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所研究的問題是:傳統中國社會深受儒教文明的浸潤,而作為一個、有著崇尚儒教文明的悠久歷史傳統的國度即“儒教中國”,它的形成或演生究竟是怎樣的呢?儒教在傳統中國是如何取得它統治思想的合法地位或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性地位的?換言之,歷史上的儒學與我們民族的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的現實境遇是如何實現其充分地整合的?它在歷史上究竟扮演了一種什麼樣的文化角色?為了能夠具體而透徹地把握並闡釋清楚上面的問題,本書所論述的範圍主要限於春秋戰國至秦漢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段學在漢代的意識形態化正是傳統“儒教中國”形成的關鍵,對這一問題的抉發與闡釋正是傳統貫穿在作者的整個研究之中而起統攝作用的核心主題。圍繞這一主題,作者道德系統地論述先秦儒學的理論實質與思想主題,並著重闡述一種能激發人們新的洞見的理解儒學的獨特思路;其次,作者將在社會系統之合法的結構性因素的意義上重新榫儒學的意識形態本質,而不僅僅是給它一階級的定性而已;然後,是對儒學的意識形態化過程,特別是對儒學與政治在戰國秦漢之際分化與整合的關係模式及現實政治文化的演進變化問題,進行歷時性、動態性的具體考察;再接下來,通過對漢代經 學所作的解釋學審視來透視儒學在漢代的學術轉型及其意識形態性徵,並進一步對舒暢學的意識形態功能進行系統地分析與批判;最後,在結語部分,作者將概要性地總結一下對儒學的歷史的反思,並嘗試性地討論和展望一下儒學的未來命運及中國文化的成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