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貞義

儒學貞義

《儒學貞義》是一本書,作者是王曉興,由甘肅文化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描述的是段正元對中國傳統儒學的理解把握多有創見,許多被誤解、曲解的思想經其詮釋使人有豁然開朗之感,有些思想經其創造性地發揮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段正元對中國傳統儒學的理解把握多有創見,許多被誤解、曲解的思想經其詮釋使人有豁然開朗之感,有些思想經其創造性地發揮,顯示了新的思想境界與理論內涵,這也是我們關注段正元思想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錄

聖道發凡

原教

儒學談

中庸談

大道在人說

自強說

孔教

倫禮

時務談

實用經濟談

王芻談錄

天命談

性道談

大道不可須臾離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內聖外王分而二合而一

倫禮會啟

人倫道德研究會啟

中和學堂啟

呈海牙公文

中和學堂善辦之法

大成禮拜雜誌節選

道德和平

道德永久和平概論

廢除國界謀世界大同

統一貨幣安定民生

男女正位為人道根本

勞資調劑貴在互相

欲世界和平端賴文化

教育根本在尊師重教

政治大同

天然政治論

大同主義詮真

時務放言

人治與法治

天下為公的真實行

大同指南

三綱五倫八德之建中立極

自由新義

段正元對儒學某些誤區的匡正

附錄:段正元生平著述

書摘

書摘

中庸談

問讀修身篇有曰。大學者。先後天之大道也。中庸者。性命之大學也

。讀大學談。大學解。大學之道。大學各講演。及問答等。洵為大道之書矣

。敢問中庸為性命之大學也。其說可得聞歟。

答吾聞之矣。中庸者。即孔門之性與天道。難乎其與有言也。

問子思子既作中庸以傳後世。是天不愛其道也。天既不愛其道。大道

之將行也。尚不可得而聞歟。

答無已則略為述之可也。大學者。大道之載也。中庸者。大道之行也

。大道者。維天命也。故首曰天命。天命者。天道也。天道賴人。故不曰天

道。而曰天命也。天道必命於君子。故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君子

以天之心為心。以天之道為道。以天之命為性也。故曰天命之謂性。天命之

謂性者。降衷下民也。性即天之道也。又即人之道也。亦即天人合一也。率

性之謂道者。道由人立也。即立天之道於人之行也。修道之謂教者。即本天

道以教人。修天之道以安人。故曰天道至誠。至誠則不息。天道至健。至健

則不怠。君子本天以行道。故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可離

非道者。非天之道也。非天之道。不可與言人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

睹。其所不睹者。上帝臨之無貳心也。恐懼乎其所不聞者。曷啻十目所視。

十手所指。畏天之命也。莫見乎隱者。顧提天之明命也。莫顯乎微者。誠於

中形於外也。故君子慎其獨也。慎其獨者。不敢自欺也。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者。人慾盡淨。天理流行。盡人合天。天人一體也。發而皆中節謂之

和者。代表天道也。致中和者代天行道。代天宣化。所以位天地而育萬物

也。天地位焉者。天地即我。我即天地。故曰天地非大。吾身非小也。萬物

育焉者。萬物之命本乎我。我即道。道即我。故曰。萬物一體。不敢毀傷

。慈悲普渡。親民而仁物也。此三教之所以合源。大道之所以行也.萬教之

所歸儒。中庸之所以不可能也。孔子之從心所欲不逾矩。即中庸之道也。頭

頭是道也。故曰中庸者。天人合一之大道也。三教合源之大道也。萬教歸儒

之大道也。即孔門之性與天道也。難乎其與有言也。難乎其與有言者。中人

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可與樂成。不可與圖始

也。故孟子曰。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孑L子曰。知我者其天乎。人

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天命之君子。與天為徒也。與人為徒也。與天為

徒者。大道之師也。與人為徒者。大道之行也。大道之師者。懷大學之道也

。大道之行者。行大道之學也。故曰。大學者。大道之載也。其曰大學之道

者。重道非重人。言道能生人也。中庸者。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本乎人。

故曰。天命之謂性。重人非重道。言道非其人不行也。是故天命之謂性者。

道不遠人也。率性之謂道者。人能弘道也。修道之謂教者。明明德於天下也

。子思子曰。明則誠矣。誠則明矣。政教合一也。其曰修道之謂教者。中國

一人也。是故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此其大略也。若

夫神變無方。精微玄妙。事物雜糅。剛柔相濟。及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

誠之道。至誠如神等。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問子言天命之謂性。為天人合一之學。敢問盡人合天。非中庸之學乎

答中庸一書。大德受命之書也。大德受命者。即盡人以合天也。故首

曰天命。天命者。即道也。不曰大道。而曰天命者。大道之原出於天也。天

以大道命於人者。即命於大德也。天命之謂性者。假手於大德之人也。率性

者。大德之所以奉天承命也。率性之謂道者。人道也。修道者。明明德也。

盡己之性也。修道之謂教者。德行也。盡人之性也。故曰教者。所以教天下

之人。皆行其道。其中含政教二義焉。是謂德行。又曰修道之謂教者。修己

治人也。道不可須臾離者。內聖之學也。可離非道者。有內聖而後有外王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者。盡人也。恐懼乎其所不聞者。事天也。莫見

乎隱。莫顯乎微者。法天以至誠也。故君子慎其獨者。居易以俟命也。喜怒

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者。君子之道本諸身也。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者。徵諸庶

民。庶民從。是之謂大同也。致中和者。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也。天地位焉者。包羅天地也。萬物育焉者。養育群生也。能致中和。真盡

人也。致中和。即天地位。而萬物育者。此之謂合天也是故曰。大哉聖人之

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又曰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

其人而後行者。即待大德其人也。有大德。而後大道乃行者。道非其人不行

也。惟大德乃能大受也。故曰。大德必受命。非大德不能受命者。苟非至德

。至道不凝也。即非大德不能盡人以合天也。故曰。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

。不考文。德由道生。道由德反。天果欲大道之行也。必有大德出於其間。

吾民之幸也。

問敢問何謂至德也。

答至德即大德也。大德者。智仁勇三達德之總稱也。不曰大德。而曰

至德者。大德之見於行事也。大德之見於行事者。即智者不惑。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不惑。不憂。不懼者。大德之所以盡人也。盡人即可以合天雲者

。天之道即智仁勇之精一也。故曰苟非至德。至道不凝。有德方有道。有命

方有性。感應自然也。故曰非大德不足以盡人。即非大德不足以合天。即非

大德不足以行大道。即非大德不足以受天命。故曰中者。天道也。庸者。人

道也。中庸者。天人合一之道也。大德受命者。盡人以受天之道也。故曰仁

者先難而後獲。盡人以合天。而後天人合一也。中庸一書。為大德之用。大

道之行。天下之所以文明者。文不在茲乎。世界之所以大同者。同不出此乎

。萬事之所以太平者。平不由斯乎。故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一家。大德之明

也。中國一人。當今之世。舍大德其足語人道哉。大德猶地也。大道猶天也

。道德合一。即天命之謂性也。

大道在人說

第一節古語有曰。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

得不昌。此其道與。即此而論。設使無道。天地萬物。亦歸於無何有之鄉

有道然後有天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道之大為何如也。

第二節人雖為萬物之靈。而不能大於天地。區區小體。大道何容。然

人不外道而生。道即不外人而立。

第三節溯人未生以前。一片太虛。道之無極也。人母宮中。一點靈光

。道之太極也。元氣氤氳。由無而有。生息於以相吹。腦腑於以相長。官骸

於以相成。不假安排。無一不曲全其美。覺假智巧材藝。以善為安排者。不

如是之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是道之妙於無為。而無不為也。

第四節十月胎完。從先天而落在後天。混沌鑿矣。必賴飲食以立孔天

地。則有竅以進出之。若通天地之氣息。則有鼻以呼吸之。至在天成象。在

地成形。又有目以明辨之。其為目所不見之聲息。又有耳以聰聽之。凡物之

有知覺者亦然。以此為道。下士聞道。必大笑之詎知此事。雖屬尋常。實則

道之巧於運用!

第五節不寧惟是。凡天地之所不能致。而留缺陷於人間者。口則能傳

。手則能造。足則能往來交通。參贊化育。彌補厥窮。道之於人。若斯完備

。而究不外一心之虛靈。其靈也由其虛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嗅之無臭。言之難名。故習焉不察者。終身由之而不知其為道也。

第六節此而不知。尚無損於道之大體。甚者因先天一斷。氣拘物蔽。

性流為情。有自棄之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

色。耳不得好音聲。則大憂以懼。至居仁由義。遜謝不能。七尺身軀。甘居

人下。是不知自強不息之道也。

第七節有白暴之情。則智不以明理而詐愚。勇不以捍患而苦怯。眾不

以廣益而暴寡。即己所不欲者施諸人。人有難堪。毫不念及。存中形外。無

在不乾天地之和。是不知厚德載物之道也。

第八節人心日盛。道心日亡。天下所由亂而弗治。當茲時勢。定亂苟

徒恃強兵。或繼以刑名。或網以政治。此霸道也。人知所畏。而不知所樂。

非道之大。

第九節即使四民各安其業。衣食豐足。機器繁興。取而用之。左右逢

源。此小道也。人得以奉其口體。而不得以養其天真。非道之大。

第十節於此有厭居塵世。滋其志於虛空之大。鄙屑日用。即倫常亦棄

而不為。此旁門外道也。以實有為幻。以虛無為真。其反乎此者。明庶物。

察人倫。無事不從修己治人起見。而不從事於致虛守靜。漫言盡人以合天。

此理學障道也。以虛無為幻。以實有為真。各執一格以相繩。近理亂真。皆

不足為道之大。

第十一節道之大者。又不遺乎細也。故愚夫婦與知與能。及其至也。

雖聖人有所不知不能。天地之大也。猶有所憾。甚矣道之難盡也。

第十二節然而道原不遠乎人。人莫不各有其道。雖曰語大天下莫載。

而卷之即在方寸之中。始則無思無慮。將五官收返於其中。繼則非禮勿視。

勿聽。勿言。勿動。終則視無不明。聽無不聰。言無不義。動無不臧。身由

是修。國由是治。天下由是平。夫所謂天下者。統地球之大而言之也。蓋乾

稱吾父。坤稱吾母。凡天生地養者。皆吾同胞。天下一家。初何分乎種族。

非然者。即有礙於道大無外之量。第十三節人果能充其量。則性愈復

而理愈純。理愈純而氣愈凝。再加以養氣之功。則氣愈凝而神愈靈。神愈靈

而性愈盡。性已盡而命自至。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第十四節洋洋乎道也。天地非大。自我位置。萬物皆備。自我發育。

消長不平之氣數。有退處於無權者。又何有劫運之可言。且天有時而傾。地

有時而裂。道得於己者直後天地而不老。豈第入水不濡。人火不熱。行乎萬

物之上。猛獸無所投其毒。利兵無所容其刃。鬼神無所測其奧已哉。

第十五節世之學法術者。矜奇炫異。人幾疑道盡於此矣。又豈知舍道

言法。不足為法。實為左道。惑世誣民。邪教終必罹禍。

第十六節所謂教者。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詩教也

。書教也。易教也。禮教也。樂教也。春秋教也。皆不出中庸修道之謂教也

。有志斯道者。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語曰。有志者事竟成。吾則曰有志者

道竟成。P9-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