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

以往學術界對儒家某些代表人物的理想人格思想有過論述,但全面、系統、深入地剖析儒家理想人格的諸多范型,還是一個空白。 從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出發,得出人貴在“有義”的價值觀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論基礎的結論。 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把儒學與中國文化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梯。

內容介紹

這是一部在儒學領域內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學術專著。以往學術界對儒家某些代表人物的理想人格思想有過論述,但全面、系統、深入地剖析儒家理想人格的諸多范型,還是一個空白。本書對聖賢、君子、成人、醇儒、豪傑、大丈夫等人格範型中所蘊含的倫理、哲學、政治、經濟、美學、人生觀的分析,以及它們對中國文化影響的研究,使這一令人遺憾的學術空白成為過去。從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出發,得出人貴在“有義”的價值觀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論基礎的結論。認為,儒家基本精神之一的聖人崇拜,對中國古代與近現代的各個文化領域,如人生哲學、歷史觀、思維方式、中華法系、科學活動、審美情趣、生死觀念、愛國主義等產生了深遠的巨大影響。
富有新意的獨到見解,是本書另一個顯明特點。如以“兼濟”與“獨善”的有機組合,為中國古代上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又如對神學蒙昧主義(西方)與道德蒙昧主義(中國)的區分、對權威原則與權威主義的區分;再如對客觀事物中具有的真善美屬性與人類求真、向善、愛美的主觀追求的區別;還有以人格與文化是互為因果而又互相作用的互動關係的論斷等等,這些觀點均有獨闢蹊徑之處。作者汲取了現代西方文化人類學研究的成果,注重古今與中西的比較研究,又以巨觀把握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原則,歷 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把儒學與中國文化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梯。誠如著名哲學家馮契所言,這本書是做了“前人尚未做過的工作”,“頗多新意和特色”。

作者介紹

朱義祿,1942年生,浙江鄞縣人。同濟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哲學碩乾,上海市哲學學會理事。在《哲學研究》、《學術月刊》公開發表論文111篇,合著5部,主要為《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潮研究》、《莊子十日談》。個人專著有《儒家理想人硌與中國文化》、《中國理論 格探討》等6部。合計公開發表300萬字。9次獲全國、省部級以上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