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線描人物

傳統線描人物

《傳統線描人物》是1997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書畫出版社。

內容簡介

《傳統線描人物》主要內容:線描是中國畫的一門基礎。華夏先民仰視俯察世間品類,因“無以見(現)其形,故有畫。”(《歷代名畫記》卷一)且不談中國畫初入門者的臨習日課了,就從考古發現的戰國帛畫到西漢墓室的畫像石刻,或是從漠北陰山、賀蘭山脈到廣西花山、雲南滄源的摩崖壁畫,這些珍貴的遺蹟都證實了線描在早期中國畫歷史發展中的地位與意義。

線描又標誌著中國畫的一種境界。

由於使用毛筆的特有性能,更兼得書學之襄助,使得崇尚“骨法用筆”(《古畫品錄》)、“下筆便有凹凸之形”(《畫禪室隨筆》)的中國畫線描在千百年畫家們的創作實踐中,經萬般砥礪而益顯精萃。見諸於古籍記載的線描曾有“白畫”(如《歷代名畫記》卷八載展子虔畫《雜宮苑南郊》)、“墨蹤”(《唐朝名畫錄》載吳道子“…數處圖壁,只以墨蹤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繪”)等別稱。過去講晉代畫家顧愷之“緊勁聯綿,循環超忽”如春蠶吐絲的用筆,唐代“畫聖”吳道子“筆勢圓轉而衣服飄舉”的”吳帶當風”(《圖畫見聞志》),其實都是稱譽他們線描風格的造詣。直至繪畫高度發達的北宋年代,才有“白描大師”李公麟的出現。李公麟畫人物一改前人程式,盡去豪放雄強、金縷璀璨之格,轉向洗盡鉛華、優美瀟灑的白描。由此可見,白描既是中國畫的本色,又是一種“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藝術境界。

中國畫線描有點像西畫的素描,因為無論是古典的雷奧納多、丟勒,或者是現代的凡·高、馬蒂斯和畢卡索,幾乎都有純用線描畫的絕妙佳作。然而,“西畫線條是撫摩著肉體,顯露著凹凸,體貼輪廓以把握堅固的實體感覺;中國畫則以飄灑流暢的線紋,筆酣墨飽,自由組織,(仿佛音樂的制曲)暗示物象的骨格、氣勢與動向。”(宗白華《論素描》)不同的文化傳統潛藏著藝術觀念上的巨大差異。

此書所輯諸種,皆系本社以《中國畫傳統線描資料》為總題,歷年陸續出版的單行本。其中,有的是粉本(如《八十七神仙卷》),有的是古代版畫。特別是後者,由於鐫版刻工的參與,會對原畫稿的墨線韻味有所損增。但像明代與名畫家陳洪綬幾度合作的徽派好手黃建中所刻的《水滸葉子》(崇禎年間刊行)和《博古葉子》(清順治十年,1653年刊行),還有像傑出的吳郡派刻工朱圭所刻的清代畫家劉源繪《凌煙閣功臣圖》(康熙七年,1668年刊行)等許多作品表明,這些優秀的刻工能夠與畫家配合默契,孕其筆法於刀功之內,出其神韻於切削之上,便得刀法與筆法圓融無礙,相得益彰。我們當初的出版,意在弘揚傳統精華,為今人學習研究提供借鑑。雖力爭擇優,難免有所不逮。現經整理結集,仍有疏漏,如未得被鄭振鐸先生喻為“黃鐘大呂之音”的善本蕭雲從《離騷圖》等等。好在本書不敢擔當什麼”大全”、“總匯”,只是不改初衷,集腋成裘,以求得不斷的積累與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