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一書可謂應運而生。“應”什麼“運”呢?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應”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運”、之“鴻運”而生的。自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來,和諧社會已經成為街談巷議的關鍵字。如果說,十六屆四中全會還是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提高執政能力的一個方面提出來的,是執政黨的自覺意識的話,那么,在十屆三次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之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轉化民為民族的自覺,人民的意識,國家的目標。
本書為孔子誕辰2556周年而編,它較全面、系統、深入地研討了儒家關於“和”、“和諧社會”的思想理論和思想智慧。本文集的論文作者,大多是上海各高校和社科院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著名學者。我國著名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教授和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的賜稿,也為研討會和本文集增光添彩,加重了本書的學術含量。
目錄
序一 繼承儒家精髓 構建和諧社會
序二 編者的話
儒家“中和”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和”乃天地之道
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闡釋
先秦儒學語境中的“和諧”範疇
中國儒學:大綜和系統
儒家“和”的觀念及其內在意蘊
義分則和——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儒家智慧
略論中國古典樂論中諧和審美思想的生成
先秦儒家“禮論”的現代詮釋及其意義
“序”“和”相須——二程論“仁”和“禮樂”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德底蘊——以孟子為中心
和諧社會的人性基礎——從孔子的“為仁”到孟子的“性善”
人文與自然的相須互動——儒家生態哲學的現代詮釋
“天人合一”:和諧社會的生態基礎
論先秦儒家生態倫理觀及其現代意義
生態的道德觀——儒家與基督教生態倫理的一個巨觀比較
儒家禮樂文明與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補——略論建構上海和諧社會的文明形態
和諧社會與構建現代禮儀之邦
弘揚孔子的“忠恕之道”構建當代和諧婚姻和家庭
人而無信焉能和諧 胡守鈞
以道德代宗教與倫理本位社會的和諧——梁漱溟論中國文化要義的解讀
儒效說
儒家學說的實踐性格
附錄一 崇明三島——上海21世紀開發的新熱土——崇明縣生態島區建設簡介
附錄二 崇明學宮
作者介紹
朱貽庭 男,1936年2月生,浙江省慈谿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1960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63年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現任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上海市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職業道德指導委員會委員。著作主要有《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主編)、《中國傳統道德·名言卷》(主編),《當代中國道德價值導向》等。另有論文《評韓非的非道德主義思想》、《老子道德觀略論》、《莊子人生論辨析》、《道家倫理文化及其現代價值》、《傳統儒家倫理與社會主義道德》、《當代中國的義利之辨與道德價值導向》、《企業倫理論綱》、《儒商和儒商精神》、《關於中國傳統倫理現代價值研究的方法論思考》等近百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