使人看到發掘的現場及過程。屋頂採用玻璃,擬將天光引入地下,玻璃為折線形,隱喻水閘下的涓涓流水。設計除體現現代化的技術外,還非常注意具有元代文脈的特色,在中間僅有的兩根漂亮立柱上,塑以元代成吉思汗弓弩的抽象形式,以體現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元代文脈形象。
挖掘保護

建設意義
該館有望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行期間建成、開放。談及建館意義,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展現了人類關於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望。遠古時期人類的逐水而遷、傍水而居,造就了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上海城市歷史是水與城市發展主題下和諧演進的過程,吳淞江與黃浦江的互動作用,成就了上海得天獨厚的城市形象,塑造了上海獨特的城市性格。水閘遺址位於古吳淞江古道,它對探討吳淞江流域的歷史變遷、吳淞江對於上海城市發展所起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將與位於黃浦江兩岸的上海世博會展區遙相呼應,體現古代與現代、吳淞江與黃浦江的歷史演進。
博物館陳列展覽所體現的700多年以前上海先進的水利工程與發達的內河航運,將成為展現上海城市文明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亮點。此外,水閘遺址博物館是上海市第一個遺址類博物館,類似於西安的秦俑博物館,它的建成將為上海市博物館事業發展增加新的類型,是推動上海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具體項目工程,對上海市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