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

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 內容簡介

本書以荀子為切入點,藉以透視儒家社會理想學說的邏輯與歷史內涵;也可以說是從社會理想的角度,對荀子學說的內在結構與外在功能進行定位。這樣的題旨,限定了本書的範圍,那就是既無意於儒家社會理想之不同形態的歷史學考察,也無意於荀子學說之依照現代知識分類框架的概論性介紹;但由於社會理想範疇在儒學中的核心位置,及荀子在儒學從先秦到漢代轉型過程中的樞紐地位,本書敘述範圍在嚴格限定的前提下,又不能不表現出高度的開發性。
本書是中國孔子基金會文庫中的《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分冊,主要徵集孔子,儒學以及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的優秀作品,總結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當代人文學術與社會的發展進步。
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論述詳實,分析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學性,科學性,理論性,適合各學術愛好者參閱。

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 本書目錄

總序 陳光林
引言
“西學”的參照與“國學”的誕生――“中國哲學”的圖像――“附會”之弊――“哲學”與終極關懷――“哲學”與概念表達系統――“道”與“邏各斯”與“神秘”――“中國哲學”的“人間性”――社會理想――“內聖外王”之道――傳統政治的二元結構――“道德理想主義”――歷史觀察的兩種視角――價值理念的“原動力”地位
上篇:荀子社會理想的歷史溯源
一、夏商周:儒家社會理想的歷史前提
“中華民族”的多元發生―作為文化宇宙而非政治帝國的“中國”―儒學與中國文化的“道”―儒源敘說―“術士”與“儒”―“巫祝”與“儒”―從“巫史”到“史巫”―“史官文化”與“禮制文化”―殷周之際:天下共主與邦國自治―封建:氏族血緣結構的放大―地緣對
血緣的蠶食吸收和氏族體制的崩解―地緣性政治實體之“國”的孕育―“亞細亞社會”與“氏族制遺留”―祖先崇拜對上帝崇拜的融合―從“帝”到“天”―“天下”與家、與國家―“君權”與“大一統”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意義―三代社會的君主與宗主―宗法結構的複雜化與“制禮作樂”―氏族組織的解體與郡縣的出現―禮樂制度與禮樂專家、禮樂精神―巫、史、儒:禮樂文化從制度實踐到精神原則的轉化
二、孔孟荀:儒家社會理想的發生髮展
“道術”與三代之“天下”的文化蘊含―“道術將為天下裂”的歷史學義涵―春秋時代:禮的實質與形式的悖反―王官與禮樂信念的升華―“六經”:“史”或“史詩”―“國家”之價值理念的缺失―孔子:“禮”而為“仁”―孟子:“仁政”與“仁心”―途之人為堯舜的道德自信―重建秩序的時代課題與法家政治理論的缺失―儒法政治理念的對立―儒家社會理想的現實主義轉向
中篇:荀子社會理想的結構透視
一、君臣父子:荀子社會理想的秩序描述
二、禮樂刑法:荀子社會理想的規則設定
三、天道性命:荀子社會理想的價值依歸
四、君子人格:荀子社會理想的主體呈顯
五、附論:荀子的樂論與性惡論
下篇:荀子社會理想的實踐影響
一、荀學與漢代政治
二、荀學與宋明理學
後記
……

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 作者介紹

韓德民,生於1964年,安徽窪北人,1985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199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從事美學和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發表有《重釋“中體西用”》等論文40餘篇,主編有《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叢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