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世界文學名著

美國文學評論巨匠愛德蒙·威爾遜說:“在英國文學近一又四分之一世紀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趣味的革命,惟獨莎士比亞和珍·奧斯汀經久不衰。”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最為著名的一部作品。 班納特太太的畢生大志就是把五個閨女體面地嫁掉,故而總是把近旁有財產的單身漢看成某個女兒應得的一筆財產。於是有了幾對青年男女跌宕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門子弟達西與聰慧機敏的二女伊莉莎白之間的讒言誤會,富家公子彬格萊與賢淑善良的長女吉英之間的欲說還休,浪蕩公子韋翰與輕佻無理的小女麗迪雅的私奔穢聞……最終男女主人公放下了各自的傲慢與偏見,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選擇。《傲慢與偏見》充分表達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強調經濟利益和門第觀念對婚戀的影響。

內容簡介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珍·奧斯汀的代表作。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莉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作品充分表達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強調經濟利益對人們戀愛和婚姻的影響。小說情節富有喜劇性,語言機智幽默,是奧斯汀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並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作者簡介

作者:(英)珍·奧斯汀 譯者:秭佩、甄麗麗
珍·奧斯汀出生於英國鄉村小鎮史蒂文頓,父親是位學問淵博的牧師,母親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因此,奧斯汀雖然沒有上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她提供了自學的便利,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
《理智與情感》初稿寫成於1795年,後來幾經修改,過了十多年才出版,是奧斯汀最富於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其他著名作品還有《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花園》、《愛瑪》、《諾桑覺寺》和《勸導》。秭佩,原名孫立本、孫御佩,1925年6月出生,河南葉縣人。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學習。1961年起在蘭州大學從事專業英語教學,歷三十餘載。曾任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甘肅省外國文學學會顧問等職。
秭先生學養深厚,精於翻譯,在從事教學、科研之餘,筆耕不輟,翻譯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古稀之年,仍查漏補缺,匡正譯本,又譯《傲慢與偏見》,使之成為他所有譯作中的精品和代表性作品。他的譯作有不少是首次漢譯,填補了我國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領域的空白;也有不少譯作被列為翻譯學的經典範例,受到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讚揚和推崇。因為文學翻譯上的突出成就,他被收入《中國翻譯家辭典》、《世界傑出學者辭典》、《世界翻譯家辭典》等大型名人錄。

圖書目錄

譯本代序
翻譯與出版此書的意義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譯後記

文摘

第一章
腰纏萬貫的單身男子,勢必要娶妻成家,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這條真理在人們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每逢有這樣一個人搬進一個地區,儘管初來乍到,尚摸不清他的脾性如何,持何見解,但周圍的鄰居們已把他看做他們不定哪個女兒的理所當然的財產。
“親愛的本尼特先生,”本尼特先生的太太有一天對本尼特先生說,“尼德菲爾德莊園終於租出去了,你聽說了沒有?”
本尼特先生答道他沒聽說。
“真的租出去了,”她說,“朗太太剛來過,她對我什麼都說了。”
本尼特先生沒有吭聲。
“你難道不想知道是誰租去的嗎?”他太太沉不住氣,大聲說。
“是你想說給我聽的,我又沒說不願聽。”
這已足以鼓勵她說亍起來。
“啊,親愛的,你要知道,朗太太說租尼德菲爾德莊園的是北英格蘭的一個非常有錢的年輕人,他星期一坐了一輛駟馬轎車來看這座莊園,一看非常滿意,立即答應了莫里斯先生的要價;在米迦爾節之前他就要搬進來,下周末他先派幾個僕人來料理料理。“
“他姓什麼?”
“邴利。”
“已婚還是單身?”
“噢,親愛的,當然是單身。一個非常有錢的單身青年男子,一年有四五千鎊收入。這是我們女兒們多大的福分?”
“怎么這樣說?這與她們有什麼關係?”
“親愛的本尼特先生,”他妻子答道,“你真叫人煩!你明明知道,我是在想他會娶上我們的哪個女兒。”
“他搬到這裡來住,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打主意!什麼話?你怎么能這樣說?不過他倒是很有可能愛上她們中的哪一個,因此,他一來你必須馬上去拜訪他。”
“我看我自己沒有必要去。你和女兒們可以去。要不你就打發她們自己去,這樣也許更好。不然的話,說不定邴利先生沒有看上她們倒看上了你,要知道你和她們哪一個都可以相媲美。”
“親愛的,你是在奉承我。當年我的確也有幾分姿色,現在我可不敢說還有什麼過人之處。女人家五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她就不該再去想自己怎么個美。”
“女人家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本身已沒有多少美可想。”
“不過,親愛的,邴利先生搬來時,你可真得去看看他。”
“我告訴你,我是不會去的。”
“可是你得替女兒們著想。你想一想,她們中的哪一個要是嫁到這樣的人家,該是多么好啊!威廉爵士和盧卡斯夫人決定去看他,為的就是想叫他娶他們的女兒。你知道,在通常情況下,他們是不去拜訪新來的鄰居的。的確你必須去,你要是不去,我們母女就無法去看他。”
“你的確是多慮。我擔保邴利先生見到你們會非常高興。我給他寫封信,你們去的時候帶上。我在信上給他講明,他看上我們哪個女兒,我都歡天喜地答應他娶她。不過,我在信裡邊得把我的小麗琪夸上一兩句。”
“我希望你不要這樣做。麗琪比別的女兒一點也不強。我可以說,論漂亮,她趕不上瑾一半,論脾氣好,她趕不上麗迪亞一半。可你總是偏愛她。”
“她們誰都沒有什麼可愛的,”他答道,“她們都和別人家的女孩子一樣,個個蠢笨無知。不過,麗琪比起她的姐姐妹妹們來,多少還伶俐些。”
“本尼特先生,你怎么能這樣褒貶自己的孩子?你就喜歡氣我。我神經脆弱,你絲毫不同情。”
“親愛的,你錯怪我了。我對你的神經非常尊敬,它們是我的老朋友了。我聽你體貼入微地提到它們至少已聽了二十年了。”
“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難受。”
“不過,我希望你會好起來,這輩子能看到許多每年收入四千鎊的青年男子搬到這個地區來。”
“你又不去拜訪他們。來二十個對我們也沒有用。”
“你放心,親愛的,等搬來二十個,我一個一個都拜訪到。”
本尼特先生這個人,三樣靈慧巧集一身,幽默諷刺,心扉常掩,變幻莫測,因此,他妻子積二十三年之經驗,尚捉摸不透他的性格。他妻子的城府可不那么深。她愚昧、無知,而且愛動肝火。但凡事不稱心,她就覺得自己神經失常。她的生平大事是給閨女找女婿;她的生平樂事是串門子,聽閒傳。
P1-3

後記

譯後記
珍·奧斯汀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代著名批評家艾德蒙曾這樣評論道:“一百多年來,英國曾經發生過幾次趣味的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唯有莎士比亞和珍·奧斯汀經久不衰。”另一位評論家大衛·塞西爾斷言:“在所有英國作家中,唯獨她的聲望最為穩固。”英國有不少讀者自稱“珍迷”,對奧斯汀的著作崇拜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我譯過她的《曼斯菲爾德莊園》,並教過她的《傲慢與偏見》,對她的作品自然也有所鍾愛。這位一生未婚,只受過短短几年國小教育的才女,共留下六部結構完整,對話幽默,過場生動,刻畫當時英國鄉村風習民情、社交、男女戀情的長篇小說。她在塵世上只活了四十二年。她短暫但卻光輝的文學生涯,常使我們想起莫泊桑、契訶夫、愛倫坡、普希金、拜倫、雪萊……這些天不假壽的稟賦特厚的才子。他們仿佛預感到自己生命短促,分秒必爭地在加速放射自己智慧的光芒。
珍·奧斯汀生於一七七五年。從世界大事年表去看,這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一年。她十四歲那年,歐洲大陸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這些可怖的戰爭烏雲並沒有飄入珍·奧斯汀的六部長篇小說之中。她以善感的心靈,敏銳精確的感受力,創造性的天賦,通過格局不大、簡單生動的剪接和過場,為我們留下一幕幕生動的畫卷。她不處理自己不熟悉或不能控馭的場景。這個選擇也可以說是作者聰穎過人之處,也是她的小說渾然天成、洋溢人性光輝的主要原因。論氣勢,她當然比不過狄更斯、薩克雷、泰羅洛普。論精美,她卻是無與倫比。精美的藝術珍品和宏偉的殿堂同樣價值連城。何況,更多的人願意把玩的還是藝術珍品。
珍·奧斯汀一七七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英格蘭南部漢普夏郡的一個叫斯蒂文頓的村莊。父親畢業於牛津大學,從事神職,是斯蒂文頓的一位牧師,夫婦生育頗多。長子詹姆斯長大後克紹箕裘,也當了牧師。次子生平不詳。三子愛德沃德性格豁達,給一位富有的親戚家當了養子,後來,尤其是在父親去世後,給全家人不少幫助。四子亨利·托馬斯大學畢業後加入國民軍,後來又進入銀行界,均無成就,最後轉任牧師。四子之後,長女嘉珊多拉·伊莉莎白誕生,她和比她小兩歲的妹妹珍一生關係最為密切,相依為命,互為心靈支柱。今天,關於珍·奧斯汀的許多重要文獻,就是她寫給嘉珊多拉的信件。
然後,是五子法蘭斯·威廉出世。他長大後加入海軍,最後,升為提督,榮獲伯爵銜。之後,一七七五年,珍·奧斯汀誕生。最後是么弟查爾斯·約翰來到人間,-他後來也加入海軍,晉升為提督。
父親無意讓女孩們受高等教育,這是當時的一般趨勢。珍七歲那年和姐姐一起被送到父親的朋友庫羅莉夫人創辦的國小,後來又在勒丁的亞貝學校上過一段時間,但九歲時便退學了。這就是她所受到的學校正規教育。
好在父親和長兄都十分愛好文學,家中藏書甚豐。在父兄的薰陶下,她在離開學校後的家居生活中,日漸養成豐富的文學修養,不僅熟悉莎士比亞、米爾頓、頗普等的古典作品,同時也喜愛當代的大作家司格特及拜倫的作品。尤其與十八世紀約翰生博士的道德觀產生共鳴。她遍讀十八世紀小說家的著作,其中有李查德森、費爾丁、高德斯密、史丹、法尼·巴尼、拉德庫里夫夫人等。她還愛看法國、德國的文學作品,據說在十歲以前就已看過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這個大家庭里充滿著濃厚的文學氣氛。兄弟姊妹們晚上常以演戲為樂。劇本由父親挑選,有時候孩子們也自己創作。珍·奧斯汀的寫作興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她十四歲時就寫書信體的短篇小說《愛情與友誼》,二十世紀的著名女作家維琴妮亞·伍爾夫推測,她可能在學校時代,就即興式地寫故事念給同學們聽。果真如此的話,那她的創作天賦十歲以前就開始有所表現了。
在這樣的環境裡,在這樣的富有文學情趣的生活中,她的創作能力迅速地發展。一七九五年,當她二十歲時,開始動筆寫《愛麗諾與瑪莉安》(兩年後改為《理智與情感》)。一七九六年開始寫《初次印象》,不久改名為《傲慢與偏見》。從一七九七年到次年間寫《諾桑覺寺》。
她的作品,除了少女時代的習作以及未完成的殘稿外,以六部長篇小說為代表。以上三部小說是在斯蒂文頓時期,也就是她的青春年華里完成的,其餘三部是在以後的十年間陸陸續續完成的。
一八○一年,她二十六歲時離開了斯蒂文頓,原因是七十高齡的父親健康情況不佳,把在此地的牧師職務傳給長子詹姆斯,退休到溫泉勝地巴斯去度晚年,母親與嘉珊多拉及珍隨同前往。
在斯蒂文頓度過的年月里,姊妹二人都有過一些未果的羅曼史。嘉珊多拉在一七九五年,二十二歲的時候,曾與一位叫托瑪士·法魯的牧師相愛訂婚,但他擔任隨軍牧師去西印度,兩年後死在那裡。此後,嘉珊多拉終身未嫁而與母親及妹妹一起生活。據說,《傲慢與偏見》中的瑾·本尼特描寫的就是她——美麗、善良、溫柔。珍在二十歲左右,曾和鄰近教區的牧師魯夫羅的侄子多瑪士·魯夫羅互有好感。一七九八年間還曾和劍橋大學的一位研究員布拉克爾有過一些交往。但均沒有進一步發展。一八○一年的秋天,在遷居到巴斯之前,與父母和姐姐到迪朋夏海岸遊玩期間,曾和一位在那裡結識的青年相愛,而這位青年卻又突然去世。一八○二年,珍和姐姐從巴斯回到故鄉斯蒂文頓探望哥哥時,鄰居有位名叫赫里斯·維薩的青年突然向她求婚,她當時倒是答應了,但第二天清晨又去回絕了。
珍從未有過特彆強烈的戀愛,也許是她的聰明才智成了她這方面的障礙。尋常男性撥不動她的心弦。這倒有點像當今的社會現象,學識愈高、成就愈大的女性愈不易發現有中意的對象。
從一八○一年到父親去世的五年間,他們在巴斯的生活過得相當愜意,經常到各地拜訪親友,也到各處海濱遊覽。一八○五年父親去世後,母女三人接受海軍里兩個兄弟的邀請,去到索山普頓海港寄居。直到一八。九年,在富有的哥哥愛德沃德的幫助下,搬到清靜的鄉村橋頓安居。這座房子現在仍保存著,供熱愛珍·奧斯汀的英國及世界遊客憑弔參觀。
前三部小說脫稿之後,久久不能面世。《傲慢與偏見》沒有出版社接受。《諾桑覺寺》寫好五年才有一個出版社把稿子買去,而且還不肯出版。《理智與情感》在家裡擱置十五年才由耶佳頓出版社出版,而且還是自費出的。不過,這部著作一問世便得到好評,而且給她帶來了一百四十鎊的收入。在這種鼓勵之下,她把《傲慢與偏見》也送到耶佳頓出版社,獲得一百一十英鎊。這部著作於一八一三年出版後,獲得更大的成功,同年內就再版。但《諾桑覺寺》卻一直到她死後數月才見天日。她從一八一一年,也就是《理智與情感》出版的那一年,開始寫作《曼斯菲爾德莊園》,以兩年的時間完成,於一八一四年出版。一八一四年初開始寫《愛瑪》,一八一五年出版。一八一五年開始寫《勸服》,一八一六年完成。但因這部作品較短,同時故事也欠曲折的緣故,直到一八一八年,也就是她去世後的第二年,才和《諾桑覺寺》合併成一書出版。
《傲慢與偏見》的暢銷,證明她的小說深受讀者的喜愛。在《愛瑪》問世時,她已頗負盛名。
雖然獲得了聲望,但她並不因此而陶醉。她覺得她依然是她。她對和名流交往不感興趣,出名之前她無緣去的場合,出名之後,她依然不願意去。對她而言,在橋頓的家中,和母親、姐姐過著簡樸的生活,或和哥哥、弟弟們幾家互訪,是莫大的樂趣。她和侄子、侄女們的感情尤其深厚。他們後來不斷回憶起和她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她的侄子詹姆斯·愛得沃德寫的回憶錄在文學史上就有很高的價值。
珍·奧斯汀的六部小說,應該說各有各的魅力,部部都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評論界有人說《愛瑪》寫得最好,有人說《曼斯菲爾德莊園》更有深度,有人推崇《理智與情感》,更有人首推《傲慢與偏見》。英國現代作家毛姆就將《傲慢與偏見》列為世界十大小說名著之一。實際上,《傲慢與偏見》在世界各地擁有的讀者也為數最多。
珍·奧斯汀的六部小說寫的都是英國鄉下男女之間的愛情與婚姻。《傲慢與偏見》講述了四對男女的婚戀故事。
《傲慢與偏見》這枝久開不敗的花,為什麼能一直那樣的光彩奪目,吸引那么多的東西方讀者,首先是因為作者能夠敏銳地觀察人性,準確地掌握她要描繪的那些階層的男男女女的心理與表現,同時她又有生花妙筆,能細緻地精確地刻畫出他們的精神面貌,使他們躍然紙上。作者把自己的寫作比作精雕二英寸的象牙。不細心地品讀,常會忽略她在每句話、每個詞上用了多少心思推敲,可以說是不到絕妙誓不休。
奧斯汀的語言非常精煉,幾乎每個字都有它準確的意思。在第二章里,原文用的是feelings or views,feelings自然指的是否善於鍾情,views自然指的對待婚姻問題的態度與見解。英國社會當時就有不少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十九世紀的英國文豪泰羅洛普在《如今世道》里就專門批評過這種現象。英國國教所以提倡結婚,反對獨身,也是有所針對的。所以,這兩個詞是經過認真選擇,而且含義頗深的。原文在“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句中,“rightful”這個詞就用得絕妙。只有譯作“理所當然”,才能傳達出它的寓意。作者是在通過這個詞來揭示人類的一個弱點,那就是“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的這個諺語的前半部分。每個做父母的總覺得自己的女兒比別人家的更可取。首先是對自己的女兒看慣了,自然順了眼。即使自己的女兒實在貌不如人,也會提出些別的理由證明她比別人家女兒可愛,譬如說她“性格好”“心眼好”“會過日子”等等。因此,新來的青年男子要找對象,自然應該找他們家的女兒。
在第三章里,當邴利帶著他那幫人出現在舞會上的時候,作者有一段描寫他們給人們的印象。其中有兩句描寫達西:
……男賓們說他的身材長得特別好,女賓們說他比邴利先生還要漂亮得多。
原文是“The gentlemen pronounced him to be a fine figure of a man,the ladies de-clared he was much handsomer than Mr. Bingley.”粗心的中國原文讀者很可能把前半句理解為“男賓們說他長得非常漂亮”,粗心的譯文讀者也不一定看得出作者的這么簡單一句話有什麼妙處。這句話看起來簡單,卻表現出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力,對人類心理的準確掌握。同性是對手,互不示弱,很少有人承認別人長得漂亮。女人如此,男人也不例外,再醜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不然的話,大家就不會天天照鏡子,見了鏡子就想看看自己的模樣。但身材如何,卻是有目共睹、否認不得的。細高挑就是細高挑,矮胖子就是矮胖子。達西是個高個子,男賓們不得不承認他身材好。但人們議論起異性來,卻是如實地講哪個漂亮,哪個不漂亮。
再如,在第一章的對話里,本尼特太太興奮不已地說了許多話。本尼特先生先是愛聽不聽。後來一聽說是來了一個非常有錢的年輕人,便感起興趣來。但他只問了兩個問題,一是姓甚名誰,二是已婚還是單身。作者通過簡單的對話安排,鮮明地刻畫出本尼特先生既愛女兒又言必及義的性格,而且既深沉寡言,又不乏幽默,-同時也刻畫出本尼特太太智力低下,絮絮叨叨而又不懂幽默。奧斯汀的E術之美,就在於其具有逼真如畫的魅力。
像奧斯汀的其他作品一樣,《傲慢與偏見》在世界上任何國度里,都可以列入高品位高價值的文學叢書之中,都可以由父母師友問心無愧地介紹給廣大青少年讀者。奧斯汀在她的每部作品裡,都在歌頌為人正直,都在歌頌慷慨助人,歌頌美德,歌頌善良,歌頌骨肉之間的親情,歌頌純潔的愛情。在她的著作里,絕對找不到低級趣味的垃圾。她是一位道德家,不管她寫作動機如何,她的作品不僅能真實地再現她那個時期的社會風情,同時也能對代代青年起教育作用。伊莉莎白與瑾之間的姊妹親情就十分感人。達西知過猛改,不愧是大智大勇。
奧斯汀著作的主要魅力,還在於它們幽默的對話,幽默的情節,戲劇性的變幻。可以說,她是一位幽默大師。她創作上的特點,除了女性的纖細與逼真以外,便是她諷刺家和幽默家的寫作態度,是以她反諷的藝術對社會、對人生進行評價。她固然讚美人性中的善良、美德,但更不遺餘力地嘲笑、挖苦人性中的愚蠢、迂腐、傲慢、詭詐。柯林斯這個人物在藝術上就是個無價寶,很少有作家能把一個愚不可及而又自大自卑不知趣的人物刻畫得如此成功。事實上,他求愛的那一幕已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著名片段,令代代讀者讀時忍俊不禁,笑出眼淚。本尼特太太的愚昧及教養不足,威肯的偽善與油嘴滑舌,麗迪亞的瘋瘋癲癲,瑪麗的故裝斯文,本尼特先生的冷靜幽默,凱薩琳郡主的老氣橫秋與蠻橫無理,無一不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是以可笑的情景、幽默的情節把他們描繪出來的。
《傲慢與偏見》比起其他幾部著作來,更充分地展現了奧斯汀的反諷藝術。達西瞧不上伊莉莎白,不屑於和她跳舞。後來,對伊莉莎白卻愛得暈頭轉向。伊莉莎白認定達西傲慢而且為人歹毒,最後卻發現是達西救了她的全家。伊莉莎白自認為自己有頭腦有眼力,卻被威肯騙得瞎了眼。凱薩琳郡主風塵僕僕地去破壞傳聞中的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婚事,卻反而促成了他們的婚事。達西不屑與威肯為伍,最後卻成了連襟。
《傲慢與偏見》已有多種漢語譯本在我國流傳。廣大讀者不論讀過哪種版本'肯定都知道書中有個顯赫人物,那就是達西的姨媽——凱薩琳夫人。我這個譯本卻譯成凱薩琳郡主。為怕誤解,不得不略加說明。原文是Lady Catherine,英語中的Lady後邊加姓氏,如書中的Lady Lucas,表示她丈夫是爵士或從男爵,應譯為夫人,即盧卡斯夫人。Lady這頂光榮帽子是丈夫的身份給她帶來的。Lady後邊加女性教名,如Ladv Catherine,再如達西的母親Lady Anne,表示她們是出身高級貴族,是公、侯、伯這三個等級家的女兒。Lady這頂更加光榮的帽子是她們從小當姑娘時就有的,也就是說,她們在搖籃里的時候,正經稱呼就是Lady Catherine,Lady Anne。因此,決不可譯作凱薩琳夫人、安妮夫人,就像我們不能叫慶齡夫人、香凝夫人一樣。按理應該譯作小姐,但又怕讀者看到書中那么多小姐,不理解這位小姐為什麼如此威風。因此,不得已借用了“郡主”一詞,以表示她是金枝玉葉,娘家是高級貴族。中國的郡主是指王爺的女兒,讀者當然不會誤解。為了閱讀效果,僅在此書勉強借用,希望諒解,也歡迎指正。
秭佩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五日於蘭州大學

序言

秭佩,原名孫立本、孫御佩,1925年6月出生,河南葉縣人。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學習。1961年起在蘭州大學從事專業英語教學,歷三十餘載;曾任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甘肅省外國文學學會顧問等職。
秭先生學養深厚,精於翻譯,在從事教學、科研之餘,筆耕不輟,翻譯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古稀之年,仍查漏補缺,匡正譯本,又譯《傲慢與偏見》,使之成為他所有譯作中的精品和代表性作品。他的譯作有不少是首次漢譯,填補了我國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領域的空白;也有不少譯作被列為翻譯學的經典範例,受到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讚揚和推崇。因為文學翻譯上的突出成就,他被收入《中國翻譯家辭典》《世界傑出學者辭典》《世界翻譯家辭典》等大型名人錄。
秭譯本忠實原著,譯筆質樸,文字既規範暢達,又盡傳原作之神韻,字裡行間蘊蓄著睿智獨到的見解,閃爍著幽默樂觀的光華,體現了譯者對原作準確把握和嫻熟駕馭的高超水平,具有很高的文學審美價值,是值得懷著敬意去品讀的經典。
承蒙秭先生夫人李沂女士和其他譯者授權,秭譯本集結了秭先生的主要著作,包括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W.S.毛姆的《刀鋒》、安東尼·特羅洛普的《首相》(上、下)《如今世道》(上、下)、蓋斯凱爾夫人的《西爾維亞的兩個戀人》《妻子和女兒》(上、下)、托馬斯·哈代的《無名的裘德》,共八種十一冊。這些名著的集中出版,一為紀念秭先生這位知名的翻譯家,一為保存和普及經典作品盡些微薄之力。
個人作品的多卷本是最忌分批出版的。為確保譯本一次性按時推出,編輯們以高度的熱忱和謹慎的態度,夜以繼日,一絲不苟,仔細編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從而既保證了質量,又爭取了時間。此外,在出版過程中,南京財經大學教授、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原院長馮建文,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原副院長武國蕊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當譯本印行之際,謹向所有為之付出過辛勞的人們致以最高的謝忱。
翻譯是一項發現美、創造美、傳遞美的工作,但翻譯同時又始終帶有一種缺憾美;不敢說秭譯本句句精絕,然瑕不掩瑜,譯本在匡正訛誤之外,更有諸多精妙傳神之處等待與讀者分享。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蘭州大學出版社
甲午年歲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